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级高一新生必读——如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9-05-04

如何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在历年来的教学中发现,一些中考物理成绩优异的学生升入高中后却出现了物理学习适应不良 现象!甚至升入高中不久即有弃“理”从“文”想法!与学生交流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听就懂,一用就错,一放就忘。对学生升入高中出现物理学习障碍归结为“高一物理难。难就难在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的台阶”。

如何让同学们顺利渡过初高中的这个台阶,早日适应高中物理学习,下面我就从初高中物 理各方面的差异,以及高中物理学习的几点要求和方法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一、初高中物理的几点差异

1、初、高中物理教材差异

初中物理重从物理现象到物理常识,学习是以记忆为主的常识性了解;高中物理则重从物

理思维到物理本质,学习是以思维为主的能力培养方式。具体有如下一些特点:

(1)从直观到抽象:如物体——质点。

(2)从单一到复杂:如二力平衡——多力平衡;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圆周运动.往复运动。

(3)从标量到矢量:如算术运算(加减法)——几何运算(平行四边形法则)。

(4)从浅显至严谨:如重力——万有引力

(5)从定性到定量:如正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库仑定律。

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简单,所叙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且浅显易懂。绝大部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体验相吻合,其规律不太复杂,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且公式参量少,实验原理简单,易于操作,因此,学生对初中物理并不感到太难。所以,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相比,“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在初中远没有高中那么明显。

高中物理每节的内容较多,篇幅较长,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描述方式较多:有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等,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对同一物理现象或规律要求从多侧面观察它、研究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要求更高。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往往感到物理模型抽象,不可想象。由于高一学生的阅读理解、逻辑思维、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鉴别、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空间想象、灵活应用等能力都还没有形成,因此,突然提高思维要求,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

2、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物理问题简单,现象直观、生动、形象、具体,容易理解;篇幅少,概念、公式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转弯少,数字小,易计算。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简单,习惯于背,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简单的计算,不习惯于复杂计算(如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等题目);习惯于模仿,不习惯于创造;习惯于课堂合唱,不习惯于独立 思考;用学生的话来说:“只要记住了公式,把题中已知条件代进去就可得答案”。

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规律、现象、公式多,叙述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 花样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了。

3、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尚未形成

高一学生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问题中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数理结合的能力还 未形成。

一是由于现行教材的编排体系问题,使数学、物理知识内容不同步;二是许多学生数学基础不扎实,如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似是而非,三是所用数 学知识本身复杂,如力学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的判别;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 的幂的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等。这些导致了学生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差,解决物理实际问题就感觉很困难。

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我们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才能尽快适应,才能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下面跟大家交流一下物理学习的几点建议,相信这几点建议对同学们的学习会有所帮助。

1.预习

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有的同学不注重听课前的这一环节,会说我在初中从来就没有这个习惯。这里我们需要注意,高中物理与初中有所不同,无论是从课程要求的程度,还是课堂的容量上,都需要我们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

在每次上课前,抽出一段时间(没有时间的限制,长则20分钟,短则课前的56分钟, 重要的是过程)将知识预先浏览一下,一则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做好上课 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二则可以使我们明确课堂的重点,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从而做到 有的放矢地去听课,有的同学感到听课十分吃力,原因就在于此。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预习可以培养锻炼我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要知道以后进入大学深造或走上工 作岗位,这些可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应该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2.上课

上课是我们学习的中心环节。对此我准备强调三个问题:

(1)主动听课

有人将我们的听课分成了三种类型:即主动型、自觉型和强制型。主动型就是能够根据老师讲课的程序主动自觉地思考,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自觉型则是能对老师讲课的程序进行思考,能基本接受讲解的内容和基础知识,对难点和重点一般不能进行自觉推理思维,要在老师的知道下才能完成这一过程 ;而强制型则是 指在课堂学习中,思维迟缓,推理滞留,必须在老师的不断知道启发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那么,你属于哪一种类型呢?我说,如果你属于强制型,那你要试着改变自己,由强制型变为自觉型;如果你是自觉型,那么你就要加强主动意识,努力变成主动型,毕竟“我们是学习的主人 ”。

总之,我们应该以主动的态度去听讲,积极地进行思考,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

(2)注意课堂要点

要听好课,我们应善于抓课堂的要点,这主要是指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听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要想一节课几十分钟内都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应将这有限的集中注意时间用到“刀刃”上。

上课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去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上,进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点强调;或板书纲目,理清头绪;仔细讲解等,我们应培养自己善于去抓住这些。对于难点,则可能因人而异,这就需 要我们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到时候注意专心专意,仔细听讲。总之,我们要做到 “会听”, 能“听出门道”。

(3)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

有的同学总是感到困惑,说“上课时注意了听课,就忘了记笔记而记了笔记,就又跟不 上老师的思路了”。对此,我们应认识清楚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听课是主要的方面,记笔记 是辅助的学习手段。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记笔记呢?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将“记笔记”变成老师的“课堂语录”, 也不应该将“记笔记”变成“板书复印”。笔记中我们要记的内容应该有:记课堂重点、记课堂 难点、记课堂疑点、记补充结论或例题等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记课堂“灵感”等等。总之,我们应该有摘要、有重点地记。

有的同学从来就没有记笔记的习惯,这是不好的,特别是对于高中物理学习中是不行的。 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听课时间有限,老师讲的内容转瞬即逝,我们对知识的记忆随 时间延伸会逐渐遗忘,没有笔记我们以后就没有办法进行复习。

3.复习

有的同学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结果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翻课本、笔记。而在这里 我要强调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应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在此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的方法我们可以分成以下两个步骤进行:首先不看课本、笔记,对知识进行尝试回忆,这样可以强化我们对知识的记忆。之后我们再钻研课本、整理笔记,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使对知识的掌握形成系统。

另外,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知识在学习最初的两三天内遗忘是最快的,也是最多的,所以,我们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也是战胜遗忘的需要。

4.作业

在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再做作业。在这里,我们要纠正一个错误的概念:完成作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在课后安排作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 ;二是运用课上所学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明确这两点是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作业时,一方面应该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另 一方面就是要积极思考,看知识是如何运用的,注意对知识进行总结。我们应时刻记着“我们做题的目的是提高对知识掌握水平”,切忌“为了做题而做题”。

5.质疑

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中,我们必然会产生疑难问题和解题错误。及时消灭这些“学习中 的拦路虎”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的同学不注意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其结果是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对于疑难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想办法(如请教同学、老师或翻阅资料等)解决,对错题则应该注 意分析错误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错还是计算粗心致错,是套用公式致错还是题意理解不清致错等等。

另外,我们还应该通过思考,逐步培养自己善于针对所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这里,我建议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个“疑难、错题本”,专门记录收集自己的疑难问题和典型错误,这也可以为我们今后对知识进行复习提供有效的素材。

6.小结

学习的最后一个是对所学知识的小结。小结的常用方法是列概括提纲,将当天所学的知识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这样可以使零散的知识形成清晰的脉络,使我们对它的理解更为 深入,掌握起来更为系统。

以上六个环节是学习新课的基本进程,它们环环相扣,每一环都十分重要,缺少其中任何一环,都会对学习的进程产生不良影响。在这六个环节之外,我们在学习每一章前后,还应该有“计划”和“系统”两个环节,即在学习每一章前,我们应对这一章内容进行预览,根据 要学习的内容制订一个学习计划,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此外,在学完每一章后, 我们就应该对这一章进行系统总结,常用的方法是画该章的知识网络图,它可以使我们对该章的知识有一系统的了解,让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该章,实现对知识掌握的“升 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