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金部落 瓦须色达

 shang小冋 2019-05-05

地处川西北高原的色达县,是一个神奇而浪漫的地域。

千百年来,居住在这高天厚地上的野牦牛山部落牧人,在无边的旷野上,凛冽的天宇下,怀揣风雪裹挟的炽烈长梦把希翼与执著紧紧驮在牦牛背上追寻日月的足迹把缄默的故事洒满草原,把无字的诗史刻满群山。他们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心灵净化的礼赞、尊重一切生命的品性以及忠诚无悔的群体人格铸就黄金草原的丰碑。神奇瑰丽的黄金草原,谁人在这洪荒之地足先登!谁人在这寂寥的古原建立了部落联盟政权!此乃拙文主要话题。

“色达”藏文译音应该是“色”,其意为居住在金河谷一带的牧民。因为色达第一代头人首先占领了色柯(金河谷),这里的河叫金河(色曲),县城所在地叫色吉果根塘(金马草滩),而今被称为金马草原;还有“色拉”、色多、色麦等都以金子命名。色达牧人的祖先为何把该地命名为“金河谷”、金河等呢?不得而知,但色达黄金资源的丰腴是不争的事实。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国民党一个连队在色曲河下游色尔坝一带(当时非色达头人管辖)采金,年产万两以上。同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色达县又在境内五乡采挖黄金,建立采金船达二十多载,一举成为全国采金先进单位,为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黄金部落称谓名符其实。

“瓦须”为色达世系总头人种姓,瓦须是一个古老的种姓,在藏语中称其为骨系,它是原始氏族部落产物。在人类历史上,旧石器时代是人类人种形成及氏族部落萌芽的重要时期。藏族也同其它民族一样,经历了漫长的氏族部落阶段。据多部藏文典籍记载,藏族源于四大种姓。即:阿波董,牟察嘎,阿加直,色穹扎。这四大种姓繁衍出各个支系,分布于青藏高原各地,这些种姓的形成起源于原始种姓制度的父系部落。其中:阿波董又分白董、黑董、花董、紫董(穆布董)。董氏后代主要居住于今青海省部分地区和康巴一带,是藏族最早的游部落,董氏在一些藏文史书中称“董向”,汉文史书中称“党项羌”。

据《果洛宗谱》、《安多政教史》等记载董氏系高贵种姓,民间歌谣中说:“三座高山属董氏,董帽高大由此来,剽悍的董氏地位高”。它给人传达出这一氏族的地位和一种群体精神。历史上,董氏后人中曾涌现出了诸多雄姿英发和杰出人士。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格萨尔》中的主人公雄狮格萨尔大王本人种姓就是穆布董氏。在多部《格萨尔》中,大王自报家门时唱道:“要问我是何许人,吾乃天国派遣的使者,三大圣尊之化现,降诞于黑头人间,源源不断的雪山之水,世系未断的穆布董氏,董拉查干布之后代”。

色达世系头人家族“瓦须”起源于穆布董氏,瓦须祖先叫董·瓦色交,其繁衍的后代称“瓦须”。“瓦”为瓦色交,须为后人或遗续之意。董·瓦色交是公元十世纪左右的人,这样推测,瓦须种姓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瓦须人,首先居住于今青海省境内,经过若干代繁衍,同种姓的瓦须人口逐渐增长。由于民族纷争部落战争等原因,部分瓦须人向东南迁徙,并重新组建部落势力。色达头人前人瓦须·喇嘛杰、瓦须·桑吉崩两兄弟居住在今杜柯河沿岸的修沟一带。

随着人口逐渐增多,草地显得十分紧张。喇嘛杰兄弟俩为后代着想便商议决定另寻草地,他们以还占卦托梦等方式,最后确定赴色域看一看。于是瓦须·喇嘛杰带领子孙们,向色达草原进发,走到色拉沟时,他们猎杀了一头野牦牛后,就地驻足烧茶休息。突然间,来袭击他们的一拨强盗出现在面前,瓦须·喇嘛杰火速站起来,把整体野牦牛单手举起,大声吼道:“谁敢抢我们,是好汉就过来。”强盗们吓得大惊失色,五体投地,连连说:“如此大力士,岂敢岂敢,小人有眼不识泰山,从今小人们归属各位管辖。”瓦须·喇嘛杰说:“妙哉!这是个良好的缘起,象征着瓦须将成为无敌部落。”以后,此地被称为现仍然沿用的“色拉喇塔”,意为“喇嘛杰之命通过的地方”。他们一行人一到色柯河谷,丰美的草原,还有好似牛心放在盘中的色多贡布珠日神山;好似牛尾向上翘的色麦昂拉达则神山。喇嘛杰非常满意地说:此地是我们瓦须后代居住的最理想的地方。

返家后,喇嘛杰叫瓦须·夏加太,瓦须·秋柯,瓦须·严洛三弟兄去色柯烟祭珠日神山,然后三人中确定一名总头人。到达色柯以后,兄弟三人商定,珠日神山附近赛马获胜者为瓦须头人。然而,其中年龄最小的瓦须·夏加太骑了一匹瘦弱马,据说在别人处借了一匹马。赛马的那一天,神山周围大雾弥漫,能见度很低,他们三人同时出发后,两个哥迷了路,而小弟夏加太前面依稀可见,不知从何而来的马蹄印,他只好顺此前进,到达珠日神山前沟时,大雾逐渐散去,三个人在不同地相互喊叫。

此时那山沟内正露宿着几个狩猎人,他们猎到一只母鹿正烧茶煮肉。突然听见周围的喊话声,误认为是强盗,在惊吓中仓皇逃跑。夏加太首先到达目的地,猎人住地丢下了一匹马,马背上还有一件丝绸短袍,一个木盘,一个母鹿角(母鹿本无角,若发现被视为稀世珍宝)此时此刻两位哥恭敬地请弟坐在上方。夏加太说:今天我作为登基之王,两位哥是我的骨鲠之臣,说着把木盘递给瓦须·严洛,母鹿角送瓦须·秋柯,花短袍留给本人。以后这三样东西成为历代瓦须头人家中传家宝,一直珍藏于解放前夕。三件宝贝在藏语中称“拉通玛”、“叶母冬拉”、“色得查俄”,其中母鹿角至今珍藏于瓦须·秋柯后人家中。

不久,他们三个带领居住在杜柯修沟一带的牧民搬迁色达草原,占领了被誉为野牛、野驴栖身之地。今天的修他村原意就是居住在修沟牧民之意。夏加太作上下修他部落头人;秋柯作上下邱果部落头人;严洛作上下若撒部落头人(旧时称瓦须三大部落),从此向世人宣告了瓦须色达的存在,这一时期大约为公元十六世纪末。瓦须部落势力逐渐扩张,瓦须之前进入色达境内的各部落统统归属于瓦须头人,发展成被誉为大白帐篷四大拉绳的,却苍北方七部,桑桑山地七部,阿屋葛学七部,俄穷四部,母子十八部,孙支二十五部,三十七小部等。

被称为“化外之域”的瓦须色达,是一个非常封闭保守的部落联盟体。历代统治者政力未逮,凡属色达境内任何人不能开矿、采药、打猎;也不向任何统治者支差役、纳税;头人也从未收税的规矩。历代瓦须总头人讲话时说:我瓦须种姓穆布董氏后代,是有世以来的积雪,并非昨晚降下的小霜;除非上师不叩头,除非帐门不弯腰;上卫藏不投靠,下汉地不纳税。雍政七年(1729年)清政府敕封瓦须余家大(夏加太)为土千户长官司,下令每年向清政府纳税五百张狐皮。瓦须头人未作出任何反应,清政府印信成为一纸空文。

清末赵尔丰在康巴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攻下石渠后,准备攻打色达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宣统三年(1911)年,赵尔丰准备再次进攻色达,建达威县治。然而,那一年又逢辛亥革命,同时赵尔丰相继死去,建县计划化为泡影。至解放前夕色达始终处于王化未及的封闭状态,留给人们许多思考的问题。

解放以后,色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日的色达草原上处处萌动着现代文明春潮。然而,色达仍然保留了一些原始游牧部落形态。部落制度的废除,并不意味着部落文化的消失,其彻底消失还需要经过一定的社会发展过程。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今天,游牧部落文化内涵表现是:首先靠天然草场经营牲畜的牧民必须逐水草而居,不游就没有牧,牧靠游来支撑生产。

因此,时至今日色达大多牧民仍然以游牧为主。从部落结构来看,色达六十多个自然村的前身就是过去部落,村下属的牧业组就是部落下属氏族产物“戈巴”、“日戈”组成,大多数为直系或旁系亲族。还有搬迁四季草场,追踪偷牛盗马者、守护草场,举行公共保佑法会、举行集体烟祭赛马仪式,民间官司调处方式,帐篷上挂经旗,牧人喜爱各种武器、马等多种民俗带有明显游牧部落胎迹。

被称为“野牦牛山”的珠日神山和朗杰佛塔是全县共同拥有的神山和佛教建筑(建于一九一三年)每年都要举行大规模烟祭和开光仪式。祈祷色达幸福安康,六畜兴旺吉祥如意,人们在良好的祝福声中获得一种无法替代的慰藉。

色达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悠久,英雄诗史《格萨尔》在色达得到前所未有的弘扬和继承。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先后搜集、整理出版二十多部民间收藏的《格萨尔》手抄本;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四十多篇;出版了一部“专著”和《骞马称王》电视剧光碟;建立了县格萨尔文化博物馆“格萨尔彩绘石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蜚声中外的色达格萨尔藏剧,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色达山山水水都有关格萨尔的传说、遗迹、风物等。

色达民间传统手工艺;牛、羊毛加工、皮革、金、银、铁加工、裁缝、绘画、雕塑、石刻、木刻、制造火药以及藏传佛文化艺术等。

民间体育:赛马、马术、射箭、赛跑、跳高、跳远、抱重、摔跤、乌朵靶、投石靶、七靶、石仔棋、抓仔、丢骰子、捉谜藏。找石谜,刀术、枪术、棒术等。

民间文艺:〈格萨尔〉说唱艺术,藏戏、弹唱、跳舞、长篇系列古事、童话故事、神鬼故事,爱情悲剧说唱、单口相声,对歌比赛、山歌、情歌、山颂、帐篷颂、牦牛颂、马颂、羊颂、祝婚辞、藏獒颂、挤奶歌、制羊毡歌、口头诗、辩论、笑话、谚语、谜语各种游戏等。民间乐器有牛角琴、竖笛、鹰笛、口玄、埙,其吹拉曲调有“黄鸭游湖”,黑马绊走,老狗睡觉,牧女挤奶牧场迎春等。

传统饮食文化:糌粑、酥油、奶渣、酸奶、奶酪、酥油合蕨麻(人参果)、骨油合蕨麻、黑白糕点、油合麸面、油合泡奶渣、油合肉末、烧烤白菌、烧烤牛油馍、烧烤油党归,烧烤牛肝、烧烤牛肉、肠、油合青稞花、水饺、肚包饺、手抓牛羊肉、灌肉肠、灌血肠、灌羊肺、小牛肺、冻肉片、蕨麻合酸奶、牛奶蕨麻、牛奶糌粑粥、奶油下馍、麸面油条、麸面牛鼻、酸菜面块、清炖牛头、牛血粥、牛肉稀饭、牛奶稀饭、青稞稀饭、酸奶牛肉稀饭、牛骨汤、蕨麻汤、牛蹄汤、酸奶棒棒丸、清炖牛舌、牛心。茶类有:奶茶、黑茶、牛油茶、糌粑茶、骨汤茶、焦青稞茶、野生莲士伏藏茶、野生白花杜鹃茶等。

传统服饰:分冬服夏服两种。主要有羊皮袍、山羊皮袍、小牛皮袍、羊毡衣、羔皮袍、少量猞皮袍、鹿皮袍、精制上装、布衣、呢衣、氆氇衣、绸缎衣、布裤、皮裤。女人皮衣边镶有红、黑二色布条。男人为黑色、僧人为红色。无条件的镶羊毡条。靴类有皮靴、布靴、呢靴、氆氇靴、毪靴。皮靴分本色靴、红皮靴、红黑双色靴,开鼻靴、闭鼻靴,还有毡靴,带毛小牛犊靴。帽子:狐皮帽、羔皮帽、猞皮帽、羊毡帽、牛绒帽、布帽、平顶帽、尖顶帽、圆顶帽。夏帽一般为毡帽、红须帽、太阳帽、夏花帽、闭口帽、折边帽、折耳帽、顶结帽、格萨尔说唱帽、烟祭武士帽等。佩戴珊瑚、松耳石、天珠、琥珀、金、银饰品。象牙等。

民俗:各种禁忌、礼仪文化、祭祀文化、神山神湖文化、婚俗、丧葬文化、牛、马、羊文化、图腾文化,吉凶征兆文化、风水、节庆、驮运搬迁习俗、野炊习俗、民间兽医、天气观测、美容、穿戴、佩饰、姓氏、朝圣、民间官司、破案、公共或家庭保佑经等方面都有一整套习俗。上述罗列的每一种均可操觚,限于篇幅此从略。但从以上一斑中,可窥见到色达民俗文化积淀丰厚多姿多彩。

瓦须色达人以勤劳智慧演绎出多彩故事,在岁月的寒流中穿行,亘古的空灵中飘荡,历史的递嬗中风干。由于缺乏翔实的史料,色达大多历史事件已成为抽象的符号,只有他们永恒的信念和追求和万难不屈的精神深深地镌刻在金马草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