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戈尔巴乔夫曾经大力提携叶利钦,是什么原因让叶利钦越来越看不起他?

 金日九 2019-05-04

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同一年出生,但他们的人生轨迹有很大区别。叶利钦属于知识分子,上过大学,学历很高,接受过很多的新鲜事物,戈尔巴乔夫属于劳苦大众出身,从小就在农场长大,因为他的出色劳动成绩,戈尔巴乔夫足足比叶利钦早十年入党。也因为这十年的党龄,让戈尔巴乔夫积累了更多的社会经验和政治资本。

苏联经过勃烈日涅夫之后,出现了短暂的磨合期,短短四年间,先后出现安德罗波夫和契尔执政,但他们两个的执政时间都非常短,苏联的国家大权掌握在了戈尔巴乔夫手中。

这时候的苏联,已经到了冷战后期,经过长达三十年的冷战,苏联虽然一度在军事上占了上风,但综合国力的差距让苏联还是输掉了冷战。

苏联国内的经济状况非常差,对外的控制力也逐渐减弱。

在苏联的中央,从斯大林开始,高层就开始意识形态的对抗,继任者会否认前任者的很多政策,这样的情况持续出现,对于苏联的国家高层而言,是致命的打击。

在斯大林死后,这种对抗一直持续,不同领导者上任,就会产生不同的国家政策,从斯大林之后,苏联连续四任领导者,都无法摆脱这样的魔咒。

而在经济上,这是苏联从列宁开始,一直存在的短板。甚至,这样的短板,可以追溯到沙皇俄国统治时期。

从沙皇俄国开始,这个国家热衷于对外的扩张,却疏于对内部的治理,农业基础和工业基础都非常薄弱,只有军事行业一直相当强势。

因此,沙皇俄国只是一个虚胖的强国,和英法美德相比,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当一条大铁路贯穿东西之后,沙皇俄国彻底破产。

列宁推翻沙俄,建立了苏维埃,他意识到苏联的短板,于是退出一战,为自己国家寻求一个稳定的发展经济的环境。

列宁的努力,只是让苏联的发展进入正轨,随后斯大林的上台,苏联先后受到金融危机和二战的冲击,为了在这两场危机中走出来,苏联再次偏重于军事发展,而忽视经济的发展。

这样的短板,在斯大林之后,历任领导人,他们在任期内,都尝试着通过一些政策,解决这个问题。

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变化,导致在列宁时代建立的国有经济为基础的模式受到严重冲击,历任领导人虽然政策都不相同,但似乎又都是殊途同归,不断消耗着公有制的经济基础。

在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像以往的领导人一样,否定了前任领导人的政策,让苏联高层思想再次陷入混乱之中,接着,戈尔巴乔夫开始经济改革。

这是苏联最大的软肋,也是最难处理的问题,像前任领导人一样,这次经济改革,除了让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瓦解,没有带来根本变化。

在对外方面,苏联全面收缩,东欧各盟国先后发生动乱,苏联无法左右东欧的同盟国,本来的掌权的苏维埃政府,纷纷失去统治地位,这就是东欧剧变。

戈尔巴乔夫的内外政策全面失败,也给了叶利钦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和戈尔巴乔夫同一年出生的叶利钦,有着很高的学历,而且能够接受西方的思潮,他是戈尔巴乔夫提拔上来的,却不满意他的上司的做法。

叶利钦是一个更激进的人物,他同样想要大刀阔斧的对苏联进行改革,他也想通过经济改革,解决长久以来,苏联发展的最大软肋。

更主要的是,叶利钦想要夺权,虽然一些资料上显示,叶利钦的夺权,是西方思想作祟,但从叶利钦的履历来看,两个人是一路人,只是他更加激进。

东欧剧变发生后,苏联陷入危险之中,1990年,在戈尔巴乔夫国外养病之时,叶利钦开始了夺权行动,倒霉的戈尔巴乔夫被软禁,叶利钦成了苏联最高统治者。

1991年,戈尔巴乔夫回到莫斯科之时,一切都变了,他不得不辞职,叶利钦当选为苏维埃俄国第一任总统。

叶利钦上台后,当年苏联就宣布解体,庞大的苏联分裂为十五个国家,其中最大的就是由叶利钦控制的俄罗斯。

很多人不太理解,为什么叶利钦要这么做,尤其不能理解的是,戈尔巴乔夫提拔了他,他为什么要毁灭苏联。

如果从人性角度来看,这是源于一个人对权力的欲望。从社会背景角度而言,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

在文章的刚开始,就已经说明,他们两个同岁,却有不同的人生轨迹,从两个人的政策看,其实他们两个是同一类人,只是一个激进,一个特别激进。

而特别激进的叶利钦,看不惯戈尔巴乔夫的做法,觉得这样的做法,苏联死的太慢,他需要给苏联一个痛快。

叶利钦只用了一年,就结果了苏联。

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叹,苏联真的挺惨的。一个超级大国,却陷入长达数十年的意识形态的斗争,不断地推翻前任的政策,让苏联完全偏离了列宁确定的轨道。

而现在的俄罗斯,依然存在意识形态的斗争,经济依然是俄罗斯发展的最大难题。当然,目前看来,俄罗斯依然很强大,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俄罗斯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这么强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