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开康巴之门(46):格萨尔文化走廊│冷兵器英雄

 东方欲晓10 2020-08-20

格萨尔文化走廊

冷兵器英雄

专家将史诗英雄格萨尔原型的生平概括为:公元11世纪,出生于德格阿须乡熊坝吉苏雅格康。自幼贫苦,长期在打滚乡热火通、然尼等牧场当放羊娃。成人后,格萨尔开始其征战生涯,在德格县玛尼干戈至措阿乡之间的草坝赛马娶珠牡,与其兄甲察关系甚笃,建立起有30员勇将、数万精兵的武装力量,多次挫败封地在今德格县措阿多措通村的叔父错通的阴谋诡计,以武装力量统一了各地方势力,在今德格俄支乡建立林国。以后以俄支为政治中心,终生戎马生涯,率军征战于青海玉树、黄河源、四川甘孜西藏的甘孜、新龙、道孚、色达、炉霍和阿坝州、西藏昌都一带。其兄甲察封刀岭奔波,封地德格龚垭,给30员大将——封地在白玉、邓柯、石渠、玉树、昌都等地。格萨尔去世后,他毕生奋战建立的强大政治势力为其后裔继承,即元代至民国时期号称林葱的土司家族。

格萨尔故里四川省德格县阿须草原(图片来自网络)

著名的横断山的高山大谷和辽阔草原,这种粗犷剧烈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康巴人勇敢尚武豪放剽悍的性格,使康巴人脉管中涌流着大山大江般桀骜不驯的血液,流淌着先辈征战的马蹄声,熔铸出康巴人奋勇向上,坚韧不拔的人格力量。

这种人格精神也是在自然历史中长期形成的。隋唐前,康区是西山八国、附国等互不统率的部落群体。据文献记载,这些部族“俗好复仇”“人皆轻捷,便于击剑”。分布在这一地区的石棺墓出土大量青铜兵器,也从考古学角度证明居住在这里的先民具有勇敢尚武的精神。吐蕃统一全西藏后对这里的统治是松散的。吐蕃解体后,康区更是部落林立,互不相率。元代推行土司制后,康区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土司头人,但仍保留了大量“帕措”和“戈巴”社会组织结构,以及“骨系”文化传承。

格萨尔故里四川省德格县阿须草原(图片来自网络)

骨系,藏语称为“茹”,即通常所说的氏族。它是指由一个男姓祖先蕃衍下来的嗣系血缘集团。骨系部落就是以父系为纽带的游牧单位和血缘组织。虽然随着历史的发展,骨系部落的血缘关系已打破,一些非血缘的其他氏族的人户加入进来。但人们仍然只承认原有的骨系,共同奉该骨系的祖先为祖宗。维系着骨系这一形式的组织。骨系的命名有的是以地名或头人之名来命名,有一些古老的骨系则以动物来命名,这种动物实际上即是其图腾,是古代民族图腾崇拜的表现。

如对康北牧区有着广泛影响的瓦须骨系,即是以狐狸作为图腾崇拜而命名的:传说瓦须的第一个男性祖先是一个名叫阿本的人,他是个忠实的本教徒,本事很大,在地方上颇有声望。他生了四个儿子,前三个都刚生下就夭折了。第四个儿子降生时,他祈请神佑。梦见山神指示他说:你孩子生下后立刻夭折,是因为有一妖魔专门与你作对,吸取你家婴儿魂魄,想令你绝后的缘故。这个妖魔别的都不怕,只怕狐狸。你要想孩子能存活,只有将他产在狐狸腹中,这样不仅可以祛除邪魔的加害,并能使你这一族人丁兴旺起来。阿本遵照神示,在孩子刚出生时就将其塞进一张鲜剥的母狐皮内包起来,使婴儿置身于狐之腹中。果然,这第四个儿子便存活了下来,而且健康成长为一个远近闻名的英雄。于是人们便将此子称为“瓦色交”,意为“神狐庇佑之子”。后来,由瓦色交一系为主干传出的这一血缘部落,便以“瓦修”(意为神狐所佑)作为骨系的名称。珠日山神便成为瓦须部落之神,瓦须部落认为珠日山神是他们部落的保护神,珠日神山是他们祖先寄魂之所,故每年都要齐集山下祭拜。

色达草原(图片来自网络)

色达的草原文化特点,突出地表现在它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原始骨系部落文化。随着部落的繁衍,骨系部落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大的地缘部落,至民改时,色达已有以瓦须骨系为主体大小72个游牧部落。民改后,虽废除了世袭头人制,但由于色达仍为游牧生产,乡、村行跋建制是以传统的部落为基础设立,因而使得古朴原始的骨系部落社会形态仍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至今。骨系部落文化中,生动地保存着格萨尔王时代西藏部落的古老习俗和风情,保留着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英雄崇拜的遗俗,特别是骁勇好战的雄性特质,遗存着原始氏族社会组织与生活方式的残余,是历史的活化石。

这种军事民主时期的扩张精神和松散的社会管理体制造就了像格萨尔这样的冷兵器时代英雄。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39):深藏不露雅砻江│稀世之美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40):深藏不露雅砻江│秘境九龙(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