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逯欣心:老子的“不仁”实为“大仁”

 道德经学用 2019-05-05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传世经典,《道德经》的智慧有他的独到之处,如果先有所了解,就更能深入体会老子的思想,并更容易在生活实践中见到真实的成效。

在《道德经》第五章中,老子开篇即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其中的“刍狗”就是用于祭祀的草扎的狗。祭祀前,刍狗是有形而受到关注的焦点:祭祀时被敬奉如仪,大家都对它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但等到祭祀之后,就把它扔下不管了。

所以,从自然法则的角度,是没有“仁”与“不仁”这种相对性的——对于自然法则而言,对待万物都是一样运作。

“仁”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表示只要不是一个人了,那人与人之间就应该相互友爱互助。

而老子公然明确提出“不仁”,确实会让很多人不理解,感觉会不会是老子太冷酷!但那其实是我们站在人道的角度去看、去认为的,而老子则是站在宇宙的高度来看待万事万物。这里的“仁”主要是指“偏爱”的意思。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这就像我们都是脏腑里的一个细胞,所以对同一个脏腑里相邻的细胞们倍感亲切,觉得是一家人;而对于其他脏腑里的细胞,因为素昧平生,他们的生死则与自己貌似无关。

但对于宇宙而言,整个身体都是他的一部分,所有脏器、细胞都是自己的子民,对任何细胞都没有偏爱,也没法偏爱,所以任其因规律而生——经过新陈代谢——再因规律而死,除非它们出现病变,才可能会“被干预”,但干预的目的还是维护整个系统的平衡。

因为如果没有“平衡”,人体就没有健康,世界就没有和平,天地就没有安宁。

“不仁”是个伟大的方法论!

比如对于健康而言,“不仁”就是指我们不要用“我想”“我要”“我爱”来干预身体,而是要把身体作为一个“神器”来看待,尊重身体规律、身体的需求。

就像我们最看重自己的脸,所以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用在脸上,但是脸真能越来越好吗?只有全身气血通畅、脏腑健康,外貌才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健康的年轻态。

对于教育或管理而言,“不仁”就是越偏爱某个人,有时越不利于他的成长和发展;反过来,只有“狠下心”让他经历生活的考验,才能最终磨砺出经得起风雨的参天大树。

所以,对于道来说,没有“仁”与“不仁”的区别,因为道是一不是二,道始终是中性的,没有二元对立,也就区分不出“人”和“我”的区别。道的一切运行都是自自然然的平衡运动而已。

在《道德经》第五十一章中,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意即“道”就是说生,“德”就是说容——容其生长,容其繁育,容其安分,容其受挫,容其天年,容其倾覆。一切顺其自然,保持整体和谐与平衡,这就是“道”。

因此,对于道来说,没有所谓的“人我之分”,没有所谓的亲疏远近,自然也就不会表示出对谁特别“仁慈”。

这个规律,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但是当我们准确认识了以后,却可以“利用”它——也就是顺道而行,让规律对我们的生命更有利!

老子惊世骇俗地提出了“不仁”的概念,实则是直接指出了道的特性——“无我”!无我,是一个伟大的心法,是让生命搭乘与道同行的顺风车。

所以,学用《道德经》必须要“练功”!

这个“练功”就是在任何时候,都记得要把“无我”亮化为品质。

这样就会营造出“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的生命蜕变的大势所趋,最后推动生命走向自在圆满!

所以,“不仁”实为“大仁”。

(待续)

逯欣心

2019年4月28日,第423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