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聖正道 《阳货十七》 原文: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小参: 孺悲想要见孔子,孔子推说有病不见。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却取过琴瑟边弹边唱,故意让孺悲听见。 关于这个文字解释和具体含义历史争议较大。我们取南怀瑾老师的作为注解,孔子作为教育家,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抓住机会,欲擒故纵,不失为好办法。这也和《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吧。我们教育员工又何尝不是呢?这就是我们现在流行的叫做激励吧。真正的激励是对人性的激发。每个人都是“炸药桶,”领导人需要做的就是找到那根引线,点燃它! 原文: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小参: 宰我问:“为父母守孝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三年不习礼义,礼仪就会废弃掉;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毁掉。旧的谷子已经吃完,新的谷子已经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也用一遍了,满一年就可以了。”孔子说:“吃着白米饭,穿着锦绣衣服,对你来说你心安吗?”宰我说:“心安。”孔子说:“你心安就去做吧。君子服丧期间,吃美味不香甜,听音乐不快乐,起卧都不安心,所以不那样做。现在你觉得心安,就去那样做吧。”宰我走出去后,孔子说:“宰我正是没有仁德啊!子女生下来三年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为父母守丧三年,是天下都遵循的规则呀。难道宰我就没有从他父母那里得到三年的关爱吗?” 《中庸》中说:“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曾子根据孔子所述的中国文化,着了《孝经》,为十三经之一。在《孝经》中孝敬父母还是小孝,大孝者为大孝于天下,看天下的老百姓都如自己的父母一样,这是中国政治哲学的大原则。为政的人,把老百姓视如自己父母一样孝,改一个名字就是忠。所以从事政治的人,要有孝天下人之心。以这个道德的基础,出来从事政治,这是中国政治哲学的基本重点,也即《孝经》的基本重点。目前现在对丧葬礼仪和礼节基本上没有什么心理规范了,这是社会问题我们不做讨论了。我们现实中很多丧葬礼仪还是要遵守的。就企业内部而言,以前提过一个建议给大家:能不能把年终奖的一部分折成孝亲假?或者把年假直接改名字为孝亲假?对于父母丧葬是不是可以依据在公司服务年限加长超过法律规定。这些都代表着文化的牵引,不要小看。 智 智 聖 正 道 古 道 微 茫 致 曲 全, 由 来 学 术 诬 先 贤。 陈 言 岂 尽 真 如 理, 开 卷 倘 留 一 笑 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