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字林》中的甲骨文——9

 砚耕迂叟 2019-05-05

       汉字形体演变可划分两个阶段:以篆书和隶书为分界线,篆书以上为古文字,隶书以下为今文字。

       商代帝王在从事祭祀、狩猎、出征等活动前,都要预先进行占卜,根据占卜的结果来行事。

       占是占卦,卜是问事。占卜在当时是非常神圣的仪式,必须由专人来进行……占卜结束之后,还要把占卜的情形和结果刻在甲骨上。正因为甲骨文都是占卜之辞,所以被称为“卜辞”。又因为它是契刻在甲骨上面的,所以也叫作“契文”,也可连同朝代合称为“殷契”。


附录1:

马的甲骨文还有以下写法

附录2:

鸟的甲骨文还有以下写法


       字是记录语言音节的符号。词是语言中可以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汉字以单个的形式存在,除此之外,还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成词句。

       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节词非常多。许多单字本来就是词。这样的字可以表示概念。汉族人在说话时决不靠一个一个的单音节词(字)来交流思想、传递感情,还会使用多音节词来阐明概念。由于表达需要,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复音节词。随着社会及汉语本身的发展,复音节词在词汇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又因多音词表达某个概念,只用其中字音、形,没有实义,必须组合才有意义。如“蘑菇”“葡萄”“龌龊”“匍匐”“犹豫”“徘徊”“澎湃”“旖旎”“尴尬”等。

       总之,字可以是词,但并非都是词;词可以是单个的字,也可多字组合。无论古今,情况都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