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书法草书中的“一点二连三交代,四墨五紧六飞白”这句话?

 人生如戏3wn4jz 2019-05-05

谢谢悟空的邀请!对于《如何理解书法草书中的“一点二连三交待,四墨五紧六飞白”这句话?》这一问题,垂钓客非常乐意参与这一问题的讨论,与大家分享自已的观点,并且有非常靠谱的回答!兹概述如下。

一、“一点二连三交待,四墨五紧六飞白”这句话,垂钓客认为是习研书法草书者对于草书学习心得体会的一个总结口诀,并不是名家关于草书学习书论的权威概括的一句话!该口诀对于草书学习的总结虽然并不完善但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二、应该如何理解书法草书中的“一点二连三交待,四墨五紧六飞白”这句话?

1、“一点”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一点”蕴含的深义?

垂钓客认为“一点”指的应该是草书的“笔画”即“点画”与线条,而不是单纯的指书法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中的“点”!

(1)如果把“一点”理解为书法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中的“点”

那就太狭隘了,既不完整、不合理也不完善!

(2)如果把“一点”理解为“点画”与线条,那不但对于草书的学习指导非常有意义,对于其他书体的学习指导亦同样非常有意义。这样既合书法学习之理,作为学习心得的总结也才完整与妥善!

(3) 孙过庭《书谱》云:“图真不悟,习草将迷。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草书把笔锋的运动都展现出来了,以此构成草字的字形,而且一弯一转都不能差。所以使转就成了草书的形质,而点画或顿挫、跳跃、或遒润、迟涩,就成了草书的情性。由此可见,点画及使转在草书中的重要作用。而草书的情性正是草书的灵魂与生命力!没有情性的草书就没有灵魂与生命!而没有使转的的草书则因不具备草书的形质而不能成草字!

2、“二连”中的“连”应该是指“点画的连带”或“字与字之间的牵丝或萦带”。

(1)“连” ——“点画的连带”或“字与字之间的牵丝或萦带”是草书的四大特征 “连”“省”“ 代” “变”第一大特征,也是“行书”的基本特征之一,“行楷”书中也常常出现。

(2)“连”有“虚连”“实连”之分, “笔断意连”常常是字与字之间末笔与首笔之间的一种笔势呼应,“笔画断而意相连”,是一种典型的“虚连”;字中点画的实际连写与字间的实际连写就是“实连”,如“一笔书”就是一种典型的“实连”, “一笔书”可以是“单字一笔书”、“两字一笔书”、“三字一笔书”,甚至可以是“多字一笔书”。

(3)“连”之灵活运用与书写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草书书写的节奏、气势、形质与神韵!

(4)有的答问者把“连”理解为“接笔”,这是非常错误的!“接笔”在“篆隶楷行草”都存在!任何字其上下笔的书写都是接笔关系但未必是连笔的关系!这是显而易见的! 3、“三交待”中的“交待”应该理解为“点画、偏旁部首、草书专用符号等结构部件要交待清楚”,“交待清楚”的表现为能区分、能正确书写、表达与体现,即要符合草书的四大特征“连、省、代、变”的规范书写、表达与体现,不能任意妄为!

(1)“交待”是否清楚是评品、鉴别草书作品水平高低的一条重要标准,“交待清楚”是一件草书作品成功的必备的基本条件,如果“交待”不清楚,则造成错字、难以辨识、含混不清等诸多毛病,甚至造成作品的致命伤,使作品降格甚至成为废品!

(2)要达到“交待清楚”的境界并非易事,必须狠下功夫!要在“多读帖、多临帖、多悟帖”,熟记草书符号及草字“连、省、代、变”的常规表现,在提高“表现力”的基础上,多观摩书法展以及众多关于草书学习、创作的视频影像资料,进一步提高“鉴赏力”。只有这样,才能意到笔到,心手双畅。

(3) “交待不清楚”是当今书坛草书作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不少中书协会员的草书作品也普遍存在“交待不清楚”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草书功底未臻化境、是非不辩、错讹不察;二是自以为是、信手涂抹;三是忙中出错;四是意到笔不到。

4、“四墨”中的应该指的是“墨法”。这点在大家发表的答问中已达成共识。

(1)“墨法”位列 “书法四法”(笔法、字法、墨法、章法)中的第三法。“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作品皆有对墨的浓、淡、枯、湿等的变化及作者如何运用等方面的考量。“墨法”对于行书、草书作品神韵、品位的影响尤其重要,好的“墨法”能使作品增光添彩。古人云:“墨过淡则伤神采,太浓则滞笔锋。”墨色温润、含蓄、变化多端、有五彩之妙,是书法艺术美的重要因素。

(2)垂钓客注意到“墨法”的着意强调是当代书家的普遍表现,但“物极必反”,着意强调与运用“墨法”造成的“不自然墨法”、“不合理墨法”有时反而使作品失色!

5、“五紧”中的“紧”应该是指“中宫收紧、节奏明快、章法严谨”等几方面比较合理,否则将有失偏颇!好的书法作品,不管是哪一种书体,都必须“四法(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皆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可或缺,不可偏废!

6、“六飞白”中的“飞白”应该是指“墨法”中“飞白”。

(1)我们在书法中说的“飞白”,中,由于蘸墨不足,墨汁不能浸满笔画而出现局部“燥”和“枯”的效果,显得很苍劲,书法界称道的“屋漏痕”即是“飞白”的效果之一。早在汉代,书法家就已经努力追求这种艺术风格,并且形成了独特的书体。

(2) “涨墨”是与“飞白”相反的一种“墨法”。 “飞白易、涨墨难!”“涨墨”是因为笔中的水墨太多,水墨漫浸到笔画之外,就称为“湮墨”或是“涨墨”。涨墨是在晚明才被书法领域当做一种艺术风格来追求,比较典型的是王铎,一般的人不容易驾驭!


欢迎关注与留言交流、敬请赐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