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庸》接着讲为了实现做到真诚的做人之道,“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就需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需要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这已经成为了人生的座右铭,士者格物的座右铭。因此,“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要么不学,要么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学了没有真正学会等于没学,那只是为了装门面而已。学了只懂得一知半解,是为了向别人卖弄;真正学懂了的,反而会说“还没有学懂”。要真正学懂就要问明白“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要么不问,问了没有问懂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自问自想锲而不舍。要真正问明白就要分辩到底“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辩明白,绝不罢休;要么不去做,去做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因此,“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要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要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这样我一定能做到中庸之道,我虽然愚笨也必定聪明起来,我虽然柔弱也必定坚强起来。这又是运用典型的《中庸》的逻辑推理模式得出结论是:要做到中庸之道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