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雅达利:Game Over》:雅达利冲击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大宝哥书屋 2019-05-05

《雅达利:Game Over》:雅达利冲击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你见过的最糟糕的游戏是什么?对于大部分中国玩家来说,电脑游戏《血狮(Blood Lion)》也许就是了,即使我很怀疑究竟有多少玩家真正的玩过这样一款烂到“惨绝人寰”的游戏。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血狮》的意义更像是一个都市传说,它的大名在玩家们之间口口相传,总会在“游戏史上最烂的XX游戏(中国版)”上留有一席之地,供老玩家们回忆,让新玩家们膜拜。它就像大洋彼岸的另一个传奇——来自雅达利的《E.T.外星人》,一个更加古老、更加臭名昭著的游戏。 如何介绍这款游戏?我想仅需罗列出几个事实就可以给诸位一个大致的印象:

  • 在当时为Atari 2600编写一款游戏大概需要半年,而这款游戏的制作周期仅为5周。

  • 雅达利为这款游戏之作了400万份卡带,甚至比Atari 2600主机的总数还高。

  • 在游戏发售(1982年12月)后,雅达利便在1983年陷入了公司历史上一次严重的财政危机,当年即宣布亏损5亿3600万美元并于1984年被拆分出售。

  • “雅达利冲击(Atari Shock)”,北美家用机市场在1983年最终崩溃,而《E.T.外星人》则是导火索。

  • 《E.T.》还是喷神James在《游戏喷神》(Angry Video Game Nerd)系列节目中一直不愿意谈论的作品,因为它“意义重大”(最终我们在《喷神大电影》(Angry Video Game Nerd The Movie)中见到了《E.T.》评论)。

《雅达利:Game Over》:雅达利冲击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简而言之,《E.T》就是这一样款过度生产的、质量极其低劣并最终导致一个行业完全垮掉的游戏。

那么,那些多余生产未销售出去的《E.T.》到哪去了呢?

《雅达利:Game Over》是一部来自微软短命的Xbox娱乐工作室(Xbox Entertainment Studios)制作的纪录电影,属于Xbox LIVE的原创记录片“Signal To Noise”系列,由拍摄了电影《X战警3:最后一战(X-Men: The Last Stand)》和 《尼斯湖事件(Incident AtLochNess)》的导演 Zak Penn 执导,而这部纪录片的核心,就是寻找那些曾被当为都市传说的《E.T》的去向,同时回顾一代游戏巨人雅达利的兴衰。

影片把大量镜头聚焦到《E.T.》的作者霍华德·斯考特·沃肖(Howard Scott Warshaw)身上,沃肖是一个出色的程序员,曾经制作了《亚尔复仇记(Yars’ Revenge)》和《夺宝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两款颇受欢迎的游戏,而沃肖对《夺宝奇兵》的成功改编正是《E.T.》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指名让他制作这款游戏的原因。游戏必须赶在圣诞节档期上市,但实际上留给华沙进行开发的时间只剩五星期,作为一个优秀的程序员,沃肖完成了任务。游戏交付后,雅达利为了挤出生产时间根本没有对游戏进行任何测试工作,这样一款游戏就草率的上市了。结果我们都已知道:雅达利冲击,Game Over!

《雅达利:Game Over》:雅达利冲击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但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有趣,有些人为了掩盖自己的愚蠢,拼了命也要把相关证据掩盖,而有些人为了寻找真相,费劲心机也要把掩盖的事实挖出来。传闻在游戏滞销后,加上大量的退货和巨额的仓储费用,最终雅达利决定把这些未能售出的《E.T.》游戏卡带连同其它的Atari 2600游戏埋葬在位于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沙漠的垃圾填埋场里。

Xbox娱乐工作室的人们就是这么喜欢刨根问底,本着“还原真相”的态度,他们向州政府申请到了挖掘许可,租用了挖掘机,并根据当时报纸的报道以及其它线索找到了填埋区的大致方位,最终真的挖出了大量卡带!沙漠中埋藏卡带的都市传说最终被证实,而大量闻讯而来的玩家们也最终见证了历史,挖掘行动也成为了游戏业界颇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说实话,微软的《雅达利:Game Over》和我见过大多数游戏纪录片形式上大同小异,在一次“垃圾挖掘行动”中穿插着大量的游戏行业老兵的访谈——从雅达利的前高管到普通的玩家,形式虽然老套但依然充满了魅力,我们能能够从这些访谈中了解到许多有关“雅达利冲击”的故事。

《雅达利:Game Over》:雅达利冲击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尤其是当最后挖掘人员最终发现《E.T.》的卡带时,挖掘现场所偶然刮起的沙尘暴被导演敏锐的捕捉起来并和《夺宝奇兵》的场景联系在一起,让这次挖掘行动显得更加不凡:尽管挖掘的是早已被遗弃的“垃圾”,但《E.T.》背后所涵盖的价值却早已超越游戏。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公正看待这款游戏呢?大多数人们之所以记住《E.T.》,并非是这款游戏的烂,说实话比《E.T.》烂的游戏并不少,但它却是在一个恰好的时间点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厂商们不以为耻毫无下限推出烂作才需要抨击。再联想到现在手游、页游们频繁的换皮、抄袭和盗窃行为,谁又敢说“雅达利冲击”离我们还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