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上来就被玩坏的营销,大都败在了客户需求上!

 Andy7798 2019-05-04

需求是商业模式的起点和心脏,需求一旦被满足,就可能创造足够大的市场。需求是可以被引导,被创造的,但没有需求的产品不可能带来业绩突破。

一、产品没有需求就得去死

那些上来就被玩坏的营销,大都败在了客户需求上!

人对现状的不满而产生改变或提升现状的欲望这就是需求,客户或许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他们一定知道该解决什么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业绩产生的原始动力。市场营销不是自娱自乐,没有需求的产品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1、营销中的“开口死”现象

营销最痛苦的事情是你还在很专业的介绍产品,谈判已经结束!最最痛苦的是销售已经结束,你还在那叨叨不休,滔滔不绝。我们说了一大堆产品的好处并给出了诱人的价格,但客户还是回答了一句“不需要”,这就是“开口死”现象。客户急切关注自己的想法或痛苦,在不清楚客户需求之前,介绍产品、拉近客情对客户微不足道。客户感觉非常有价值,有能力满足的企业是商业模式型企业;客户感觉非常有价值,但没能力满足的企业是平庸型企业;客户感觉没有价值,却能力很强的企业是冤大头型企业;客户感觉没有价值,企业没能力满足但依然在做的,是傻蛋型企业。

2、伟大的产品因需求而伟大

产品和服务最大的价值是被客户需要,只有被客户需要才能有价值变现能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美国《财富》杂志评选了20世纪最杰出的产品:曲别针、安全剃须刀、拉锁、胸罩、创可贴、月经棉条、袖珍简装书、无带平跟鞋、家用胶布、插拼玩具、滑板、尼龙搭扣、尿不湿、粘贴式便条都是因为被广泛需要。我去青岛参加石材展,看到一块石板上写着“东沙”两字,我很好奇就走进了展位,自我介绍是做营销咨询的。老板问:“你做营销咨询的,你说说我这个产品怎么卖?”我问:“这是什么产品?”这老板有点着急,说了句:“你这都不知道,你怎么咨询?”我说:“这就是你最大的问题,消费者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为什么要买?”他说了几声“是的,你说的很对”。他没有找到消费者的需求却急于打开一番局面;他有一个脆弱的内心却又有一股毫不虔诚的强势,这种人不值得深聊下去。

3、客户是产品最好的老师

客户需求引爆营销链,客户的问题在哪、痛苦在哪、困惑在哪,业绩突破口就在哪!客户有多痛的感受,企业就有多大的财富!很多企业都喜欢问:“王老师你看我这产品怎么样?”产品跟老板的亲儿子差不多,我要不回答有看不起人的嫌疑,我要说好又确实不了解,我说不好你又不太高兴,产品最好的裁判是消费过他的人。有一年冬天在南方做项目,南方冬天室外温度比室内高,去酒店洗个澡,哆哆嗦嗦找了半天洗发水楞是没找着开口在哪儿!于是我用牙咬了半天,一大半挤到了嘴里。这个对消费者来说就非常不方便,你应该有一个一拉口之类的东西,方便它挤出来。现在包装都有了这样的开口,就这么几点小动作,让客户感觉你了解他最强烈的需求也意味着更大的市场空间。

二、洞察需求绝非惊鸿一瞥

那些上来就被玩坏的营销,大都败在了客户需求上!

客户的需求分散在每个人的欲望、行为、习惯、场景之中,受年龄、性别、阅历等影响,有分散性、多样性、多变性、隐藏性等复杂的特点,要在复杂的特点中找到量最大、最迫切的那块需求,需要足够的生活常识和高度的概括归纳能力。

1、需求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

理性需求以满足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注重产品的质量、功能、技术、价格、服务等信息,以科学为基础,追求产品的物质性满足。对于想要在墙上打洞的人而言,镶金的电钻和普通的电钻价值是一样的,因为他需要的是洞而不是钻。对于有理性需求的人产品要多真实感和信任感。感性需求更关注自己的情感和内心需要,更追求产品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等精神属性以及产品的象征意义、关注产品的人情味和亲切感。理性需求更直接,感性需求更人性化。比如:化妆品,如果只诉求“美白”、“防护”、“便宜”,就会让人感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如果诉求“你本来就很美”等又让人感觉不相信。洞察客户理性和感性的需求,将两者的优势融合在产品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产品可信、可爱。

2、需求是显性的也是隐性的

显性需求是人们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比如:人饿了需要吃饭。隐性的需求是人们不清楚自己的需要,或本想要这个却得到了那个。比如:客户讲“你的产品价格太高了,质量不行,服务不行……”,其背后隐藏的需求是你到底哪里好,能值这么多钱?你如何让我相信你?等。满足客户的显性需求是底线,挖出隐性需求能撬动更大的市场。汽车诞生当初,人们的需求“想要一匹更快的马”;洗衣机是洗衣服的有的地方用来洗地瓜;饮料在夏季一般做冰冻化陈列田间收麦子的人有更大的消费需求……

3、需求有低级的也有高级的

在表面需求之下客户还有更高的需求。 比如:我们对洗衣粉的基本需求就是为了去污,一句“真真正正,干干净净”传达去污力我是最好的。对消费者担心的洗衣粉伤手问题,企业没忘记告诉消费者“去污不伤手”的“无磷洗衣粉”这是安全。洗衣粉让衣服更干净,让人穿着更舒服,让人看起来更精神,更体面,从人际关系上开始诉求“好爸爸洗衣液,我有两个好爸爸”,传达一种保护家人、爱家人的情感。“超能女人用超能”这就是自信以及自我实现的诉求。一款产品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欲望,但每款产品必须有明确的欲望指向。

4、需求可以被培养也可以被利用

需求常与欲望结合在一起,需求是物质的、有限的;欲望是情感的,无限的;利用无限的欲望可以培养和利用人的需求。新闻上讲一个村子里老百姓花大价钱买了劣质货,看了这种新闻除了气愤,我也开始分析,大家上当受骗的套路:第一天聚集人气,培养习惯:送盆、送碗、送牙刷、送鞋垫,一分钱不要,但他会把这些产品说的神乎其神(证明产品有价值)。第二天简单收点钱,扩大影响:送点相对高端的水壶、茶具,老百姓奔走相告,经过两天送东西,骗子们已经很好的培养了老百姓的欲望和第三天的需求。第三天快速收手,收钱走人:豆浆机、电磁炉都来了,也要不多,每件百十块钱,老百姓还以为在沾便宜,当这些人发现买的东西不能用时骗子们早就收钱走人了。我举此例的目的当然不是让你去骗人,而是要洞察需求,人都有占便宜的心理,但又不喜欢“便宜货”。

5、需求存在于习惯、行为、场景、体验、常识之中

人的性别、年龄、收入、职业等因素会影响需求,满足客户的需求并非来自天马行空的想象,需要我们走进客户的内心世界,感受客户生活的点滴细节,将这些细节融入产品和服务的解决方案当中,满足消费者在特定场景下的需求:一个手套企业出口转内销,从家庭胶皮手套入手国内市场的布局。我们需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家庭主妇在家洗衣服、擦厨房、刷马桶……这些场景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麻烦,将家庭种种问题都列出来,一个全新的 “六防手套”诞生了:防油、防污、防铁锈、防老化、防滑、防伤手、防漏水。家庭主妇的担心,一副手套就够了。对需求的洞察离不开基本的生活常识,老子曰:“不知常,妄做,凶”,常识不一定有精准的科学佐证但不能违背人对事物的正常认知。车是用来代步的,水是用来解渴的,筷子就是用来吃饭的。非要诉求 “水是用来沏茶、煮饭的”,接受起来需要时间。

消费者是产品设计最好的灵感和老师!满足强需求能获得更大的市场,激活弱需求能找到新空间、放弃无需求,没有需求的产品就只能去死!

那些上来就被玩坏的营销,大都败在了客户需求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