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由长纤维的青檀树皮,和短纤维的沙田稻草制成,两种不同性质的纤维合在一起,产生一种特殊现象: 水在上面行动快速,墨在上面行动略慢,故墨水落于纸上,逐渐向四周洇化,形成墨色由浓到淡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墨分五色”。 我们平常写字时,因墨汁中胶性较重,须加水稀释,但加水的比例,与所用纸张、所写字体丶书写速度等有关,需要一定经验。 一般来说,篆书、隶书、楷书的墨要浓一些,行书、草书用墨时水分要多一些。 对于纸张,熟宣丶绢等要浓墨,半熟宣丶生宣的墨要淡一些。其中生宣最难把握,浓则滞,淡则洇。 写字快的人,水可略多。写字慢的人,水应略少。 当用墨非常熟练后,写字时可放两只碗,一只放水,一只放墨。书写时先蘸墨后蘸水,则字由淡变浓。书写时先蘸水后蘸墨,则字由浓变淡。 此外,明末清初的大书家王铎,创造了一种涨墨法,大量加水,任其洇涨,墨虽糊为一团,但笔画的先后顺序却非常清晰,别有情趣。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