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映入眼帘,大而观之,我们看到王朝兴替,君臣将相。饱览风流之后,我们看到历史的角落是这些大人物们或良好,或悲惨的结局。有时他们引入深思,有时让人哀其不幸,有时又让人在痛恨之余而叹息之。是怎样的帝王有着如此痛苦的人生,又有怎样的事迹遭人唾弃?这一切到底是历史的误会,还是命运的巧合?走进历史深处,追寻一个个不那么美好的故事。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这曲李后主的破阵子道尽亡国之痛,百年之后宋朝的另一位皇帝恰恰也如诗中所写那般心境。可谓是巧合至极。亡国之痛,黍离之悲,在百余年里再一次的上演。正如这个世界上并非任何人都适合做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一样,李煜和他的一类的君王,如果不生长于帝王之家,凭借他们在艺术与文学上的造诣,也可以成为优秀的文人,而得到历史的赞许。 同样的具有天才一般的艺术天赋,也同样的是亡国之君。宋徽宗赵佶本不应是宋朝君位的继承者,但是阴差阳错之下,让他得承大统,登基称尊。而北宋此时正处于一个紧要关头,经过王安石变法,朝廷官员阵营分新旧两党,互相争斗不休。党争激烈化后,极有可能成为朝廷的导火索,最终点燃大宋朝多年积弊的火药桶。事实上,如果不是太后向氏一意册立这位“轻佻”的端王也许北宋的覆灭之日还会来得晚一些。但是无疑在赵佶初登帝位之时,他还是展现出一定的政治才能的。这点在他将年号定为建中靖国就可以看出这点。 但是这位以笔墨丹青,书法词章闻名于世的帝王却的确不是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皇帝。任用著名的权相蔡京,名义上说着“绍述新法”的口号,实行公然聚敛,朋党倾轧,政治环境恶化非常。而赵佶自己也喜爱享乐,派人造“艮岳“,从千里之外的江南运输花石岗即奇花异石入京。营造完毕的艮岳,如果不是金人将其拆毁,也许是历史上最大的园林建筑。除此之外,信奉道教的他在各地兴建宫观。于是乎,有宋一代的皇帝的勤俭之风,到此荡然无存。他是“瘦金体”的创始者,所作花鸟画被称院体,两者皆达到了顶级艺术家水准。他与蔡京也许是历史上书法艺术水平最高的一对君臣。 但是治国不比作画,书写,不能从心所欲。激起境内如宋江,方腊起义后,仍然不思己过,与金人定下“海上之盟”,意欲夺取幽云十六州。谁知这正是引狼入室之举,金兵灭掉辽国,随即挥兵南下直入宋境。谁知宋徽宗君臣虐民有术,御敌无方。草草将帝位甩锅儿子,自己向南奔逃。金兵二次南下,就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群臣数千人,还将汴京城中珍宝掳掠一空,携各种珍稀字画,藏书,天下州府之图傲然北上。此之谓“靖康之耻”。 北上途中,赵佶受尽侮辱,后妃被金将索去凌辱,到金国都城后,又被命令披者丧服拜谒金太祖祖宇。被金人封为昏德公,关押在五国城。但是其他人未必如此幸运,宋高宗赵构的母亲韦贵妃被迫为娼,钦宗亲妹茂德公主被强奸,随后折磨致死。钦宗皇后不堪凌辱,投水自尽。 贵人尚且难保其身,普通女子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也就难怪,岳飞以洗“靖康耻”为自己终身抱负了。1135年,囚禁9年的宋徽宗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不知这位昏聩的君王,优秀的文人会用什么词句来概括自己的一生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