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井泉联话(江苏省)之天下第五泉

 江山携手 2019-05-04

僧高刹古,淮东一观;

井甘水冽,天下五泉。

芳圃凿二井,南始隋修清代拓;

名家赞五泉,刘评欧记九皋书。

宋太守五泉撰记;

明御史三字手书。

寺古堂平水碧透;

园雅厅香泉惊涛。

第五泉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蜀岗平山堂西园。这一景区包括大明寺、平山堂,“芳圃”和鉴真纪念堂四组建筑。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年间,以年号作寺名。隋唐之际,因建有栖灵塔,故又名栖灵寺。后经几毁几建,到1980年为迎接鉴真坐像“返乡”,重加修理,复称大明寺。寺前有四柱三楹牌楼一座,正、背分别有“栖灵遗址”和“丰乐名区”的题额,东西墙上分别有“淮东第一观”和“天下第五泉”的石刻。

平山堂在大明寺西侧,是北宋庆历八年郡守欧阳修所建,取“远山来与此堂平”之意以名之。登堂远眺,大江滚滚,青山重重,尽收眼底,故有“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尢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的集句名联,平山堂后还有“谷林堂”和欧阳祠。谷林堂是苏轼任扬州太守时为纪念他的先师欧阳修所建,并从自己的诗句“深谷下窈窕,高林全扶疏”取“谷”“林”二字来命名的。欧阳祠又称“六一祠”,系清光绪五年两淮盐运使欧阳正镛重建的,堂中供奉欧阳修的石刻画像,堂上高悬“六一宗风”的匾额。

芳圃即西园,在平山堂西侧,始建于清乾隆元年,乾隆十六年重修。当时园周遍植树木,中有水池广逾数十亩,有瀑突泉高可丈余,如惊涛飞雪。园有舫屋、覆井亭、御碑亭、荷厅、梅厅以及修廊小阁等建筑,可惜毁于咸丰兵火。以后重修,渐复原貌。园处蜀岗之上,依自然地势叠石筑池,植树载竹,亭台楼榭错落有致。环池有康熙、乾隆两御碑亭,亭边有“鹤冢”遗迹,南北各建楠木和柏木厅。池中有屿,屿上有船屋,屋前石径可达池西复井亭。园雅厅香,水碧鱼红,俨然蓬莱仙境。西园的泉取胜。唐人张又新在《煎茶水记》中说:“刘伯刍谓……大明寺井水为第五”,可见西园之井泉凿于唐以前。欧阳修在《大明寺泉水记》中云:“此井水之美者”。现园内有两口“第五泉”,池东一口,泉旁立有刻着“第五泉”三字石碑,为明嘉靖年间巡盐御史徐九皋手书。此井开凿于南朝建大明寺之时,隋建栖灵塔时又加整修。池西一口为清雍正年间凿山池时所发现。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云:“盖蜀岗本以泉胜,随地得之,皆香甘清冽。”

鉴真纪念堂位于大明寺大雄宝殿东侧。它是为纪念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中国文化的唐代高僧鉴真大师而兴建的一座仿唐建筑。鉴真俗名淳于,广陵江阳人,生于武后垂拱四年,十四岁在扬州大明寺出家,后游学长安、洛阳等地,主攻佛教律学,五十五岁主持大明寺,被推为淮南地区佛教首领。唐天宝元年日本僧人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教,鉴真欣然同意。十年中六次起行,五次失败,双目失明,终于在天宝十二年到达日本。鉴真在日本生活了十年,于唐广德元年(763年)病故于日本奈良,终年76岁。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和增进两国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佛教、建筑、雕刻、医药、书法、汉字学和印刷术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被日本人民尊为“日本文化的大恩人”、“日本律宗太祖”、“圣僧”。其弟子为鉴真制作的干漆夹纻坐像在日本视为国宝。在1963年鉴真圆寂一千二百周年之际,中日两国为纪念鉴真大师的伟大业绩,在扬州举行了纪念活动。1973年鉴真纪念堂建成,是梁思成教授参照日本奈良唐招提寺的构造成设计的。由门厅、碑亭、长廊、正殿等部分组成。19804月、20101124日鉴真大师坐像二度飞越重洋,由日本“返乡探亲”,盛况空前。

祖才先生遗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