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舍己从人”与“沾粘连随不丢顶”作者:刘习文、刘宗凯

 茶山松竹 2019-05-05

舍己从人沾粘连随不丢顶作者:刘习文、刘宗凯

舍己从人是太极拳技击的战略原则,是太极拳推手的指导思想。舍己从人本质在于因势利导,引进落空,避实就虚,变被动为主动,诚老子《道德经》所言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也。

医生治病舍已从人,可避免自身主观、盲目,依据患者病情、病因对症处方,辩证施治,从而药到病除,妙手回春,收效甚捷。同样缘由,太极拳对敌舍己从人,拳家俗语以要什么,给什么,(妙在)给什么,没什么予以形容,即屏弃自身主观、盲动,依据敌情审时度势应物自然静中触动静犹动,因敌变化示神奇若不向此推求云,枉然功夫贻叹息。

舍己从人是先从人,后由已。只有从人,才能由已,不能从人,就不能由已。太极拳取胜之道在于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懂人、知人而从人,能随机应变,偏沉则随随曲则伸引进落空合即出;懂人、知人而从人,才能出手有据,攻其不备、出其不意,顺人之势,借人之力,即以其人之道还知其人之身,处处得机得势。不懂人、知人而由已,则不明敌情,难知对方能力、功夫虚实、深浅高低,行为、举动必盲目、紊乱,犹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不懂人、知人而由已,凭任习惯、惰性丢、匾、顶、抗双重丛生,与人相峙必然处处被动受制。故武禹襄、杨少候、杨澄甫诸先贤、宗师论舍己从人皆言;由已则滞,从人则活

舍己从人是认识、掌握、运用太极拳技击法的总纲,精辟地概括了太极拳推手的精髓,简明扼要地道出了太极拳英雄所向无敌的奥秘。离开了舍己从人这个总纲、精髓、奥秘,学习、掌握太极拳技术则迷失方向无所依凭。笔者以为:能否认识、掌握舍已从人之理,是太极拳与其他门类拳技的分界线、分水岭。在太极拳界,掌握、运用舍己从人的程度是衡量太极拳人技击水平高低的标志,也是衡量太极拳专家和一般爱好者具备太极拳功夫的标志。因此,学练太极拳技术者须牢记王宗岳的训诫: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沾粘连随不丢顶 是太极拳技击舍己从人别具一格的实践,是太极拳推手舍己从人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沾粘连随俗称太极拳推手四要,杨式太极拳老谱《沾粘连随解》言:沾者,提高拔上之谓也;粘者,留恋缱绻之谓也;连者,舍己无离之谓也;随者,彼走此应之谓也。人的知觉运动,非明沾粘连随不可。太极拳推手的运转过程,沾粘连随的核心就是个粘字,粘即不丢不顶无过不及。笔者以为:沾粘连随必然不丢不顶;丢、顶则不能沾粘连随,不可能做到沾粘连随。

沾粘连随不丢顶相反称作顶、匾、丢、抗顶匾丢抗俗称太极拳推手四病,杨式太极拳老谱《顶匾丢抗》言:顶者,出头之谓也;匾者,不及之谓也;丢者,离开之谓也;抗者,太过之谓也。要知于此四字之病,不明沾粘连随,断不明知觉运动也。初学对手,不可不知也,更不可不去此病。拳论言双重则滞双重亦是太极拳的主要毛病,双重就是朝对方作用力相反的方向加力,虚实不分,四手(掤捋挤按)不明,生拉硬扯,互相顶牛。顶匾丢抗双重不根除,舍己从人沾粘连随不丢顶则不(难)立,王宗岳、武禹襄所言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已先动以静御动、后发先至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粘依能跟得灵,方见落空之妙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等皆为空谈。故 笔者以为克服顶匾丢抗双重的过程,就是贯彻以柔克刚、以顺避害、以迂为直,舍己从人”“沾粘连随不丢顶原则的过程。顶匾丢抗双重不除,难得太极拳技真谛。

舍己从人沾粘连随不丢顶之顶尖高手,拳架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腰如车轴,气如四轮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力由脊发,步从身换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推手则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变化莫测,忽隐忽现,全体透空,无形无象,借力发人,惟妙惟肖,常使对手(方)捉摸不定、无所适从 ,所谓行家搭手,处处皆有,立于不败之地。反之,不明太极拳舍已从人沾粘连随不丢顶之理,练拳不知松静,呼吸喘促不匀,举动不明章法,决难做到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推手则无法达到舍己从人沾粘连随,强制性的沾粘连随持蛮力示人,则不可能做到不丢顶无过不及---断难登太极拳大雅之堂。

舍已从人沾粘连随推手技术,笔者所学、所知的杨氏小架太极拳推手有母手、子手之说。原有的两个母手,即四正掤捋挤按、四隅采挒肘靠。所谓母手,就是推手时可以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运作手法。四正掤捋挤按母手,可用于定步,亦可用于活步;四隅采挒肘靠母手,则多用于活步。民国初年曾从学于杨健候(1839—1917)、宋书铭(1840——1918)的许禹生(1879—1945)伙师兄弟杨少候、杨澄甫将开合手引进推手,将(宋书铭的)太极推碾(亦名旋前转坤,一种类似于八卦掌的圆形步法)引进推手。开合手用于定步,亦可用于活步;太极推碾则多用于活步圆形游走或推手双方的移形换位。从而使太极拳推手由两个母手增为四个母手。杨氏太极拳套路的七十多个拳式,如单鞭、提手、白鹤亮翅等,每个拳式均为单操手,亦称子手。将子手融进四正四隅开合推碾母手中,沾粘连随地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推动了杨氏太极拳推手技术的创新与提高---契而不舍的沾粘连随推手实践,能锻炼出非常好的皮肤感觉能力,太极拳界称之为听劲。在舍己从人指导下,沾粘连随不丢顶的技术实践,是太极拳推手的初始功夫,亦是太极拳推手的终身功夫。如果说沾粘连随是太极拳推手的表现形式,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劲法,进、退、顾、盼、定步法及各式单操手招法则是太极拳推手的内容。形式体现着内容,内容丰富着形式,二者统一于太极拳推手。舍己从人”“沾粘连随技术的反复练习实践,听劲则逐步进入听、化、拿、发阶段,感觉能力亦由心知转化为身知,身知胜过心知,推手技术的能力、功夫则由量变积蓄到质变。太极拳的招法千条万条,万法归一,乃是懂劲,在沾粘连随中从招法中悟出劲法,此即王宗岳拳论中由着熟而渐悟懂劲懂劲后才能随时掌握对方的动态、意图,有效制敌。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懂劲至极才可能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许禹生先生等将太极拳几十式单操手,乃至其他拳种的个别单操手融入太极拳推手四个母手中,随时融进,亦可随时抽出另换别手,并随母手一起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运转变化,凭懂劲感触,顺势借力,随机而发,变幻无穷太极拳界名曰散推,俗称乱踏花、乱采粘(沾)、乱踩莲,从而完善、发展了太极拳推手技术,以致推手双方沾连粘随,在不丢、不顶、不脱中,拧裹钻翻混用、跌打摔拿并施,顺势借力随意游走,蛇行穿插螺旋跟进,急应缓随满埸乱飞。懂劲高手的推手,曲伸开合,变化自如,虚实动静,惟妙惟肖,明规矩而守规矩,脱规矩而合规矩。上乘功夫则纯以神行,自然而然,随机应变,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粘之即来,挥之即去。立不现架,打不露形。浑身无处不太极,挨到何处何处发太极拳,二人活步推手,圆转变化,其精彩不下于外家拳之对打,亦可引起观众之兴味(引自陈微明1929年所著《太极答问》)。此情此景隐于民间,一直从民国初期延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解放初期。

今之太极拳推手水平与民国、解放初期相比差距甚远,经常能听到太极推手无法与外家拳种、与武术散打相较。遇到迅雷不及掩耳,一招致胜的拳种,太极推手根本无法沾(粘)住对方等说辞。笔者以为错矣!太极拳推手的特点(征),就是舍己从人沾粘连随不丢顶,就是通过舍己从人沾粘连随实践练出来的懂劲。不懂得舍己从人,做不到沾粘连随不丢顶,不懂劲懂劲水平很差,则所学、所练就称不上是真正的太极拳推手。十七世纪四十年代到十八世纪三十年代的九十多年间,杨露禅、杨班候、杨健候、杨少候、杨澄甫,杨家祖孙三代人以拳技驰骋武林,技压群英,靠的就是舍己从人,就是沾粘连随不丢顶,就是通过舍已从人”“沾粘连随实践练出来的懂劲功夫,因此,只能说你的舍己从人,你的沾粘连随,你的懂劲,没学会、没练好,没练精、没练到家,推手水平还差的很远很远---

十七世纪四十年代,杨露禅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长兴处学成归来,永年人见其拳架绵润柔顺,击人沾粘不脱,(太极拳未命名前),乡亲们通俗地以形命名,称其所练为绵拳、沾(粘)拳。可见,太极拳与他(种)拳不同的特点(色)就是绵润柔顺如行云流水,击人就是舍己从人”“沾粘连随不丢顶---流光水逝,一百七十多年过去了,今天的杨式太极拳依然是形云流水绵润柔顺,推手依然是舍己从人”“沾粘连随不丢顶。故笔者敢说:没有舍己从人”“沾粘连随不丢顶哲理,就没有中国的太极拳与太极拳推手;不明(懂)舍己从人沾粘连随不丢顶哲理,就无法学好或掌握太极拳与太极拳推手。

舍己从人,(198211月出版的)汉语成语大词典称:放弃自已的利益而顺从别人的的愿望;宋代理学家朱熹《近思录》卷五云:舍己从人,最为难事沾粘连随不丢顶作为独具匠心的太极拳推手,亦非常人能认识理解、掌握运用,杨氏太极拳老谱《顶匾顶抗》言:所难者,沾粘连随,而不许顶匾顶抗。是所不易矣。因此,要学好太极拳,学好太极拳推手,必须屏弃乒来将挡,水来土掩,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传统思维模式;必须屏弃丢匾顶抗双重等运动行为习惯与隋性。深思老子所言: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有无相生前后相随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不争而善胜,不召而自来反者道之动等用(真)意及非凡智慧,以太极阴阳、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审视对太极拳的理解,更新、改造自我。是为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