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 痛 纯科普无广告 做自己喜欢的小编 指 南 强直性脊柱炎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一种,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也可累及内脏及其他组织,多见于青少年,其早期主要症状多为腰骶部不适或疼痛,随着病情发展,最终可导致关节及外周关节运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康复治疗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功能恢复十分必要。 一、一般性治疗 正确姿势:患者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注意立、卧、坐的正确姿势。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宜用硬板床,枕头低或不用枕头,忌用高枕,睡觉时仰卧或俯卧位,不宜侧卧,保持脊柱的生理弯曲。日常行走、站立、坐位时,尽量抬头挺胸收腹,每天训练背靠墙站立,以保持良好的姿势。不坐矮凳、沙发,尽量避免脊柱弯曲。工作时避免弯腰过久,不宜做蹲位工作,减少或停止引起持续性疼痛的体力活动。 适当运动:游泳是一项很有益的运动,可增加肌腱和韧带的柔韧性,所有的关节和肌肉都能得到锻炼,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方式。步行、骑车可增强心肺功能,防止或减轻脊柱和髋关节畸形,也是很好的选择。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最好避免剧烈运动及高强度的运动,如打网球、篮球、乒乓球等。 二、功能训练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早期进行适当功能锻炼,可增强患者颈椎、肩关节、腰椎、髋关节等全身关节的活动,改善脊柱及关节活动幅度。功能锻炼要有针对性,根据患者受累关节特点,进行相应的指导锻炼。每次锻炼患者耐受为宜,活动度以不引起第2天关节症状加重为限。活动前帮患者按摩松解椎旁肌肉、项背部肌肉韧带。如果活动后患者晨僵减轻,疼痛未加重,可逐渐增加运动量。 1. 胸廓运动 扩胸运动:两前臂收于胸前,双肘与肩平行,双手握拳并且拳心向下,平胸运动两次,然后两臂向两侧展开,向后振2次。接着左臂上举,右臂垂下,两臂尽量后振2次,再之后是右臂上举,左臂垂下,两臂尽量后振2次。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双肘关节屈曲90度,双上肢尽量往后运动。 呼吸练习:患者取立正位,收腹挺胸同时进行深吸气,复原时深呼气,深吸气时同时做扩胸运动,以增大胸廓活动范围。采用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相结合的方式,交替进行。 2. 肢体运动 根据患者情况,可做俯卧撑、斜撑、下肢的前屈后伸和背部伸展等训练,日常活动可选择慢跑、游泳、太极拳,这些都是很适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运动。 3. 脊柱节灵活性及髋关节活动度运动训练 髋关节功能健全时,可有效代偿脊柱的功能障碍,包括颈、腰椎各个方向的屈伸、侧屈和旋转练习。 (1)取站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上举,同时上身尽力向后挺; (2)颈椎的左右侧屈、前屈、后伸、左右缓慢旋转活动,以保证颈椎的正常活动度,取坐位,头向左或向右转,眼睛注视肩部,颈前屈时下颌尽量靠近胸部,颈尽量向后伸大最大限度,每个方向坚持15s,重复5次; (3)左手扶墙,右腿提起,右髋、膝关节尽力屈曲向上提起,摆动右腿转动髋部,然后左腿亦同样动作; (4)腰背部靠墙直站立,做屈髋屈膝下蹲运动,动作要缓慢,重复进行; (5)站立位腰椎的弯腰、左右旋转、后伸,立正位时,弯腰前屈,双手尽量触地;双手叉腰,腰背向左侧、右侧弯曲,交替进行。 三、物理治疗 水疗、蜡疗、微波疗法等物理治疗方法可缓解肌肉强直痉挛,改善血运。 1. 超短波:超短波疗法利用高频电场作用,使机体表面和深层组织产生热效并均匀受热,可起到止痛、解痉、消炎的效果; 2. 紫外线:脊柱区分野照射,中红斑量照射,对脊柱区的疼痛,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3. 蜡疗:用于恢复期,病变脊柱区或骶髂关节,蜡饼法; 4. 中频电疗:干扰电,调制中频电、音频电,病变部位放置电极,电流剂量以患者耐受为度; 5. 矿泉浴:采取全身浸浴,水温38-40℃,为宜,每次15-20分钟,用于恢复期。 四、心理护理 因此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护理,耐心地与患者沟通,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慌,详细解释病情变化、治疗的方式、效果、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安慰、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让患者真正明白康复训练的意义,对患者进行规范化指导,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功能锻炼。 五、中医中药 (1)有学者以补肾祛寒、强督助阳为主,辅以化湿疏风、散寒通络作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大法,并注意调护脾胃,以固后天之本。若有瘀邪化热之证,则需先予以补肾清热法,待标热得解后,仍以补肾强督治本之法收功。如补肾强督治汤临床疗效满意。其方药组成如下:熟地黄15g,淫羊藿12g,狗脊30g,制附子9g,鹿角胶10g(烊化),川续断15g,骨碎补15g,羌活、独活各10g,桂枝12g,赤芍、白芍各12g,知母12g,土鳖虫6g,防风12g,麻黄3g,干姜6g,怀牛膝12g,炙穿山甲9g,炙草乌9g。 (2)有学者将本病分为两大类型,即肾督阳虚、寒湿瘀阻型和肾督阴虚、湿热瘀滞型。前者治宜温肾壮督、散寒通络,药选鹿角霜、淫羊藿各10g,生黄芪30g,补骨脂、骨碎补各10g,生地黄、熟地黄各12g,露蜂房10g,制川乌、制草乌各10g,川桂枝、炙蜣螂各10g,炙蜈蚣3g(研末吞服),鹿衔草15g,甘草6g。后者治宜滋养肝肾、清热化瘀,药选生地黄、熟地黄、龟板(先煎)各15g,枸杞子、肉苁蓉各10g,紫河车、全当归、赤芍、白芍各15g,鸡血藤30g,广地龙、炙僵蚕各3g,川桂枝8g,青风藤30g,炙全蝎3g(研末冲服),甘草6g。二者均可加服益肾蠲痹丸。 (3)有学者采用补肝肾,益气血,疏风散寒,活血止痛为主治疗本病。其方药组成:葛根15g,白芍15g,当归15g,黄芪20g,川芎9g,桂枝9g,姜黄9g,狗脊15g,川续断15g,补骨脂15g,独活9g,桑寄生15g,络石藤15g,千年健9g,老鹳草15g,党参15g,全蝎9g,地龙9g,延胡索9g,威灵仙15g,甘草6g。偏湿热去桂枝、姜黄,加苍术、黄柏、生地黄;脊背僵硬强直、活动受限加鹿角胶、龟板胶冲服。 2、针灸火罐疗法 本病属祖国医学痹证“骨痹”范畴,痹者,闭也,闭塞之义也。当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侵袭经脉,阻滞经络,气血凝滞,导致脉气不通,日久则损筋伤骨,发为本病。治以补肝肾、益精血、温经络、止痹痛。针灸火罐疗法,具有调和气血、活血通络、扶正祛邪、消炎止痛的作用。现代医学理论认为针灸火罐疗法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能直接阻断局部炎症介质,增加患处血流量,改善组织循环,使疼痛消除。针灸火罐疗法奏效快,疗效高,简单易操作,安全无副作用。 (2)针法 在针法上,选用补法,平补平泻,阿是穴采用泻法,并加艾灸。以益肾壮骨,温阳通络,体现了“寒则温之,闭者通之”之意。强直性脊柱炎是由下向上发展的。先取病变上两个节段穴位以劫之,再取病变部以脱之。方能收到满意的效果。风寒湿痹型可用火针,火针最善温通经脉,散寒除痹。且火针对腧穴的刺激时间长,刺激量大,能起持久的治疗作用。 3、推拿按摩疗法 中医认为本病“痹证”范畴,先天正气不足,感风寒湿邪,使脊柱督脉、膀胱经气血闭阻,日久气血凝滞,而致脊柱疼痛、僵硬,转侧不利,甚则致残。推拿按摩疗法是采用理筋、展筋、揉滚等手法,都是在穴位和经络循行路线上施术,推于经而通于络,运用经络指导临床实践,从而起到了疏通阻滞之经络,松解粘连之组织,患部的无菌性炎症及粘连逐步消除,肌痉挛减轻,关节间隙增宽,使患部气血通畅,防止钙化与骨化发生,及时促进功能恢复(图)。如能与药法并用,药助手力,手助药功,相互配合,则可缩短疗程,提高和巩固疗效。 4、中药熏洗泡敷疗法 中药外治中,熏洗泡敷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有独特的疗效。具有副作用小,老少皆宜的优点。只要配方科学,操作得当,有时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常用强直性脊柱炎熏洗泡敷配方由透骨草、伸筋草、千年健、海桐皮、木瓜、羌独活、防风、威灵仙、红花、当归、川芎、川草乌、制乳没、细辛、桂枝、川椒、艾叶等多种中草药组成,具有温经通脉、软坚散结、活血祛瘀、散寒止痛、驱风除湿、舒筋强骨等作用,可谓标本兼治,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独特的疗效。 5、鲜中药发泡疗法 历史渊源 发泡疗法,包括鲜中药发泡疗法,古代称为“天灸”,现代称为“药物发泡灸”,是指采用对皮肤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抹或贴敷在穴位、病处,使局部皮肤充血、起泡,有如火燎之状,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 <警告:本方剂仅供参考,请勿私用。 小结 |
|
来自: 《经络与营养... > 《人体脊椎、骨关节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