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个找到自己特点,并努力呈现出来的过程,绝不是学骗术和套路! 陈红朗读:可爱的中国 来自声音的行者 00:00 06:13 通过今天分享的四篇作品:焦晃、朱旭、石维坚《独白》,达式常《散步》,赵忠祥《岁月》,陈红《可爱的中国》我们想告诉大家,无论是舞台上还是话筒前,恰到好处的语言表达,无非是一种控制。声音力度节奏的控制,情感(情绪)浓烈清淡的控制,语调快慢缓急的控制,音量大小高低的控制。在这其中的每个人对于表演艺术、声音艺术、朗诵艺术投入的热爱和钟情,一定是不相上下的,不然大家不会流连于此。只是有多少人能捻弃自己的自恋,有自省的意识和自我审视的能力,懂得过犹不及的道理,通过认真谦逊的学习和摸索,从而呈现刚刚好的表达呢? 每个人都有分享表达的渴望,只是当你的作品发出来后,旁人无动于心,波澜不惊,亦或者是应付性的点赞和敷衍的赞美。这一定不是你所期待的结果。 说让人听起来不做作、能懂的话,这是大家常说的:说人话。说人话不是说就没有技巧,而是把技巧涵盖在了“去朗诵化”的平实的语言中,用最“真”的一面,描绘出最“生活化”的情节和表演。这是到了一定级数的艺术家和艺术从业者所体现的素养和能力水平。 当你不在刻意的在朗读的过程里纠结字音咬文嚼字,开始真正从认知里明白情感对于有声表达的重要。当你在没朗读文字之前就能读懂那些文字里流淌着的情感,会自然的用声音表达内心的本真体验和感受,这个时候,才是凸显你有没有一副好嗓子,有没有让人舒服的语感,有没有准确表达语意,揭示语言内在联系的语流。如果情感是你飞翔的翅膀,那么好嗓子和扎实的基本功则决定了你飞翔的高度。 焦晃、朱旭、石维坚三位国宝级老戏骨《独白》 达式常朗诵《散步》 赵忠祥朗诵《岁月》 ▍我们的《一点建议》 作为渴望学习的朋友,一味追求技巧,过分强调技巧,忽略语言表达本身的灵魂“自然本真”,这是“卖课的人”的傍身必备,绝不是我们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的唯一支点。 如果一个朗读者朗诵者,总是为了字音准确,吐字清晰,而导致语流、语感太紧不够自然松弛,情感没有起伏节奏没有变化,甚至是刻意设计语言情境,这样的作品表达毫无疑问是失败的。因为朗诵朗读,语音美绝不是他的全部,他还有基调,情感,节奏,语气语调的快慢结合,还有文化底蕴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不同的人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年龄有着不一样的重音划分以及停练甚至语气,把一段文字划出重音给大人读 再给孩子读 如此模式无异于是“荼毒”。逻辑重音和情感重音,这都是在朗读朗诵文本的过程中,读到的时候一带而过的,并不是非要刻意强调圈画出来的。 语言就真的像举重,根据自身量力而行。小嗓子的,就读温柔的深情的。大嗓门的就读些歌颂赞美的情感有起伏的。就是,自己现在是发声的什么阶段,就做什么样的事儿…… 明明是一个爱好者,非做播音员主持人的阶段的事(基本功过分强化训练),是不是本末倒置?这样的“我很勤奋”是真正得到你需要的,你所期待中的更好自己,还是在浪费时间里失去自身很多次实战经验?学习不是盲目而是变通,在变通的思维下,寻找我需要去针对性学习和开口。举八百非举一千的语言学习误区值得思考警惕。 有声语言理论的出处是哪里?多源于张颂老师著的一些书籍。表演学理论的出处是哪里?多源于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学。朗诵艺术理论出自哪里?多源于2001年赵兵、王群合著的一本书《朗诵艺术创造》。各专业院系或者业内人士也多是延用或者在他们的理论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 那么网络上卖课的人理论来自哪里?东拼西凑而成。另外教学本身就涵盖实践,也可以说是实战,他得有教案 他得有练习……很多人跟着网络上的“大师”“学者”或者几流院系的“老师” 学,是取真经?还是虚度时光?只有自己读东西进步没进步检验了。 其实,所有的成绩的取得,所有超越自我的突破,不都是自己背后下的苦工嘛,哪有什么捷径呢? 在太碎片化的东西上东奔西走久了,精力耗尽,慢慢就忘记了自己原本需要什么?想要提高什么?能够做到什么……另外,我们想善意的提醒有声语音爱好者们,如果微信群、QQ群的“老师们”能够完成系统化的语言培训,做到真教本领真能让你悟道学道,那么还要专业的机构,专业的老师做什么?你迫切想要学习想要提高想要证明自己存在价值体现的心理,恰恰也是最能被“有心人”利用的原因所在。当然,这里也不排除有“名师”,他们真的教出一大批优秀的学员和新生力量。这里,我们只是善意的提醒朋友们,在选择跟“谁”学习的时候,要多看多问多观察,三思而后再选择。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非山,见水非水;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 同样的山水,同样的人,因为见识过,所以大不相同。 在共性之上有个性的求知和探索,是艺术的境界,也是聆听的境界亦是朗读朗诵的境界。 ▲▲▲▲▲ 从“奇葩说”节目里的辩手詹青云身上,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书读再多会灵活运用才是真的掌握了知识的力量。 阅读是积累渐进 是探索发现 是内心的滋养 是打开眼界让思想强壮起来的钥匙。朗诵是作品,是通过文字表达柴米油盐诗酒茶。读书(阅读)和朗诵是两回事,甚至是两个方向。你读的好,不一定代表你多有文化;但是你有文化,一定让你的朗诵呈现出不一样的内涵和层面。 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出色的朗读者朗诵者,一个更好的自己,是一定要学习 学习 再学习的!文化素养,不是比文凭大小,不是拼资历深浅,更不是看职位高低,而是多读书,读好书,灵活运用于生活之中的怀藏底蕴。 “当你下定决定做一件事,那就去尽力做,即便这件事最后没有达到你的预期回报,但你还是得认真、努力去完成,在这过程中,你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清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我们既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啊! 专注于把你真正擅长的做好,做到极致。不要为了刻意的改变,纠结于各种相互矛盾的思想意识里陷入迷茫与困惑,然后弄丢了自己原本该有的样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