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身体机能日渐衰退,往往会出现耳鸣、甚至耳聋的表现,属自然的生理过程。但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壮年由于压力过大、睡眠不足、情绪紧张等,也出现了耳鸣的情况,这种情况往往最先不受重视。但其实,看似“边缘化”的两耳,在人体中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耳朵为人体的感觉器官,分别与内脏、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医讲“肾开窍于耳,手足少阳经脉分布于耳,耳为宗脉所聚”,所以,耳朵出现症状不仅能够了解局部有无病变,而且可以根据异常变化间接了解胆、肾、三焦等有关脏腑的病变情况。 耳鸣是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的症状。耳聋是指听力减退,甚至听觉完全丧失的症状,耳鸣、耳聋均可为单侧或双侧。耳鸣与耳聋常同时出现,或先后发生,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耳病源流》所说:“耳鸣者,聋之渐也,唯气闭而聋者则不鸣,其余诸般耳聋,未有不先鸣者。” 耳鸣与耳聋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基本相同。临床可分为实证和虚证: ❖突发耳鸣,声大如雷,按之尤甚,或新起耳暴聋者,多属实证。可因肝胆火扰、肝阳上亢,或痰火壅结、气血瘀阻、风邪上袭,或药毒损伤耳窍等所致。 ❖渐起耳鸣,声细如蝉,按之可减,或耳渐失聪而听力减退者,多属虚证。可因肾精亏虚,或脾气亏虚,清阳不升,或肝阴、肝血不足,耳窍失养所致。 大多的青壮年在耳鸣或耳聋初起偶发时不以为意,频发后进行听力学检查往往也显示并无异常,此时依据中医学理论及时调理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症轻即可止。如果任其发展,耳鸣渐成耳聋,耳聋发展至不可逆转的器质性损 害,不仅是加深器官、脏腑损害,更会对心理产生危害,所以面对耳鸣耳聋,重视偶发、及时就医才是佳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