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43重机枪是战争中后期进入红军序列的,取代水冷式的马克沁重机枪。 如果跟水冷马克沁重机枪比,它肯定更好,气冷式+可更换枪管的机枪取代水冷式机枪是当时的一大趋势,这一点来说SG-43肯定没错。水冷式机枪需要冷却水,勤务操作不便,还有管退式自动机+水冷套筒麻烦也很多,要解决枪管与水冷套筒结合部密封问题。 导气式原理、枪机偏移式闭锁、枪机框斜槽驱动的平动式弹链受弹机工作可靠性也是不错的。 因为枪身和枪架重,瞄准基线长,射击精度也不错。 芬军缴获的DS-39 其实SG-43不是苏联设计的第一款气冷式重机枪,它的诞生有偶然性。在二战爆发前苏军就有杰格加廖夫DS-39重机枪了,如果不是战争爆发得那么快,以及DS-39直接沿用Dshk的转轮供弹机+苏军当时设计的金属弹链有瑕疵,造成DS-39供弹故障频发的话,DS-39会取代水冷马克沁,至少会取代步兵连机枪班的马克沁重机枪。偏偏战争突然爆发了,DS-39供弹故障多,一时来不及解决,才复产马克沁,才有了SG-43的机会。 但是从重机枪角度来说,SG-43的这个轮式枪架加防盾,造成全枪重量太重,机动性不好,特别是在山地丘陵环境下,机动性差,架枪射击也很不便,这一点我军评价较低,所以我军后来普遍给苏联移交的SG-43和自己仿制的53式改配三脚架。 SGM重机枪 SG-43的枪管和枪身结合方式、击发机构、拉机柄设计等也有一定瑕疵,所以苏联在战后大量装备的是更完善的SGM,还把枪架也改了,虽然还是轮式枪架,但是改成更轻便的框式轮架。 至于和M1919A4勃朗宁机枪比较,恰好我有幸分解结合过一挺SG-43和一挺水冷式的勃朗宁M1917,M1917和M1919A4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就是气冷式枪管换成水冷式的。 从枪身结构来看,M1919A4的设计明显更落后,它是管退式自动机、卡铁起落闭锁,小零件很多,容易漏装,后来是看着《轻兵器》杂志的图解兵器彩页一点一点才装回去的;相反SG-43重机枪明显简洁得多,我没有看说明,凭自己的枪械知识和记忆完成了枪身分解结合。 SG-43可以很方便地更换枪管,而M1919A4不能。 枪架上,M1919A4的三脚架要比SG-43的轮架简洁轻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