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德国人只畏惧上帝,此外什么也不畏惧。” 俾斯麦和老毛奇两个人很有意思,老毛奇是总参谋长,身为一个军官长的却文质彬彬,身形削瘦。俾斯麦是首相,是个文官却生得人高马大剽悍雄壮,上学期间甚至和同学进行了二十七次决斗,因此,脸上还有一道长长的疤痕。 还是亲王的威廉一世好奇的问俾斯麦这个体格为什么不去当兵,俾斯麦说:“军队不适合我。” 确实,如果这样的人去当兵了,他很有可能在某场战役中冲锋陷阵光荣献身,世界历史中就少了一位纵横捭阖的战略家。俾斯麦上台后,很快就策划了三场战争,这三场战争造就了德意志第二帝国。 1863年,丹麦合并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泰因这两个本应属于德意志联邦的邦国,俾斯麦遂联合奥地利对丹麦发动战争,普奥六万联军大败丹麦四万军队,两个邦国被成功收回,普鲁士得到了石勒苏益格,奥地利得到了一块飞地荷尔施泰因。 这场战争规模不大,但是对普鲁士却有很深刻的意义。向世界展示了普鲁士军队的强劲实力,表达的普鲁士坚决维护德意志联邦的决心,最重要的是为日后和奥地利的战争埋下了伏笔。 普丹战争结束后,俾斯麦就将矛头转向了奥地利,但是奥地利可不是什么小国家,他是德意志联邦里实力不输普鲁士的存在,是当时的欧洲列强之一。所以面对奥地利,俾斯麦需要谨慎。 我普鲁士和你打架不需要叫人,但是你叫人我受不了了,所以俾斯麦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外交上孤立奥地利。巧的是当时的欧洲局势对普鲁士很有利,或者说俾斯麦抓住了这个绝佳的机会。 在英法和俄国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奥地利和英法结盟,俄奥又在巴尔干半岛有争端,所以欧洲大国之一的俄国轻而易举的就被普鲁士拉向自己的怀抱,英国则秉持自己的“大陆均衡政策”希望普鲁士崛起来制衡法国。法国就有点搞笑了,拿破仑三世和他短视的政府被俾斯麦的一点蝇头小利就给收买了。俾斯麦说我要收拾奥地利,只要你法国在战争期间保持中立,打完仗好处大大的有,拿破仑三世和他的政府看着这从天而降的馅饼乐的合不拢嘴,欣然应允。可是收拾完奥地利之后的普鲁士,他们又该怎么应对呢? 俾斯麦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还和当时欧洲大陆上存在感并不是很强的意大利也结了盟。这样一来,当时欧洲所有强国中,除了奥地利,就没有人支持奥地利了。 消灭了外部因素,普鲁士于1866年向奥地利宣战,宣战的借口正如守仁君上文所说,普鲁士要求管辖荷尔施泰因,奥地利不同意,既然不同意,那就打呗。 程都不用多说,有着良好的铁路系统的普鲁士用极短的时间就将二十五万兵力和八百门火炮运到了奥地利边境,老毛奇用先进的有线电报进行指挥,训练有素的普鲁士士兵手里端的是后装枪,而奥地利士兵手还是老旧的前装枪。尽管战火几乎遍布整个德意志联邦,尽管普鲁士的盟友意大利人又发挥了他们热爱和平的特征,但是奥地利和他的盟友们面对普鲁士军队时还是节节败退。萨多瓦决战,普军打败奥军,奥地利无力再战。此时的俾斯麦也选择了理性的方法,他并没有趁他病要他命。(怕俄法干涉,主要是怕把奥地利逼急了不利于以后的对法作战) 而是选择了接受奥地利的和谈,并把奥地利踢出德意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