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孩子么? 你平时都是如何打孩子的? 答:不好意思, 父子情深,从来不打! 其实是: 真怕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那么,到底该不该打呢? 今天含公子要说, 必须 打 而且这是一门“艺术”啊! 因此,面对一部分有娃父母的疑问, 含公子告诉你, 怎么打孩子才更“艺术” 当然 打孩子不是为了给孩子造成肉体伤害, 我想这是大家的共识。 所以你可以选择只打孩子的屁股或者手心, 也可以不用某些坚硬的工具, 你也不用太用力。 这要尽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既然要艺术一些, 你可以把“打”换成其他惩罚方式, 也可以是罚站, 或者扣掉零食, 或者扣掉娱乐项目等。 总之起到“强化与惩罚”的作用就好。 有的人就会说, 你都不用力打,那会起到作用么? 所谓“艺术”就在这里了。 打孩子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疼或者受伤, 而是起到心理震慑的作用; 要让孩子明白这是惩罚而有所忌惮。 我敢说,有的家长打的一点都不疼。 首先, 打孩子是建立一个规则,不是发泄情绪。 (这很重要) 你在打孩子之前,就要明白, 打,是为了建立规矩, 而不是发泄父母的情绪。 虽然是动手“打” 但这是个“艺术”活。 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艺术” 就是---及时惩罚 也就是孩子在刚一犯错误就惩罚, 这样能让孩子记住是哪里错了, 让孩子建立惩罚与错误行为之间的关系。 说白了, 就是挨揍,也要明白。 最糊涂的就是“秋后算账” 因为孩子的记忆系统不牢固。 接下来就是让孩子明白, 社会的规则是什么样的, 就是你犯错误了要受到惩罚, 如果孩子只知道怕打怕疼, 不知道自己为啥被打, 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那么就是白打了! 有个孩子被打了之后, 告诉他爸爸, 爸爸,要是我屁股上绑个木板就好了, 这样你打了我也不疼。 这说明白打了, 他还没明白自己为什么挨打, 下次接着打吧。 这个时候有的家长就会担心, 打孩子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么? 估计这个问题是所以家长所忌惮的。 含公子认为, 第一,孩子没有想象中那么脆弱, 如果家长非要给孩子一个百依百顺的童年, 估计孩子成年后, 别人随便给个委屈,就得当场晕过去。 第二,惩罚和管教孩子, 家长不要首先带有激烈的情绪反应, 要保持一个平静稳定的状态。 因为你自己都大喜大怒的, 不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都怪了。 家长的愤怒和激动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反感情绪。 所以家长应该明确“对事不对人”, 我们惩罚你, 不是因为你是个坏孩子, 也不是因为父母不爱你, 而是你做了错误的事情。 我们的目的是给孩子建立规则, 不是发泄自己糟糕的情绪。 如果家长做不到这点, 那么在管教孩子之前要学好情绪管理。 有一位资深心理学家, 在打孩子之前都要朗读一条原则: 现在不是爸爸要打你, 而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我必须教你正确做人。 得分清楚什么事该罚,什么事不该罚 在了解了如何打孩子之后, 还有一点很重要, 就是什么时候该打,什么时候不该打。 这有个前提, 就是儿童的异常行为在某个发展阶段是正常的。 我们不能用成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 去评判孩子的行为, 需要耐心的去教会他们 这个世界的规则就行了。 前几日,辅导孩子电子琴, 其中两段音乐他弹的很好, 接下来应该弹第三段, 可孩子非要把前两段再弹一遍。 我说赶紧弹第三段吧,弹完早点睡觉。 孩子就是不同意, 僵持一会就哇哇哭了。 一直到上床睡觉还没有平息过来。 这个情况就是不可理喻的, 无理由的哭闹, 可是这在儿童阶段,都是可以理解的。 孩子在经历敏感期, 这个阶段孩子会出现按某个秩序来行事的现象。 否则就会大发脾气, 同时孩子情绪控制能力又很差。 就会表现出非常难合作的行为。 遇到这种情况, 家长可不必往心里去的, 这个时候你只要默念: 孩子是亲生的,一切正常, 就可以了。 以平常心对待, 不要自己先焦虑起来或情绪失控。 如果遇到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 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太犟, 转移注意力也不行, 或者越哄越来劲, 那就可以冷处理,就不理他了, 让他自己冷静下来,他自己自然会找台阶下。 这个不用教,是天生的! 育儿是一个复杂宏大的系统性问题, 但也不用太担心, 任何问题都是万宗归一, 关键点都在于良好的亲子互动和陪伴。 如何给孩子建立赏罚分明的规则只是一小部分, 如果亲密的亲子关系都没建立好, 那么就谈不上多么优雅的管教“艺术”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