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锦大战丨大明帝国与大清帝国的战略决战(上)

 战争艺术 2020-04-22

有趣而不低俗

作者:凤鸣楚天

本文大概

4750

读完共需

5

分钟

1

我们先来看一段《能静居日记》中十分有趣的对话。

1867年7月21日夜,两江总督府,曾国藩与幕僚赵烈文秉烛夜谈。

曾国藩:从北京来的人说,京城情况很不好,明火执仗的大案频频发生,街市中乞丐成群,甚至有的妇女赤身裸体裤子都没有。民穷财尽,天下恐怕会有大事发生,这该如何是好?

赵烈文:天下统一了这么久,势必会崩裂,只是皇帝的权威一直很屌,所有现在分裂的迹象还不明显,朝廷核心不烂,分崩离析的局面便不会形成。依我之见,他日的巨变一定是朝廷先垮台,然后神州无主,猛人割据一方,各自为政。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不超过五十年,这种局面就会出现。

曾国藩:那么,朝廷应该南迁吗?

赵烈文:恐怕会彻底完蛋,不一定能效仿东晋、南宋

曾国藩:本朝皇帝的德行很正,应该不至于到这种程度吧。

赵烈文:皇帝德行正没错,但是大清国势昌隆的时候,获得的报答已经很多了。本朝创业太容易,杀戮又太重,夺取天下凭的是超常的机巧。天道难知,好事和恶行无法相互抵消,所以后来皇帝的运气,是指望不上的。

曾国藩:我还是早死早超生吧,实在不想看见朝廷Game over。

在这段著名的预言中,赵烈文预见了大清帝国的崩溃和之后军阀割据的政治演变,误差度只有5年,作为一个非穿越者,这种眼力相当不容易了。

我们今天不谈预言本身,只关注其中一句话: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意思详见上面的黑体字)。

创业太易,很简单,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军和明帝国火并,满清渔翁得利,打天下省了很多力,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没有先例的事。

诛戮太重,指的是满清入主中国的过程中伴随着恐怖的屠城。

至于机巧,几万满洲兵联合几万蒙古兵,胁迫几十万汉军征服了人口过亿的大明帝国,这种统战策略以汉制汉的手腕,非机巧而何?

2

言归正传,在说松锦大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明末辽东形势

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经过33年东征西讨,1616年,努尔哈赤基本上统一了女真各部(叶赫除外),建立了后金

明帝国几乎没有干涉阻止努尔哈赤。早期,辽东总兵李成梁一度默认、纵容甚至支持努尔哈赤攻打其他女真部落。正是在李成梁的庇护下,破落户努尔哈赤才逐渐壮大进而统一女真诸部建立后金。

相比铁木真一边对抗大金国一边统一蒙古诸部,努尔哈赤统一之路的难度系数低得多。

1618年,后金汗国大明帝国宣战,两国相互征战26年,直到1644年明帝国灭亡。在这26年的战争中,双方进行了两次战略决战,一次是萨尔浒之战,一次是松锦大战

萨尔浒之战,11万明军(其中朝鲜军队1.3万,海西女真叶赫部1万人)在辽东经略杨镐的指挥下兵分四路,以赫图阿拉为目标,分进合击,企图一举围歼后金军队。

努尔哈赤侦知杨镐的作战计划后,采取“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集中6万军队,利用情报优势和时间差,逐路击破了三路明军,明军大败。

萨尔浒之战后,辽东情况全面失控。

明末辽东形势图(可点击放大看)

1621年4月,努尔哈赤相继攻陷了辽阳沈阳,明帝国辽东经略袁应泰自焚而死,至此,辽河以东、锦州以北的全部地区全部沦陷。

1622年正月,努尔哈赤挥师渡过辽河,入侵辽西广宁一战,明军大败,辽西大小40余城全部沦于敌手,辽东经略熊廷弼、辽东巡抚王化贞组织辽东军民退守山海关,明帝国几乎丢失了整个关外。

直到孙承宗袁崇焕主持辽东战事,构筑关宁锦防线,才挡住努尔哈赤的攻势。

从关内通往关外,最方便的路线是经过辽西走廊

辽西走廊位于山海关与锦州之间,东临辽东湾,西依松岭山,是一条长约185公里,宽8~15公里的狭长地带。

关宁锦防线便是明帝国沿着辽西走廊构筑的一条纵深防线,它分南北两段,南段为关宁防线,长约100公里,自山海关到宁远;北段为宁锦防线,长约100公里,自宁远经连山、塔山、松山、锦州,抵大凌河,其间筑有多个堡台作为联防据点。

关宁锦防线

从明金几次大战的结果来看,修城是明军的一种被迫之举。

按照袁崇焕的说法:虏利野战,惟有凭坚城以用大炮一著

翻译过来就是:后金兵长于野战,明军不是对手,只有修筑坚城配合大炮防守这一招。

所以,关宁锦防线其实是一种堡垒主义,慢慢向前修筑堡垒,步步为营,逐步推进,收复失地,其间配合练兵、屯田等元素,威力更大。

后金军虽然长于野战,但是攻坚能力不行,面对明军的坚城大炮,只能望城兴叹。努尔哈赤啃不下坚城,只能转移进攻方向,拿旁边的蒙古诸部开刀。

孙承宗虽然只在辽东经略位置上干了四年,但是他留下的这条关宁锦防线却成了满清十几年挥之不去的噩梦。

3

1625年十月,在激烈的党争中,孙承宗被迫辞职,明廷以兵部尚书高第代之。

高第一上来就将关宁锦防线的军队和附近百姓全部撤回山海关,彻底放弃关外。

镇守宁远的袁崇焕拒绝撤退,表示要坚守宁远,与城共存亡。

努尔哈赤得知辽东画风突变,喜大普奔。亲率13万大军西渡辽河,兵不血刃占领了右屯、大凌河、小凌河、松山、塔山、杏山、兴城等一系列战略据点,直逼孤城宁远。

宁远之战堪称大明版喋血孤城,双方激战三日,后金军队始终无法攻破宁远坚城。

通古斯野猪皮(努尔哈赤满语意思是野猪皮)恼羞成怒,屠觉华岛泄愤,恨恨而归。

宁远之战后八个月,努尔哈赤病逝,其子皇太极经过激烈角逐上位。

皇太极不信邪,坚持要啃一啃关宁锦防线,以证明自己比他老子强。

1627年,皇太极亲率大军发动宁锦之战,围锦州攻宁远,来势汹汹。

然并卵。

围锦州,没有引出袁崇焕的主力,打宁远,又困于坚城之下,没办法只能再回攻锦州,遭到明军火炮痛击,眼见胜利无望,皇太极不得不撤军。撤退的路上,为了泄愤,后金军拆毁了小凌河城大凌河城。此后若干年,皇太极基本没再敢死磕关宁锦防线。

无法搞定对方的时候,就应该反省自己。皇太极啃不下关宁锦防线,只得转移斗争方向——建设美丽的祖国,顺带欺负一下周边的弱小势力。

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皇太极无师自通的掌握了革命的三大法宝——团队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

团队建设,就是完善国家机器,把后金汗国升级成了大清帝国,这个升级不仅仅是换个名字,而是一整套政治制度的完善升级,其核心是加强皇权,削弱王公贝勒、八旗旗主等的权力,使广大后金人民紧密团结在以皇太极为核心的满洲权贵周围。

统一战线,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对内,皇太极与努尔哈赤这个极端民族主义者不同,他提倡满汉一体,给与汉人国民待遇,还组建了汉军八旗,同时皇太极还用高薪吸引大明各类型人才,为大清服务。比如后世著名的晋商,就经常大量收购大明的盐、铁、粮食等战略物质,经蒙古运往后金。

对外,皇太极两次进攻朝鲜,迫使朝鲜依附大清,又加强对蒙古诸部的控制,把漠南蒙古紧紧绑上了满洲的战车。

武装斗争就不说了,一直在做。

皇太极利用三大法宝修炼内功的时候,也没有放过打击明帝国的机会。

1628年,皇太极率军占领察哈尔蒙古,打通后金绕道进攻明帝国的交通线;1629年,袁崇焕斩杀东江毛文龙,彻底解除了后金的后顾之忧。

这两件事情直接促使皇太极再次攻明。

4

1629年,皇太极亲率大军进入察哈尔蒙古,绕过关宁锦防线,兵分三路从翻越长城突入关内,下遵化,围北京,天下震动,史称己巳之变

后金军没有攻下北京,但是却席卷京畿附近,抢劫了大量财富,杀伤了明军有生力量。此外,皇太极还获得了一个意外的惊喜——蓟辽督师袁崇焕被锦衣卫逮捕。1630年,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己巳之变后,皇太极食髓知味,后金军多次翻墙,进入关内烧杀抢掠。

1634年,皇太极进犯宣府、大同的数个州县,迫使在河南包围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曹文诏部被调往大同抵御后金,致使曹文诏功亏一篑。

1635年,多尔衮、豪格率军追击河套地区的察哈尔蒙古林丹汗,沿途进犯山西北部,忻州、定襄、五台被席卷一空。

1636年,皇太极第二次攻入长城,遍蹂京畿,烧杀抢掠四个多月。

1638年,多尔衮、岳托率军突破长城要塞,兵分两路,一路进攻京畿附近,一路沿大运河往南杀,破济南,席卷山东。宣大总督卢象升在抗击清军战斗中壮烈殉国,退休在家的孙承宗也死于这场战乱。

清军数次入塞,从明帝国劫掠了大量的人口和财富,极大的增强了大清的经济实力,严重破坏了明帝国北方的经济,削弱了明帝国的战争潜力

农民起义党争以及清军入塞的打击下,大明帝国的统治摇摇欲坠。

1638年,在洪承畴、孙传庭、曹变蛟、左良玉等人的打击下,明末农民起义陷入低潮。张献忠、罗汝才等先后被招抚,李自成全军覆没,仅余18骑遁入陕南商洛深山老林。

崇祯皇帝鉴于农民起义已经大致被剿灭,于是将剿匪专家洪承畴及其麾下的洪兵调往关宁前线,以对抗咄咄逼人的皇太极。

1639年初,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全面主持关宁锦防御。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人。此人文官出身,但胸怀大志,知兵善战。

洪承畴(剧照)

1627年,陕北饥民王二拉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农民起义星星之火在陕西迅速蔓延开来。时势造英雄,时任陕西督道参议的洪承畴在解围韩城的战斗中一战成名,从此走上了统兵剿匪平叛的道路。

洪承畴以对农民军强硬而著称,他坚持全力清剿的方针,哪里不服打哪里,他也不怎么接受投降,在他看来,农民军反复无常,即使投降了也不可靠,更何况朝廷也没那么多钱来安置这些人,所以面对洪承畴及其洪军,农民军投降也是死,不投降也是死。

从1629年到1639年,十年剿匪,洪承畴几乎无一败绩,死在洪承畴手上的农民军头目不计其数,凭借赫赫战功,洪承畴平步青云,从参议到延绥巡抚,从延绥巡抚到陕西三边总督,继而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

毫无疑问,洪承畴是卢象升、孙承宗死后大明帝国帝国最优秀的军事统帅之一,之所以加之一,是因为还有个孙传庭

孙传庭能打,但是其政治觉悟太低,不受领导待见。相反,洪承畴不仅能打,而且深谙为官之道,擅长权变计谋,在明末激烈的党争中左右逢源,堪称政坛不倒翁

洪承畴走马上任蓟辽总督后不久,孙传庭却因得罪杨嗣昌、惹怒崇祯而被削职为民,继而被投入监狱雪藏。

劲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大明王朝气数将尽,大时代中,所有人都将在未来四五年内做出抉择,忠臣良将、乱臣贼子、汉奸走狗都将一一露出庐山真面目。

5

1639年,皇太极几乎解决了所有内部问题和后顾之忧,在军备方面,大清通过引进人才、自主研发,掌握了火炮技术,并迅速列装军队。

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

皇太极再次鼓起勇气,亲率大军攻打松山,企图摧毁锦州的屏障。松山攻坚战打了两个月,清军甚至运来27门大炮配合攻城,但最后还是没有啃下松山,皇太极无奈,遣使招降松山守将金国凤,被金国凤拒绝。

皇太极回到沈阳后,深感关宁锦防线坚固难啃,于是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对策。

会议最终研究了一个最笨的办法:由远渐近,重围锦州

什么意思呢?就是由远及近,一步一步攻占锦州的外围据点,最后重兵围困锦州,迫使城内敌军投降。

围困战是一种消耗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物资。时间和物资好解决,对满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人,满人人丁不旺,就像人参一样,长成一个不容易。以顺治五年(1648年)为例,八旗满洲有男丁55320人,八旗蒙古28785人,八旗汉军45849人。

气候寒冷,自然环境恶劣,所以满人人口增长极慢;而经过残酷环境的自然选择,优胜劣汰,活下来的满洲勇士强壮、勇敢、坚忍,堪称天生的战士!

1640年4月,皇太极命济尔哈朗、多铎率军抵达了锦州北面90里的义州,在这里修城筑室、开垦屯田,摆出一副义州的架势。

很明显,清军将义州打造成了一个军事基地,一个围攻锦州的前线指挥部和粮草供给地。

站稳脚跟之后,清军开始扫荡锦州外围的明军墩台(类似于烽火台),破坏明军的预警系统、情报系统以及通讯系统。之后,清军士兵将锦州城外的庄稼一扫而空,增强己方粮草储备,断绝锦州粮草来源。

最后四面扎营,包围锦州,挖长壕、驻营垒,隔绝锦州与外界的联系,又调来几十门大炮轰击锦州城,制造恐怖气氛。

当然,清军的谍战策反工作也没有耽搁,1641年4月,锦州东关守将吴巴什(蒙古人)降清,帮助清军攻占锦州外城,明军被迫退守内城。

锦州被围后,守将祖大寿派人突围向朝廷求援:弹尽援绝,锦州危急

一场决战似乎已经不可避免!

崇祯皇帝和洪承畴会做出什么反应呢?下篇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