二三、治其他目疾秘方(7首) 23.1瞳仁散大方 【来源】韦文贵,《韦文贵眼科经验选》 【组成】熟地24克,丹皮、山萸肉各6克,薄荷5克,山药、茯苓、白菊花、泽泻、五 味子各9克,灵磁石30克(打碎、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镇肝益肾,滋阴明目,活血祛风。 【方解】方以六味地黄汤加薄荷、菊花,重用熟地滋阴补肾,取其阴虚而神散,非熟 地之守,不足以聚之;薄荷轻清凉散上清风热,疏肝而不伤阴,下解郁滞而通玄府;菊花 平肝祛风明目;加五味子以收敛耗散之精气;磁石以重镇安神,平肝明目,二者同用,有 镇肝益肾滋阴缩瞳之效。诸药协同,共奏镇肝益肾、滋阴明目、活血祛风之功。 【主治】麻痹性瞳孔散大,外伤性瞳孔散大以及急性热病后双目青盲,肝风上扰之瞳 孔散大。 【加减】兼头痛眼痛,加羌活、防风;眉棱骨痛,加蔓荆子、白芷;妇人月经不调, 加香附、泽兰;痛经,加艾叶、木香。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23.2蒲银解毒汤 【来源】林义奎,《中医杂志》(3)1985年 【组成】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赤小豆各18克,金银花、夏枯草、赤芍各15克, 连翘、丹皮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通壅散结。 【方解】眼眶蜂窝织炎,是眼科临床较严重的外障眼疾之一,多因风热毒邪,或肝脾 之火上壅,气血凝滞不行所致。方中以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金银花、连翘清热解 毒;赤芍、丹皮、夏枯草,化瘀通壅散结。合之共奏清热解毒,消肿通壅散结之效。 【主治】眼眶蜂窝织炎。 【加减】外用三黄散(陈明生方):黄连、黄柏、大黄各等份,共研细末,酌以凉开水 调敷患眼,每日二帖。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满意。 23.3补气镇惊汤 【来源】路际平,《千家妙方·下》 【组成】炙黄芪24克,柏子仁12克,川芎、胆星各6克,远志、菖蒲、茯神、当归身、 杭白芍、炒枣仁、半夏各10克,细辛3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气逐瘀,解痉化痰。 【主治】眼睑痉挛(眼睑跳动)。 【疗效】临床屡用效佳,一般7剂即效。 【附记】若因劳瞻竭视,视力疲劳而致双睑跳动者,可用“活血益气汤”,方为黄芪24 克,党参15克,当归12克,川芎6克,白芍、炒白术、枸杞子、蔓荆子、升麻各9克,柴胡 6克,紫荆皮4.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效果颇佳。 23.4温肾益脾汤 【来源】李树勋,《千家妙方·下》 【组成】党参20克,黄芪、仙茅各25克,芡实、金樱子、巴戟天各10克,肉桂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脾益肾。 【主治】眼睑下垂(眼肌重症肌无力型)。 【疗效】治疗7例,均获得满意疗效。 23.5增液润燥汤 【来源】李纪源,《千家妙方·下》 【组成】生地、元参、玉竹各20克,麦冬、党参各10克,乌梅、沙参、知母、地骨皮、 白芍各15克,五味子、当归、天冬各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润燥,益气生津。【主治】药物性角结膜干燥症。 【疗效】临床屡用,一般服30剂即可获愈。 23.6通脉明目汤 【来源】李纪源,《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当归尾、红花、山甲、木通、刘寄奴各10克,赤芍、桃仁、路路通各12克, 水蛭4克,土元6克,地龙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童便或黄酒为引,日服2次。 【功用】通脉活络,逐瘀明目。【主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暴盲)。 【疗效】验之临床,效果甚佳。 23.7滋肾柔肝汤 【来源】白光中,《千家妙方·下》 【组成】熟地、山药各20克,枣皮、茯苓、丹皮、泽泻、菊花、当归各10克,枸杞子 15克,白芍60克,何首乌、甘草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肾柔肝。 【方解】肝脉连目系,精之窠为眼,与肾关系密切。眼球转动失灵,乃肝肾阴亏,目 系功能失职,故方用杞菊地黄汤加芍药、甘草以护肝肾之阴;当归、何首乌以养肝血;久 病多瘀,故加丹参活络;细辛开窍;内湿生则加陈皮化湿;谷芽和胃,意在“补而不滞”, 所谓“药随证迁”是也。 【主治】麻痹性斜视。肝肾阴虚,目失所养。 【加减】久病入络,加丹参、细辛;脾湿内生,加陈皮、谷芽。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颇著。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98.名医临床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