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仓位 仓位是最高要义。 因为今天是讲框架,也就是认知。这是最重要的,好比一栋房子,没有框架,你某个细节做的再好也没用。 框架的意义在于:简单粗暴,但是方向必须是对的。 好比:从工资分配的角度来看(这里不讲股权占比),为什么一家公司CEO看上去做的最少,但是却赚的最多? 为什么部门总监要比一线员工赚多的多?实际上具体执行都是一线员工做的啊! 原因就在于,越往上层,越是搭框架,越是把握战略方向。 框架搭好了,一层一层搭下来,其实一线员工只要在框架内去发挥就好了。 交易也是如此。 我们说回仓位。仓位是最高要义的意思是:如果你做激进型交易,如果你就10万块,你还一天打三个板。 那么意味着,你背离自己的初衷的。破坏自己的框架了。要能成,就鬼了。 如果你是稳健型操作,动不动就满仓一只股。那你也背离自己初衷,破坏自己框架了。要能成,也真是鬼了。 可能你会说,我激进型,但是会有轻仓避过大跌的时候,放心,你一定会有轻仓错过大涨的时候。交易系统讲究的是持续性,不是一次两次的得失。 所以,你在设计你的仓位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你初衷的基础上,而不是具体某只股票的看好程度。这是最原则的把握。 激进型,就不要轻易轻仓分仓。保守型,就不要轻易重仓一只票。 这里面很复杂(以后会慢慢讲到),但是当你想明白了,你的交易初衷与仓位之间的关系之后,其实就好设计了。无非就是具体细化上可能会有困惑。 因为现实中,大多数人的情况是:即没有那么激进,也没有那么保守。因为你要做的,是设计你仓位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升降。 如何设计仓位? 有几个基本原则:正常情况下,你需要总体保持多少仓位,单只个股投入多少仓位。(这个根据你的交易初衷与交易模式相结合,没法单说。) 非正常情况下: 比如赚钱效应好,你如何升仓。这时候你得明确出,什么样的标准才叫赚钱效应好。 比如:市场有5个以上二连板,有50只涨停,那么你会升到重仓。而且仓位会集中在二连板的股票上。等等(这都是具体的框架。) 而这样的话,你在交易过程中就不会想着,你到底是买二连板,还是买低吸。盘面是非常乱的,如果每次你都要按照盘面去临时做判断,绝对会乱。 实际上,这次炒作周期,下次炒作高送转,哪里会有差别? 比如赚钱效应差的时候,你如何减仓。该减到什么份上。 同时,最好模拟的,就是你去复盘的时候做模拟仓位。然后进行一定程度的量化。 记住:不要被个股波动影响你的仓位设计。一定要看全局。(这点往往大多数人都做不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