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咏絮之才,魏晋风骨——东晋奇女子谢道韫

 昵称32901809 2019-05-05

文:芰荷一枝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咏絮之才,魏晋风骨——东晋奇女子谢道韫

乌衣巷,像是一个带着历史沉韵和沧桑的江南梦,走进这里,你仿佛能随着路口一路溯源到魏晋时期,去目睹曾经的王谢家族是怎样的繁华绚烂。而曾经,那个风华绝代的才女谢道韫,便是在这里,占据了一地的繁华,并在丹青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咏絮之才,魏晋风骨——东晋奇女子谢道韫

昔《红楼梦》有“堪怜咏絮才”之句,以赞美林黛玉的冰雪聪慧。而最早的“咏絮才”,便是谢家的谢道韫。

一提到这个风华绝代的女子,怎么也绕不过的,是她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那日谢道韫的伯伯谢安讲学,只见天地大雪纷纷,上下一白。谢安即景发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道韫只轻吟了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便将雪花的轻盈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对比之下,谢朗的那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则被衬托得黯然无光。

虽是闺阁女儿,谢道韫身上并无柔弱之态,有的是林下之风,神清散朗。谢安曾问起:“《毛诗》中什么句子最佳?”谢道韫答:“吉甫作颂,慕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听后赞叹道韫有“雅人深致”。

咏絮之才,魏晋风骨——东晋奇女子谢道韫

如此冰雪聪慧、博学多才的女子,理应有一才高八斗的良人相配,此后琴瑟和鸣,共谱佳话。不过,事情并不遂人意。在多次斟量比较后,谢安最终挑中了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将他作为谢道韫的夫婿。虽说,王凝之也有一笔不俗的书法,但放在谢道韫的叔父兄弟辈里,则显得平庸无奇。是才女难免心气高,不管谢道韫是否真的看不上王凝之,反正话已经放出来了:“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意思是:天地之间,竟有王凝之这般平庸无奇之人。谢道韫的失望和郁闷由此可见一斑。

咏絮之才,魏晋风骨——东晋奇女子谢道韫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谢道韫的才学、谈吐、气质丝毫不输须眉。曾经有这么一幕:王献之因与他人辩白不过而面红耳赤,坐在青绫帘幕里的谢道韫,缓缓接过王献之的话题,侃侃而谈,引经据典,不久就让众人甘拜下风,并给史册留下了“为小郎解围”这一美谈。

咏絮之才,魏晋风骨——东晋奇女子谢道韫

若是身逢国家危难,谢道韫亦有铮铮铁骨,面对敌人毫不退缩。“孙恩之乱”时,手握兵力的王凝之只会一味求神拜佛,谢道韫眼见灾难临头,手操一众兵力,日加训练,到孙恩直驱闯入时,谢道韫带着队伍连杀数人,但终因寡不敌众落入敌人之手。彼时,丈夫王凝之和儿女都已蒙难,谢道韫手里抱着三岁小外孙,依旧疾言厉色不改气势。她对着孙恩大声喊道:“大人们的事,和孩子无关,要杀他,先杀我。”久闻谢道韫才气的孙恩,最终对这个不畏生死的女子心生敬意,给她和外孙放了一条生路,并派人送他们回会稽。

绝处逢生的谢道韫,此后的生活,如平地水一般平淡无奇。经历了国难家亡,亲人离世,她以一颗平淡之心度过她的余生。而她的那些往事,或惊艳,或凄凉,在那些隐居岁月里陪伴到生命的尽头。

咏絮之才,魏晋风骨——东晋奇女子谢道韫

只是历史会替你我记得,那个有着才女诗心,又有侠女风骨的奇女子,名叫谢道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