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醉 20190504 鸡口牛后

 历史爱好者驭风 2019-05-04

文/驭风

成语“鸡口牛后”,也可以是“宁为鸡口不为牛后”,原意是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出处:《战国策 韩策》:“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战国七雄,秦国大出,想武统天下,其他六个国家也想灭秦,不过心都不齐,各有各的想法。韩国和秦国有领土接壤,其块头在七雄里比较弱,属于肌肉都没得秀那种的。所以,韩王觉得惹怒了强秦,韩国肯定最先倒霉,于是打算割地求和,不掺和各位老大的事情。楚国老大得到情报,觉得韩国虽小,但合纵大计,少一个韩国就不完美了。怎么办?思来想去,就派了著名的大忽悠苏秦去韩国当说客,劝韩王抗秦到底,千万不能认怂。


  苏秦的口才是相当的好,鬼谷子门下,专业就是“纵横之术”,口活那都是基本功。这货到了韩国,见到韩宣王,嗑都不打一个就开抡:

“韩国北面有巩地、洛邑、成皋这样坚固的边城,西面有宜阳、常阪这样险要的关塞,东面有宛地、穰地和洧水,南面有陉山,土地纵横千里,战士几十万。普天之下的强弓劲弩,都是韩国的产物,比如溪子和少府、时力和距来这些良弓都能射到六百步以外。韩国士兵举足踏地发射,而且是连续火力,远处的胸部中箭,近处直接穿个透心凉。韩国士兵使用的剑和戟都出自冥山、棠溪、墨阳、合伯等地。邓师、宛冯、龙渊、大阿等宝剑,锋利的陆战杀牛戮马,水战袭雁击鹅,和敌军作战简直就是如虎添翼,砍瓜切菜般顺溜。至于说铠甲、头盔、臂衣、扳指、系盾的丝带等,韩国更是应有尽有。凭着韩国士兵的勇敢,穿上坚固的铠甲,脚踏强劲的弓弩,佩戴锋利的宝剑,以一当百那是没啥问题的。哎呀,韩宣王啊我的韩宣王,你说凭着韩国这么强大的军力,以及大王您如此圣明,向秦国投的哪门子降呢,还要降低自己当秦国在东方的属国,给秦王修筑行宫,接受封赏,春秋两季向秦进贡祭品,拱手臣服,整个韩国上下都跟着丢脸栽面,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了。所以希望大王您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大王如果屈服于秦国,秦一定会索取宜阳、成皋。今年把土地献给它,明年又会得寸进尺,要求更多的土地。给它吧,又没有那么多来满足它;不给吧,就前功尽弃,以后遭受秦国侵害。况且大王的土地是有限的,而秦国的贪欲却没有止境。拿着有限的土地去迎合那无止境的贪欲,这就是说自己去购买怨恨和灾祸啊,用不着交战就会丧失领土。我听俗语说:‘宁肯当鸡嘴,也不要做牛腚。’现在大王您如果投向西方,拱手屈服,像臣子一样服从秦国,这跟做牛屁眼又有什么区别呢?以大王您的贤能,又拥有这么强大的军队,却有做牛腚的丑名,我都为你感到丢人。”

讲真,苏秦的劝说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该打气的打气,该挤兑的挤兑。别说韩宣王是一国之君了,就算是个匹夫,也得跟秦国去玩命,否则以大老爷们就成“牛腚”了。果然韩王气得脸色大变,挥起胳膊,按住手中的宝剑,仰天叹息:“我就算是死了,也一定不向秦国认怂。多谢先生把我说明白了,放心吧,我绝对会带着韩国百姓和秦国死磕。”

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曰:“韩北有巩、洛、之固,西有宜阳、常阪之塞,东有宛、穰、淆水,南有陉山,地方千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溪子、少府、时力、距来,皆射六百步之外。韩卒超足百射,百发不暇止,远者达胸,近者掩心。韩卒之剑裁,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伯膊。邓师、宛冯、龙渊、大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坚。甲、盾、继、鍪、铁幕、革抉、缤芮,无不毕具。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夫以韩之劲,与大王之贤,乃欲西面事秦,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交臂而服焉,夫羞社稷而为天下笑,无过此者矣。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今兹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且夫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夫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

韩王忿然作色,攘臂按剑,仰天太息曰:“寡人虽死,必不能事秦。今主君以楚王之教诏之,敬奉社稷以从。”--《战国策》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