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鹰的重生》12年后,李东生率TCL夺全球第二,现在又宣布重组

 昵称61580863 2019-05-04

提起李东生,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他在2004年带领TCL先后收购了汤姆逊的全球彩电业务和欧洲手机制造商阿尔卡特。一年两笔海外并购令当时的李东生名声大噪。

但随后的2005和2006两年,TCL发展遇阻,2016年TCL全年亏损就高达19.32亿元。争议中,李东生在2006年发表了在互联网传播很广的反思文章《鹰的重生》。

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TCL已然在某种意义上“重生”了。据TCL集团2018年报,2018年,其彩电业务强劲增长,全年销售(含ODM业务)2896万台,按销量排名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三星。TCL集团的营收也从2006年的468.6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133.6亿元。

2019年初,TCL正式通过了重大重组方案,分为半导体显示和材料业务以及智能终端业务。这次拆分主要是希望公司管理能够更加专注,因为这两个行业都面临非常激烈的竞争。可以说,此次重组是TCL集团的再出发。

作为《掌门人说》的首集嘉宾,李东生毫无保留畅谈TCL的过往及未来,也对行业和国际发展有自身的独到解析。在本集中,有关TCL和电子行业的这些问题将得到一一解答。

TCL为什么在终端产品火热之时进入面板行业?

现在,TCL的重大重组又是基于哪些考虑?

未来,电视行业真的是夕阳产业?

彩电市场还是营销导向型?

海外市场,哪里潜力大?

中韩对决、谁将笑到最后?

人工智能是中国企业的秘密武器?

《掌门人说》之李东生完整版

-01-

日企的衰落是前车之鉴

事实上, TCL最早是做终端,在2009年开始进入面板行业,那个时候终端其实发展很好,TCL出于什么原因会往材料端去做延展呢?

“彩电业务一直是我们的核心业务,当时我看到日本和韩国的电子企业在这个时候已经出现分化,韩国企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快速上升,我们分析之后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韩国企业在显示器件方面是上下游是打通的,而日本企业由于战略判断的问题,基本上没有进入上游的显示产业,这种差异使得日本企业的份额不断丢失。”李东生表示。

未来如果TCL要把彩电作为核心产业的话,就必须努力建立上游的面板行业。基于这样的判断和考虑,TCL进入了这个行业。

可见,TCL当年进入上游产业是建立在对日韩企业格局的深入分析及企业自身的未来战略之上的,绝非一时兴起。

现在,显示行业主要已经是中韩对决战。对于中国企业是否能最后胜出这个问题,李东生则显得非常理性,他认为这个产业很大,不需要谁把谁打死了才能胜出,且以中国企业目前的规模和实力,要把三星和LG打趴下去是不太可能的。最终来讲,这个产业可能韩国和中国企业为主导,瓜分这个市场,台湾会在这个市场保留它的存在,但份额不会太大。

-02-

重组是为了取得1 1>2的效率

2019年初,TCL业务做了重大重组,分为半导体显示和材料业务以及智能终端业务。这次拆分主要是希望公司管理能够更加专注,因为这两个行业都面临非常激烈的竞争。

另外,重组也希望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因为这两个产业的业务结构和管理逻辑相差很大,半导体显示和材料产业的特点是:技术门槛和资本门槛都很高,但销售额相对不大,毛利比较好。而终端产品产业则完全不同:销售额大,但毛利低。

终端产品需要对市场有更加敏捷的反应,要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要更专注,有突破。半导体显示产业的驱动力更多则来自技术发展。把他们分为两个业务,由两个相互独立的管理团队分别进行管理,在管理上无疑将会更加有效率。

“相信重组之后,这两部分业务的效率加起来一定会比原来合在一起的效率和效益有明显的提高”,李东生很自信。 

-03-

电视产业还有逆袭机会吗?

如今,不少年轻人手机、iPad不离手,电视就像上古产品被束之高阁。这个产业真的如此不招人待见麽?

根据统计,现在消费者在电视机的时长,在其终端接近五个小时,但真正看电视节目的时间不到一个小时,时间都用在看非电视广播的节目,如果以后我们在应用上有更多的突破,就会使更多消费者愿意回到电视机前面。

手机之所以发展很快,是因为在智能手机推广之后,整个智能手机的应用是很开放的,数千个智能手机的应用开发商去投入到这个领域,给用户提供无数的选择。但彩电这一块,政府一直管的很紧,所以围绕彩电应用的开发实际上是很有限的,未来如果政府产业政策能有一个改变,像智能手机一样有很多应用开发的企业进入的话,整个电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将会大为增加。

数据也很能说明问题。美国三亿多人口,一年有4000万台左右的电视销量,中国14亿人口一年也不过5000万台销量,如果中国达到美国比例,则销量将过亿。印度与中国人口相当,每年的销售量只有1200万,即使它达到中国的比例,也将产生巨大机会。

-04-

十年前靠营销、如今靠技术

相比十年前,彩电领域已不是营销导向型。今天,无论是电视、手机和其他家电,智能的技术已经成为产品竞争主要的一个点,现在大家看电视广播节目占的时间时长很小,都是通过网络内容,包括视频的点播和其它各种智能互联网的应用,在电视屏通过视频来做一个交互的界面。如何让产品做的更聪明,智能化更好,如何在支持产品的应用服务做得更好,已成为大家竞争的一个焦点。

不过,李东生也坦诚,中国企业由于品牌及消费者的认知定位问题,在大部分产品领域,虽然数量是最大的,但均价还是在日韩企业之下,这也是中国企业要努力的地方。未来,可能新兴的经济体发展起来后,会取代中国在低端产品一部分的产业市场。这就进一步倒逼中国企业必须往中高端去走,必须要和韩国企业、和日本企业去PK。当年日本、韩国部分产业向中国转移的情况未来也可能发生在中国,往印度这样的方面转移。因此,要在一个行业保持竞争力,只能在产品的中高端更好地发力。

-05-

走,去东南亚、南亚、非洲

至于海外市场,过去几年,海外业务增长已经成为TCL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其在海外的销售总收入是占到总销售收入的50%,如果是以终端产品来算的话,占到60%,这在海外的比例是非常大的,TCL在海外市场有相对优势的,北美,欧洲拉美

近年来,TCL也加大力度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开发,因为这一带地方人口特别多,占了全球人口的将近1/4,这一块市场的潜力非常大,而且产品的保有量也比较低,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保有量都很低。从长远看,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非洲也是很有潜力的市场。

-06-

新技术领域 中国企业已无本质差距

李东生认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在现有的产品的工业技术上和韩国企业已经没有本质的差距,虽然在某些领域,还是韩国企业有点领先,比如三星在手机屏仍有明显的优势,而其它大部分领域,韩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已经是互有优劣。

大家几乎在同步开发下一代的显示技术和材料,如这两年在应用上发展比较快的量子点显示技术,中国企业和韩国企业就没有一个代差了。目前全球量子点技术保有量排名第一的是三星,第二就是TCL华星。

李东生认为,下一代新的技术研究,大家起步差别不大,未来三到五年,一些新的显示技术产生,中国、韩国企业几乎可以做到同步。

至于时下很火的人工智能领域,李东生认为这不像半导体这类传统技术,现在要追赶它,路程很长,短期不现实,因为三星在40年前就开始投资半导体芯片。但人工智能是近五年发展起来的技术,大家的起跑线基本上是一样的,而中国在这方面的人力资源优势更明显。

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目前是中国和美国并驾齐驱,比韩国,甚至比日本、欧洲都更领先。未来人工智能的应用开发可能是中国产业竞争力超越日韩的一个重要的抓手。

从2004年开启海外并购到2018年电视出货量达到全球第二,再到如今TCL通过重组“二次创业”,都印证了李东生一直强调的“我们非常关注行业的变化,一直在努力推进变革,可以说变革是我们企业的一个基因。”

此外,李东生在节目中还就此前海外并购的压力、不同类型企业的战略以及中西方发展模式等话题予以分析解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