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智慧》第二章之10:德与乡愿无关

 修身庭 2019-05-04
子曰:“乡愿[1],德之贼也[2]。”

  ——《阳货第十七》

  【简 注】

  [1]乡愿:貌似好人,实与流俗合污,以取媚于世的伪善者。愿:一作“原”。

  [2]贼:毁坏,败坏。

  【意 译】

  孔子说:“媚俗讨好的伪善者是败坏道德的贼子。”

  【理 释】

  明德,便能在晓知重德与失德的根本区别之后,以真实、善良与宽和的标准严格要求自我。

  伪善,固为天道所不容。天道不假,天道均衡万物的标准与方式也不折不扣,天的耳目也听得见尘世的任何声音,看得见尘世的每一角落。世间人事在上天面前,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没有欺哄瞒骗的任何可能。伪善之辈,当然可以欺得他自己,也欺得他周围的一些人,却绝对欺不了上天。他因虚伪而获得的好处,是由特别损失了的德换来;他同流合污的劣迹,进一步加大了他的罪业。罪业与日俱增,德分与日俱减,那么天道之下,他还会有什么出路?

  更重要的,他不仅败坏自己的道德,他还带动许多人一起败坏,社会也就在整体上日益堕落。他既戕害了大众,他就越发无从救赎。

  【例 述】

  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李林甫,二十岁时,还没有认真读书,好游猎,喜鹰犬,常用双手倒立。某日忽遇一道人,对他讲:“郎君虽善此,然忽有颠坠之祸,则后悔不可及!”李林甫立刻恢复正常身姿,表示从此以后修身恭谨,不再干这些不上进的事。道人说:“我游历人世五百年,才看到你一个人有仙缘,修炼圆满后,可白日飞升而去。如果不愿修炼,可做二十年太平宰相,大权在握。你回去考虑,愿意选择什么?”

  三天后李林甫告诉道人:“我是皇帝宗亲,自幼豪侠。如能做二十年宰相,不愿用白日升天去交换。”道人说:“你做官期间,应该多积阴德,不要枉杀好人,决不行阴贼之事。”不久以后,李林甫果然官运亨通,步步高升,当上宰相。他为人机巧多谋,口蜜腹剑,大兴冤狱,诛除异己,百姓苦不堪言。二十年后的一个中午,道人忽入宰相府中:“当年我要求你做的,你口说依从,行动上并未做到。我让你多行阴德,你却甚为阴贼,枉杀好人。天帝明察秋毫,谴惩令人可畏!”李林甫惊恐万分,却悔之晚矣。

  李氏自酿苦果,一则贪权恋位,拒绝仙缘;二则口蜜腹剑,伪善杀人;三则假意承诺,实则逆行。他既作了败坏道德的贼子,自然得不到天道的佑护。他的二十年相位,消耗的则是他生生世世的根基。根基一日耗尽,他就决不能多呆相位一日。他又在二十年间大肆为恶,恶行必致恶报,报在他此后的生命历程,显然恐怖万分。

  所以败德之事、违道之举,代价远比一时的利益与快意严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