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人的三条潜意思 “我们老人”,这话在年轻时,真是没有注意地听过想过。后来,在赵丽蓉跳探戈那个小品中听到这话,觉得老人就是把自己划到另外一部分人里面了。及到我也进入了这个行列,尤其是经常听到同龄或年长者,把这话挂在嘴边上,倒是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揣摩出一些背后的潜意思,主要有这么三条: “我们老人”,就是混吃等死的人。 咱们这个社会真好。到了一定年龄,就可以离开工作岗位,享受退休生活。于是,我们就把自己划到老人圈子里,似乎从此开始,奔向大地了。 这就是好心办的坏事。如果我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居无定所,或者生活在那些乱糟糟的国家,还想不想自己是老人啦?肯定不想啦!只想自己怎么能够是个活人吧! 你看吧,我们这些什么都有的老人,玩儿命地消费、旅游、“霍霍”,生怕入土前有什么遗漏。这就是所得吗?这就是收获吗? 我也说不好该怎样,还是那句话:该干嘛干嘛吧。 “我们老人”,就是咋整都有理的人。 中国有独一无二的孝文化,这也是个好的东西。孝的本质,是尊老。它给社会整体上和谐与稳定带来了微观和基础性的作用。 尊老,与老尊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剃头的挑子----一头热。老人的自尊,是尊老的源泉。尊老,是自尊的结果。自尊,靠摆谱发威是不能得到的,靠的是修养。更有甚者,倚老卖老,到社会上去发飙,不怕丢人现眼,那更是没了自尊,没了人格。那样,还想受到社会尊重吗? “我们老人”,就是无所不知的人。 已有的知识、经历、资历、经验,也是许多老人包括一些非老人倚老卖老,强说上句的本钱。小到孩子培养,大到家里和单位的大事小情,外到国家社会,都自以为资本充足,说三道四。大有高屋建瓴、一览众山小的架式。 十多年前,在北京听到杨振宁讲话中说到,“江提出与时俱进,这话好的了不得”。现在,我是深有感触。 “我们老人”,这话,我是既不敢说,也不敢做。 我觉得,人生在世,还是要牢记毛主席说的那八个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有感: 人生在世几十年,不断的寻找的莫非就是金钱与感情。年轻时为了物质的生活不断追求金钱给我们带来的快感,可随着经历与阅历的不断增加,渐渐的才明白一辈子最重要的是什么,苦苦追寻人生真谛为何物,其实感情比任何物质都重要,它是支持着我们走下去的动力,只要有感情的滋润,人生不管遇到什么坎坷都可以过去! 有些决定,我们只需要一分钟,可是,却会用一辈子,去后悔那一分钟。怀旧,不是因为那个时代多么好,而是那个时候,你年轻。人生长途漫漫,我们不可能每一步都走得那么完美,摔上几跤,走几段弯路,这并非坏事,至少让我们品尝了挫败,增添的阅历,让我们的人生多姿多彩。 现在的社会太现实太残酷了,没有人再认为亲情是重要的了。但我告诉你,凡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大问题。人这一辈子,有许多困扰是无法解决的,比方说生老病死,比方说众叛亲离,比方说勾心斗角,比方说不再相爱。所有的这一切,都比房子啊,钞票啊要严重得多。一个人可以背金钱的债,却不能背感情的债。背金钱7、人之所以慷慨,是因为他拥有的比挥霍的多,人把慷慨,当做一种赞美,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对不相干的人。你跟小贝都没有错,错的是你们的阅历和你们的人生经历还没有让你们看穿这一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