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故事——一代绘画大师赵佶

 泊木沐 2019-08-14

公元1082年11月2日,宋徽宗赵佶出生。史书很认真地记载说:在他出生时,他的父亲宋神宗梦见李煜前来谒见。这使当时稍后一点的人们普遍倾向于相信,宋徽宗赵佶是由李煜转世托生的。所以,宋徽宗赵佶确实是中国历代帝王中,应该是艺术天分比较高的皇帝之一。赵佶自幼对儒家的经典和史籍不感兴趣,但他在艺术方面显露出了卓越的才能,喜欢笔砚、丹青,而且他还是一个很会玩的人,热衷骑马、射箭、蹴鞠乃至豢养禽兽、植花养草。如果后来赵佶不做帝王,他很可能成为更有前途的艺术家。在做端王时,赵佶常与画家王诜(shēn)、吴元瑜及宗室赵令穰(ráng)等人往来唱和,同堂作画,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在做了皇帝不久,他对宰相三公们说:“朕余暇别无他好,唯好画耳。”

宋徽宗在书法绘画方面可谓是一代宗师,表现出旷绝古今的才华。元朝汤垕在《画鉴》中赞道:“历代帝王能画者,至徽宗可谓尽意。”南宋邓椿《画继》开卷第一句“徽宗皇帝,天纵将圣,艺极于神。”更是把徽宗的艺术地位和绘画才能抬高到圣神的位置。宋徽宗是中国绘画史上不多见的艺术天才,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画,无所不精。传世作品约有二十余件,尤以花鸟画更为精妙绝伦。他开创了中国花鸟画创作的新时代,创造了被后世盛赞的“宣和院体”宫廷画派。

赵佶善于融合古人的作画技巧,同时又能够推陈出新,尤长于工笔花鸟。他对花鸟悉心揣摩,令内行叹服不止。当龙德宫建成后,他命宫廷画师在宫中屏壁上作画。这些人都是当时的高手,然而,已经做了皇帝的赵佶看完他们的画后却未置一词,唯独对一位年轻人画的斜枝月季花大加赞赏。赵佶这样评价,画月季花很少有人能画得好,因为此花一年四季,朝朝暮暮花蕊、花叶皆不相同。这个年轻人画的是春天中午的月季,“无毫发差,故赏之”。如果不是对月季花做过长期悉心的观察及对绘画十分内行,一眼就能分出一幅画的好坏的。

赵佶见宣和殿前种植的荔枝结实,恰巧有一只孔雀在其下,便命人找来画院的高手们,要他们把这动人的场景画下来。画师们画完后,赵佶指出他们的画都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几人面面相觑,不知其所以然。数日之后,仍是无一人知道错在哪里。最后,赵佶告诉他们“孔雀升高,必先举左”。而画师们画的孔雀腾飞却是先举右脚。由此可见赵佶的观察之细,体会之精。如今,赵佶的画作仍有流传,后人评论赵佶绘画,认为“一羽毛,一卉木,皆精妙过人”,他作墨竹,“自成一家,不蹈袭古人轨辙”。

赵佶在做了皇帝之后广搜古今名画,藏品百倍于先朝,从公元1119年到1125年七年里,他开始了对此前所有的艺术活动进行全面有序地梳理和编纂,《宣和画谱》《宣和书谱》《宣和睿览册》《宣和博古图》的完成,是宋代艺术及其收藏的一个高峰展示,从书的编纂体例到收录的作品之精,称之为中国古典艺术之四大名著亦不为过。赵佶的书法也有独到之处,世人对其有“行草正书,笔势劲逸的评价。他开始时学习薛稷,但他善于琢磨,能够习其精髓而变其法度,自成一体。赵佶将自己创制的书法称为“瘦金书”或“瘦金体”对后世书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宋徽宗统治时期,宋代的绘画艺术达到巅峰。他重视画院建设,优待画家。能入画院的画师,俸禄优厚,以翰林、待诏的身份享受与官员相同的待遇,并授予头衔,有画学正、艺学、待诏、祗侯、供奉、画学生等名目。如此完备,可谓中国最早的美术专业学校了。画家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以画院为首,其次书院,再次琴院、棋院、玉院的百工等技艺人员皆在下院。支给其他局里的工匠报酬叫“食钱”,而书画两院的报酬叫“俸值”,表明对待艺术家和工匠的不同态度。因艺术的关系,画家还可以获得高官显爵,光禄寺待丞,最高可升至国子监。当时画院更是高手云集,诸如擅画市井百业的张择端,擅画百马、百雁的马贲(bēn),为徽宗代笔供御画的刘益、富燮(xiè)等人,都以画艺精湛、笔墨不凡而著称。

除了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优待画家,宋徽宗还将绘画列入科举考试和学校制度之内,这是史无前例的创举。当时考察考生的水平,是选取古人的诗句作为画题。比如著名的考题“竹锁桥边卖酒家”,很多考生画了小桥、流水、酒肆,完全按照诗的字面意思翻译过来了,虽然画得惟妙惟肖,但因没有突出一个“锁”字而落选。只有一个叫李唐的画家与众不同,他画了一湾潺潺流水,一座小桥横跨水上,在桥畔岸边有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细看之下,竹子梢头斜挑着一幅酒帘,在风中若隐若现。这幅画构思精巧,生动地表现出了诗中“锁”的内涵。作为一个皇帝,宋徽宗不但诗书画俱佳,而且毫不嫉贤妒能,大力提携新人,优待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对于北宋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果没有坐上皇帝宝座的话,他可能会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当完美甚至伟大的艺术家。至少在中国书法史和中国美术史上,他都会享有无可争辩的崇高地位。

《听琴图》是宋徽宗传世的人物画代表作,这幅画出神入化的描绘技法令人叹为观止。画面上的弹琴者是宋徽宗自己的自画像,而那位身穿红色衣袍的听琴者就是他的宰相蔡京。这幅堪称杰作的优美画卷,展示出了一幅君臣同体、休戚与共且意味深长的画面。没有弹琴者,自然不会有听琴者;有了弹琴者,没有听琴者,也只能自得其乐,意思不大;若既有弹琴者,又有听琴者,而且双方心心相通、知音默契,这才趣味盎然、生动完整。在许多方面,亡国君臣宋徽宗与蔡京恰好就是这样一对知音。历代史学家基本上都同意北宋帝国是葬送在宋徽宗和他的宰相蔡京这一对惺惺相惜的君臣知音手中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