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大壮》卦:小人用暴,王者用法 小民争斗凭力旺, 大君息讼撒法网, 一旦强梁闹江湖, 举国动员治魔王。 (卦辞) ( ):大壮,利贞。 (爻辞)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六五:丧羊于易,无悔。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 九二:贞吉。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 坦诚以待息争端 ( ):大壮,利贞。 《遁》卦教人退一步海阔天宽的道理。而隐退是一种胸怀,是为了让利于人,是为了成全大家的团结。但往往有一些人不明道理,对你的主动退让不仅不领情,还以为是他自己强大的结果,并在你退让的时候步步紧逼。对此,就应当采取相应的对策。所以在《遁》卦之后接《大壮》卦,讲述如何对待横行霸道,以强凌弱的人。 “壮”即壮大,强壮。“大壮”则是特别强大、非常旺盛的意思。这里是指横行霸道的人及其所使用的暴力。 《大壮》卦卦辞大意为:“对于称强者的暴力行为,利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初九(益 ):壮于趾,征凶。有孚。 “趾”即脚趾。在《周易》爻辞中,“趾”一般为初爻的用语,以其处下而取其初、开始之义。 《大壮》卦初九爻爻辞的大意为: “在他们称强之初,就采用征伐的权利对其实施打击,将产生不良的后果。应坚持诚信的原则与之交往,以消除其成见和敌意。” 这段爻辞有三个问题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一是“征”字的使用。这个字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用的,只有天子之国或奉天子之命征战的诸侯才能用。可见本卦所说的这些“壮”,并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较大的集团、部落或方国;二是“征凶”的判断,说明作者是主张大事化小,而不主张扩大矛盾的;三是“有孚”的策略,说明作者是主张坦诚相见的。 初九爻爻象为“ ”,《益》卦卦象。益的本义为水漫出器皿,引申为利益别人等义,故有此爻辞。 九二(中孚 ):贞吉。 “贞吉”的意思就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有一个完满的结局。这是接着上一爻爻辞和本爻爻象而说的。本爻爻象为“ ”,《中孚》卦卦象。中孚就是内心诚信的意思,而上一爻爻辞结尾也说“有孚”:有诚信地交往。所以这里说“贞吉”。以此,九二爻爻辞可译为: “具有诚信待人的正确认识,就会有一个完满的结局。” 有法可依保平安 九三(小畜 ):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 在《周易》中,“小人”往往与“君子”或“大人”对举,指普通民众或没有教养的人,这里的“小人”则是专指不遵守社会秩序的人或集团。 “罔”同“网”。本义为用绳索织成的捕鱼或捕鸟兽的工具,引申为制服、用网获取等义,也常用于指关系纵横交错的组织和系统。这里则是用来比喻约束人行为的规则及其保障系统,相当于老子说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网”——法网。 公羊就是“羝(di低)”。公羊在发情期时,为争夺对母羊的占有权,必须首先赶走其它竞争对手。以角斗争胜负就是其赶走对手的唯一方法。为了练习角斗的技巧,它们常喜欢以石头、树桩、篱笆墙为假想敌,向其发起攻击,所以公羊被称为“羝”。从“羊”、从“氐”。“氐”就是“抵”,好抵之羊的意思。 “触”即用角抵触,引申为撞、接触等义。 “藩”即篱笆。 “羸”的本义为生病而瘦弱的羊,引申为瘦瘠、衰弱、疲惫、折损等义。 九三爻爻辞大意为:“行为不正的人喜欢使用暴力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英明的领袖则要依自然的规律制定出公正的规则来对其加于约束,要正确地认识到暴力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有了完善的制度后,当有人企图破坏社会秩序时,就只能自取灭亡。正如发情的公羊冲撞牢固的篱笆时,会损坏它们的角一样。” “羝羊触藩,羸其角”是以比喻的方式解释“小人用壮”时,“君子”为什么要“用罔”。 九三爻爻象为“ ”,《小畜》卦卦象。小畜就是小人之畜,就是驯服小人,故有此爻辞。 九四(乾 ):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 “贞吉,悔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会有一个完满的结局,错误的行为就可以消亡。”这句话是针对上一段爻辞“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而言的。 “決”是“决”的本字。本义为开凿壅塞,疏通水道。引申为大水冲破堤岸、弄断、打开等义。这里用打开义。“藩决不羸”的字面含义即:打开圈羊的篱笆墙,就挡不住那些发情的公羊冲撞。 “舆”即车。“大舆”就是大型战车,其在古代的功用相当于我们现代的坦克、航空母舰。“輹”是车轮的条輹。“壮于大舆之輹”的字面意思就是:“它们的冲撞会像大车增加了结实的车条輹一样势不可挡。”也就是势力大到你无法抵抗的地步。羊就是羊,随便它如何闹事也不至于会“壮于大舆之輹”。由此可知,这句话是针对“小人用壮”而言的。或者说,爻辞中的羊就是比喻平时温顺,也时有一些暴脾气的民众。“羊”就是“小人”,就是民众。“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是说: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君子”,如果不能“用罔”,不能使用平时制定出的正确法规来制约“小人”的“用壮”,那么,这些“小人”的行为就难于收拾,就会导致社会的剧烈动荡。以此,九四爻爻辞可译为: “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会有一个完满的结局,错误的行为就可以消亡。如果我们不能够制定出正确的法规来约束称强者的行为,就会导致社会的剧烈动荡,从而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正如圈羊的篱笆墙被打开,就不能约束住闹事的公羊,它们的横行将会如巨大的军车装上了坚固的车条輹而势不可挡一样。” 九四爻爻象为“ ”,《乾》卦卦象。《乾》卦六爻皆阳,爻辞以天体的运行为题,是阳气充满,刚强的象征,故有此爻辞。 心慈不可手软 六五(大有 ):丧羊于易,无悔。 “丧”的本义为逃亡,引申为失去、丢掉、忘记、死亡等义。 “于”是介词。相当于在,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或原因。 “易”即变易、改变。 六五爻爻辞字面大意为:“在变革中丧失羊,不会使人感到遗憾。”这里的羊是指“羝羊触藩,羸其角”的那只公羊,也即比喻称强“用壮”的“小人”。而“易”是指“小人用壮”后由良民变成了叛乱者的这种改变。“丧”的可能含义一是败逃;二是被消灭。我们取后者。以此,六五爻爻辞可译为: “消灭掉以暴力的手段企图破坏社会秩序的叛乱者,不会感到遗憾。” 初九爻说“壮于趾,征凶。”不主张在破坏社会秩序者称强之初就征伐他们,但在向其表示友好的“有孚”之后,他仍然“羝羊触藩”,就不能不征,不能不消灭他们了。这里的“丧羊于易”就是征的结果。 六五爻爻象为“ ”,《大有》卦卦象。大有就是拥有很多的意思。为了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不得不消灭少数的叛逆者,故有此爻辞。 上六(大壮 ):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羝羊触藩”就是好斗的公羊冲撞牢固的篱笆墙,比喻造反的小人违法行事。 “遂”即前进。 “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的意思是说:“处于不能退,又进不了的僵持状态,将得不到安宁和利益。”这句话是就作者所代表的“君子”立场而言的。是说在对挑战者征战时,如果对方的实力较为强大,以至于造成久攻不克,又不允许后退的僵持状态时,将非常不好。 “艰则吉”:“施行艰难时期的法则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产生完满的结果。”这里的“则”字是法则的意思,而不要作副词、连词解。什么是艰难时期的法则呢?比如说全民动员、君王亲征等都是“艰则”之举。一个师拿不下来,我增加一个军。王室的兵力不够,我动员诸侯。士气不够,我君王亲征。在这种双方较劲的情形下,万万不能松懈,而是要憋住一口气,尽全力取得胜利。否则的话,对方将成为一个坏的榜样为大家所学习,而自己将从此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其统治地位也将被动摇。 上六爻爻辞大意为:“如果在与挑战者的争斗中,处于既不能后退,又不能获胜的僵持状态,将得不到安宁和利益。只有施行艰难时期的法则,全民动员,努力一搏,才能最终取得胜利,获得一个完满的结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