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民回乡创业,路在何方?

 迅耳 2019-05-04

周天勇

        在中国,农民最苦,乡村最不富裕,农业最不赚钱。但是,农民回到农村土地上创业,也是世界上最难的事。发改委、文旅部和农业部等以为发个文件,鼓励农民建大棚,搞农家乐,是太天真的想法,往往按照这种鼓励做了,会遭拆除之横灾。在经济下行压力大,大规模农民由于产能过剩、产业转移等艰难时刻,被迫回乡谋求生计,中央要稳就业、稳居民收入、稳消费、稳社会安定,平衡中美贸易格局变化,在国家经济社会这样严峻的时候,作为一个学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有关部门发起了“一刀切”的城乡大拆违,估计消灭了100万个左右的小微企业,拆掉了800万个工作机会。这是是帮忙,还是添乱?这类的整治,经济过于景气时,大可以进行;经济不景气时,则要千万慎重,因为是一种收缩经济的举措,会给使经济下行压力更大。

1、目前的土地供给体制使农民无法在农村创业致富

农村土地使用财产权的确权延期,只是一个土地要素可以优化配置的基础,而以地为本能够创业、投资、建设、置业、经营和产出,才能获得要素交易和资本化的收入。然而,中国投资建设领域的审批准入监督项目和环节,包括限制太多,尤其是在农村更是这样。何况现在农村土地体制并没有改革到位。

(1)政府各部门对农村投资建设限制太多。如宅院等不允许再进行改造建设,如建设图纸要政府审定,如对建设面积、层高、形状、外观等也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现在政府一些部门,以要重新统一规划建设为由,不允许农民自己改造建设自己的住宅,目的是将村子中的破旧房子拆除后,腾出建设用地,在城市中搞房地产盖高层住宅楼,迫使村子中的农民购买城镇中开发的住宅。这样,政府增减挂勾,得到建设用地指标,扩大城镇建设面积,收获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税收,以及可以统计上报和公布的GDP;住宅只有开发商可以发包建设,其获得丰厚的利润。

(2)乡村建设或者没有规划,或者规划千篇一律,或者多头规划。许多村庄的建设过去没有规划,现在由于经费困难和工作量大也没有编制规划;有的做了规划,但是一张规划图套用于千万村,村子中各家住宅庭院形状外观都整齐划一,一个地区的村子在住宅外观上,也都是一个样,分不出区别。也有一些地区,拆迁低矮错落的庭院并不允许再建,腾出的建设用地政府拿去卖了,逼迫农民全部上楼了,空旷的田野上突然冒出一两根四楞木式竖立的几十层住宅楼,景观非常难看。也存在着建设规划、农业规划、林业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水务规划之间的各自为政、不协调、不衔接、交叉重复等问题。比如可能建设规划部门允许在一个河边的地带建设房屋,而过些日子水利部门可能以不符合水利规划为由,加以拆除。

(3)农村以地为本,特别是以耕地为基础的投资建设置业经营等方面,多头审批,有的政府部门许可,有的政府部门不许可,相互矛盾,并且投资建设时不许可的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突然有一天会以违法为由大规模拆除,造成农民在农村或者回乡投资创业极为惨重的损失。比如有的地方政府曾经允许和鼓励农民在自己的宅地上加建住宅,将部分出租或出售给其他有居住需求的居民;比如有的地方农民宅基地,所谓未经政府有关部门同意私自改建的;比如有的地区的发改和文化旅游部门,曾经允许和鼓励居民在自己的宅基地上,或者在自己承包耕地山林上,投资建设农家乐;比如农业部门和林业部门,曾经鼓励建设的农村经济作物和观光休闲大棚和其他设施,以及林业旅游、管理设施等等;相当多的投资有政府有关部门的批文,但是在2019年自然资源部和城乡建设部强力的违建整治中,几乎一刀切被强制拆除。并无任何补偿,诉讼法院也不立案。这是没有一个过去鼓励和批准的部门,地方政府,有关领导出来担当,保护一下农民的利益。

(4)乡村农民如果真要去就某一项目进行用地审批,建设用地指标几乎没有,审批部门较多,周期较长,基本上没有准入的可能。世界银行评价中国营商环境时,公布建设施工领域排名在121位,项目、建设、土地等供给和准入方面,营商环境特别恶劣。他们还特别提到,在中国工厂就是要建一个仓库,需要很多道审批手续,等很长的时间。何况是在基层的农村,更是时间漫长,难以以地为基础,投资、创业和建设,并造成大量的寻租腐败。现在已经到了农民垒个鸡窝,或者把鸡窝改变成兔窝,都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审批和许可的地步了。

这就给中国的理论界、政策研究界和有关部门提出一些非常严肃的问题是:怎么让光靠种粮食的农民致富呢?农民仅靠种粮食,现在粮食价格又这样低,而且又面临着进口美国便宜粮食的竞争,能有收益吗?如果政府想财政补贴,一个农业劳动力除去东北和国营农场种了5亩地,6600万吨粮食,2亿农业劳动力,5.6亿农村常住人口,要补多少,养老、低保、减税等压力叠加,国家财政会不会破产?如果想让农业产品大幅度涨价来转移城镇居民收入给农民,国内食品物价已经与美国水平相当,而且也遇到进口的竞争,可行吗?

从上述体制可以看出,(1)农民农村的土地不能交易、折价入股、抵押贷款;农民的宅基地,不能随意进行增值和经营性建设;(2)农村的耕地不能随意建设大棚,农民如果随着城市化(因教学点收缩,子女在城教育)住在了集镇和县城,很远的耕地和大棚旁边也不能建临时休息的房间;(3)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设施被一扫而光,城镇中农业能卖点农产品的农贸市场也被拆除,农民拉点农业产品到城市中直接销售,要被城管赶出来,不得不低价给收购商,再由各环节加价后高价卖给城市的居民;(4)农民想投资建设项目,基本上得不到建设用地指标;(5)农民本来可以以地为本进行创业的希望,被村庄整治,庭院被拆除了,腾出的土地被政府占补平衡卖掉补充土地财政了,农民被上楼了,但没有产业,又不能创业,没有就业。我就不明白,鼓励农民回乡创业,这样的体制和环境中,究竟怎么能创业呢?有学者,有政策研究者,有政府部门,总是在文件、讲话、标语、会议中号召农村要发展产业,创业和产业,总不能离开土地,在空中进行吧,根本就没法以地为本和为基础创业,还哪有什么产业呢?

过去农村劳动力大量地出去到东部、到城市、到制造业,与技术和资本相结合,出口导向,加上出口产品制造的上游和下游产业,以及相关服务产业,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找到了他们挣钱的工作。但是,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世界对中国产品出口的需求在减少,出口总值占GDP的比例从2006年的36%左右下降到了2018年的18%。制造业的过剩和向外转移,加上相当多城市开始通过拆除低租金的房屋,大规模整治所谓的“小散乱”农贸和其他贸易市场,以及关闭加工工厂,迫使农民工回乡。而政府的口号是鼓励他们回乡创业。然而,拆大棚、毁农家乐、整治村庄收农民的宅地、不允许土地交易、不允许资本下乡、不能抵押贷款、农民没有建设用地指标等等,都是堵住农村不让农民回乡创业,或者让他们创不成业的体制、规定和行动。

作者要问有关部门的是,制造业在排挤农民工,城市容不下普通劳动力,回到农村种5亩地粮食又倒贴钱,建点大棚和农家乐又被拆了,农村中农民基本上无法以地为本创业了,总得给他们一条就业工作、得到收入、生活消费的生存之路吧,那么,路究竟在何方?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