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干的世界》第20章 纣王有悔 结语

 比干星空下 2019-05-05

尼采曾曰:当一个落后文明取代一个先进文明而对后者实行统治,往往继承的是先进文明中那些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与自己是同一种基因。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公元18441015-1900825日,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作为一个博古通今学富五车而又离经叛道特立独行的思想者,尼采的上述论断同样适用于“武周克殷”这一人类社会历史的重大事件。

殷商文明是世界历史同期最为辉煌灿烂而又相对成熟完备的先进文明,来自西方的落后的岐周部落及其部落联盟相形见绌,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儿。相比于殷商,部落联盟性质的西周当时尚未形成早期国家的文明形态,只是一种半农耕半游牧的非主流文化。经济文化水平都比殷商极为落后的岐周政权只经牧野一战便轻取了殷商的一统江山,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这是从氏族社会的原始部落联盟形态直接跨入了封建社会,缺少了奴隶制社会这一环节,因而其残留的原始部落文化传统反而继承了殷商晚期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奴隶制度而显得有点水土不服,这也是西周的奴隶数量、奴隶制度和奴隶文化为什么远超过殷商的原因。

为了避免这种奴隶制的历史反动本质可能给新王朝带来的转基因伤害,霸王硬上弓的西周统治者不得不以仁义道德的外衣予以遮掩、弥补、修正,而其最高统治者周武王也因此忧虑过度,克灭殷商之后不到两年时间便英年早逝了。有学者认为,西周以降的两千多年封建制社会不过是殷商奴隶制残余的延续,直到辛亥革命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种封闭落后自我较劲的文明状态才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后人名为“青铜时代”的帝辛-比干改革联盟失败了,他们的改革精神和改革思想也被后人继承下来了,并且在西周模板的封建制度下不断重复和复制,从而将中国历史从世界历史的同步发展割裂出去,形成独具形态的中华文明。

中国历史上较著名的改革从商鞅变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赵武灵王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和张居正变法到戊戌变法,无论成败,改革者的结局都不容乐观,鲜有后世传承并发扬光大,其改革本身的结果不是走向国家的分裂和混乱,就是走向全面的新一轮复辟和反动,也使得“超稳定结构”和“周期性动荡”一度成为学术界的一个定论。惟其如此,改革意识及其基础的忧患意识在儒家坚持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中国历史上才如此迫切,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祖宗之法不足法”,“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如此等等。戊戌六君子之首的谭嗣同对于中国历史上改革这种事情认识最为透彻,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

反对改革者不一定都是既得利益者,譬如奴隶一旦安于做奴隶,同样也会反对改革,甚至摇身一变为更激进的反对派,因为做惯了奴隶。真正的改革者往往是那些身在统治阶层的先知先觉者,只有身处旋涡中心的他们才有视角、有机会、有高度、有自觉、有冲动、有愿望和危机感。

一切反对改革者一定都是满口仁义道德者,亦即愚民者,而愚民者终将为愚民所愚,进而所累,是亦为中国历史上始终困扰改革者们的“真小人”与“伪君子”之辩,这些以“真小人”和“伪君子”面目出现的机会主义者才是反对改革的主要势力渊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