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佾篇》第十二章

 诸诸行无常常 2019-05-05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与”,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为参与的意思,另一种解释为赞许的意思。

朱熹在其《论语集注》中这样注释,“又记孔子之言以明之。言己当祭之时,或有故不得与,而使他人摄之,则不得致其如在之诚。故虽已祭,而此心缺然,如未尝祭也”,对于“与”字朱熹的解释是“参与”,意思就是如果因为一些缘故自己无法参加祭祀,请人代替自己去参加,也就没有办法达到“祭如在”这种层次的诚恳。虽然举行了祭祀仪式,由于缺少“如神在”的那种至诚,还是和没有祭祀一样。

按这种解释,本章的译文是,祭祀祖先的时候,好像祖先就在面前。祭祀鬼神的时候,好像鬼神就在面前一样。孔子说:“如果我不能亲自参加祭祀,就好像没祭祀过一样。”

将“与”解释为赞许的比较少见,“吾不与祭,如不祭”一句的意思就变成了“我不赞成那种没有诚意的祭祀,举行祭祀就和没有进行祭祀一样。”

本章的主旨比较清晰,孔子强调的就是一点,不论祭祀自己的祖先还是祭祀鬼神,最关键的是内心的虔诚。如果自己不能参加祭祀,不应该通过别的形式代替,因为找别人代替,这仅仅是在追求形式了,并不能通过参与祭祀传递自己的诚心。孔子曾经说过“敬鬼神而远之”,孔门对于鬼神之事一般不正面评价,多数人认为儒家并不相信鬼神之说,即使是参与祭祀也并不是为了祈求保佑或赐予,而是通过自己的诚意,加深自己对仁孝的理解,提升自己的修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