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头晕、耳鸣的辨证治疗

 医门棒喝 2019-05-04

小编导读

一个健康的人,清阳左升,浊阴右降,自然之理。清阳升露,则开窍于上而头脑、耳目清明;浊阴降泄,则开窍于下而二便通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五官晦塞,目视不清,耳听不明。

请看以下这个案例:

患者,男,55岁,山东人,2015年8月份的某一天,睡觉过程中突然眼睛模糊,看不见东西,头部感觉天旋地转,去医院检查,说是眩晕症、脑部血管栓塞,打了点滴后恢复了视力,但是之后就经常头晕、耳鸣,眼睑也肿,还失眠多梦,爱打呼噜。断断续续吃了很多西药与中药也不见效,很是困扰。

患者女儿在2016年4月中旬经熟人介绍加了我的微信,详细描述了其父亲的病情,并拍了舌头照片请我帮忙诊断。舌照如下,

从舌头上看舌苔白厚并略带黄,说明寒湿重且有热象,经电话进一步问诊后,诊断为脾胃湿寒,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蒙蔽清窍,头脑、眼睛,耳朵浊气壅塞而不清灵,故而出现头晕、眼花、耳不灵。因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脾胃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轴。当脾胃湿寒,中气不运,胃气上逆,则胆经相火上炎,逆冲浊气堵塞的耳道,故而出现耳鸣,有如蚕的叫声嗡嗡作响。眼睑肿则是阳虚水泛的表现。打呼噜则是肺胃之气上逆的表现。失眠多梦则是肺气不敛,阳不入阴的表现。

而一切的根源都在于脾胃,脾胃化生中气,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清阳左升,浊阴右降,全赖于土。土分为脾土己土)和胃土戊土),肾水、肝木随脾土左升,则阴化而为清阳,心火、肺金随戊土右降,则阳化而为浊阴。

明确了脾胃湿寒是一切病症的根本所在,处方思路便非常清晰明了,温暖脾胃,清化湿气,以运中气,中气一转,四维皆灵,再加以滋肝达木助肝脾左升,清降胆肺以助肺胃右降,一气得以周流,则病去人安。患者服完十剂中药后,症状明显改善,头不怎么晕了,耳鸣减轻,做梦、打呼噜也减少,眼睑还有点肿,待继续调理,老人家对中医又燃起了希望的火花,聊天记录如下。

本文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导读:点击以下蓝色字体即可查看

1、不生病的秘密-脾胃决定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