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勇哥也要学《论语》321-330

 麻雀校长张学勇 2020-08-07

勇哥也要学《论语》321-330

勇哥也要学《论语》321——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ǐ),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8.2

【释意】孔子说:“只注重容貌态度的端正,却不知礼,就会感到劳累;只知道谨慎,却不知礼,就会变得懦弱;只有敢作敢当的胆量,却不知礼,就会惹出事端;心直口快,却不知礼,就会刻薄伤人。在上位的人能用深厚感悟对待亲人,那老百姓就会走向仁德;在上位的人不遗弃他的老同事、老朋友,那老百姓就不冷漠无情。”

【感悟】孔子非常讲究“中庸”之道,在他眼里和心里,“礼”是各种美德的标准和底线,心里有了礼,就有了做事的准绳,有度可以把握。《礼记·曲礼》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好品德,如果没有礼的约束是不行的。 “恭”、“慎”、“勇”、“直”是一个人所应该具有的美德,但凡事“过犹不及”,仅有这些美德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约之以礼”。任何“美德”,只有“约之以礼”,才能够散发出人性的光芒。

勇哥也要学《论语》322——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8.3

【释意】曾参病重,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跟前,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上说:‘小心啊!谨慎啊!好像面临深水坑之前,好像走在薄冰之上。’从今以后,我才晓得自己是可以免于祸害刑戮了!学生们!”

【感悟】《孝经》里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曾子临终前把弟子召集起来,让弟子们看看他手脚完好,说明自己一生都小心谨慎,非常爱惜自己的身体。其实,曾子绝不是单纯地告诫弟子们爱护自己的身体,他想让弟子们明白——人活一生不容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小心谨慎一点,才能免于灾祸。

勇哥也要学《论语》323——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biān)豆之事,则有司存。”8.4

【释意】曾参病了,孟敬子来探望他。曾子说:“鸟要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要死了,它的话是善意的。在上位的人待人接物要看重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保持庄重,这样就可以避免粗暴怠慢;端正自己的脸色,就容易使人相信自己;说话时,多考虑言辞和语气,就可以避免浅薄和错误。至于祭祀礼仪的中细节,(不必太过关心,)自有主管人员处理。”

【感悟】孟敬之探曾参于病重之榻,曾子给他说了几句掏心窝子的话,告诉他怎么做一个“君子”式的管理者。一个真正的管理者,不应该把自己的精力用到那些细枝末节的小事上,只要能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树立一个可学的榜样,就一定能够造福一方。

【附注】孟敬子——鲁国大夫仲孙捷。

笾豆之事——代指礼仪中的一切具体细节。笾,古代的一种竹器,高脚,圆口,有些像碗,祭祀时用来盛水果等祭品;豆也是古代一种和笾差不多的器皿,木头做的,有盖,祭祀时用来盛有汁的祭品。

勇哥也要学《论语》324——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8.10

【释意】孔子说:“自恃勇猛却又厌恶贫困,是一种祸害。人如果没有仁德之心,嫌怨太深,也是一种祸害。

【释意】如果一个人勇猛莽撞,不“安贫”也不“乐道”,整天埋怨这个,埋怨那个,总觉得天下人都负他,这是非常危险的,早晚得惹出祸端。这样的人是典型的自我主义者,一切以自己的得失为中心,自己心情好了,觉得整个世界都阳光灿烂;自己心情不好,谁都不能露出微笑。早晚有一天,这样的人一定不会让天下人负他,而他会负了天下人。

勇哥也要学《论语》325——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xiàn),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8.13

【释意】孔子说:“要坚定地相信我们的‘道’,努力学习它,传扬它,誓死保全它。不进入危机四伏的国家,不居住在黑暗动荡的国家。天下太平,就出来工作;天下不太平,就隐居山野。国家安定繁荣,自己贫贱,是一种耻辱;国家黑暗动荡,自己富贵,也是一种耻辱。”

【感悟】顾炎武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孔子此说难免让人觉得是一种逃避责任的嫌疑——国家动荡黑暗了,大富大贵我也不要了,我就撤,我就躲;国家繁荣昌盛了,贫贱低下的生活我可受不了,我就要富,我就要贵。仔细想一想,这种理解可能失之偏颇。孔子发誓“笃信”“好学”“守死”的“善道”是什么?我想,应该就是他一直推行的“仁政”吧!既然我的好的治国良策你国君不用,我还和你罗罗个啥?如果国君是个明君,我不推行自己的仁政,那才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呢!

勇哥也要学《论语》326——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8.19

【释意】孔子说:“尧真是了不起啊!高大的狠啊!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天最高最大,只有尧才可能效法于天,才可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他的恩惠如春风浩荡啊,老百姓都不知道如何赞美他。他的功绩实在是崇高啊,他的礼仪制度也真的很完备了!”

【感悟】《易经》上说:“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儒家学说讲究天地人三才合德,唯有圣人之德方可与天地相合。在孔子眼里尧德配于天,又能以“礼”治天下,使老百姓过着幸福的生活。由此,孔子认为尧是货真价实的上古“大人”、“圣人”,对他赞不绝口,在《论语》中多次提到尧,以他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附注】则——取法,效法,以……为准绳。

名——表达,称赞,说。

成功——功劳,功绩。

文章——礼仪制度。

勇哥也要学《论语》327——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8.20

【释意】舜有五位贤臣,就能治理好天下。周武王也说过:“我有十个帮助我治理国家的臣子。”孔子说:“人才难得,难道不是这样吗?唐尧和虞舜之间及周武王这个时期,人才是最兴盛了。然而,周武王十个大臣当中还有一个是妇女,实际上只有九个人罢了。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向商朝称臣,周朝的道德水准,可以说是最高的了。”

【感悟】孔子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治理国家,必须有人才,而人才是十分难得的。有了人才,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天下就可以太平。综观整个历史发展过程,杰出人物的确发挥了不可低估的巨大作用。有了治国的栋梁之材只是一个前提,还要有像伯乐一样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的领导者,这样才能让这些人才有用武之地,不致于明珠暗投,黄金蒙尘。

【附注】

五人——禹、稷、契(xiè、皋陶(o)、伯益。

十人——周公旦、召公奭(shì、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hóng夭、散宜生、南宫适。加上邑姜(武王之妻,负责治理宫内之事,所以随后接着说九人而已)。

三分天下有其二:《逸周书·程典篇》说:文王令九州之侯,奉勤于商。相传当时分九州,文王得六州,是三分之二。

勇哥也要学《论语》328——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9.3

【释意】孔子说:“礼帽用麻料来织,这是合乎传统的礼法要求的;现在大家都用丝料,这样织起来可以省很多工夫,我赞同大家的做法。臣子拜见国君的时候,先在堂下磕头,升堂之后再磕头,这是合乎传统的礼法要求的。现在大家在堂下都不磕头了,只升堂后磕头,这是傲慢的表现。虽然我这样说大家都不高兴,但我仍然主张要在堂下磕头。”

【感悟】一个是织帽用料,一个是磕头行礼,同样是礼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孔子的态度却大不相同。对于帽子的用料做工,他“从众”;对于堂下行礼的问题,他却“违众”,坚持自己“从下”的原则。可见,孔子并不是顽固地坚持一切都要合乎于周礼的规定,而是在他认为的原则问题上坚持己见,不愿作出让步。做人应如孔子,既要根据实际有所变通,又不能失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附注】麻冕——一种比较正式的场合戴的礼帽,用麻织成。

纯——黑色的丝。

俭——俭省,麻冕费工,用丝则俭省。

拜下——大臣面见君主前,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

泰——这里指骄纵、傲慢。

勇哥也要学《论语》329——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9.6

【释意】太宰向子贡问道:“孔老先生是位圣人吗?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啊?”子贡回答说:“这本就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又使他多才多艺的呀!”

孔子听说了,说:“太宰知道我呀!我小时候家境贫寒,所以学会了不少鄙贱的技艺。真正的君子会觉得艺多压身吗?是不会的。”

【感悟】孔子曾经说过:“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篇》)从这一则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别人眼里孔子是“生而知之”,“天纵之将圣”,而孔子却不这样认为,自己是“少也贱”,“多能鄙事”。孔子天生比较聪明,这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但如果没有年少时的磨炼和努力,也不会成为令人景仰的“至圣先师”,也不会被誉为“万世师表”。先天的聪颖、后天的努力,再加上学而不厌的谦虚,才成就了一个孔夫子。

【附注】太宰——官名,姓谁名谁已不可考。

勇哥也要学《论语》330——子见齐(zī)衰(cuī)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9.10

【释意】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穿戴着礼帽礼服的人以及盲人,相见的时候,虽然他们比较年轻,孔子一定会站起来;从他们身边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快走几步。

【感悟】孔子是一个讲究礼仪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人——服孝之人也好,达官贵人也好,天生残疾之人也好,年长点也好,年少的也好,都能以礼相待,发自内心的敬意。这是一种礼节,更是一种修养。评价一个人,很多时候不一定要看他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所作所为,只发看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就差不多了。

【附注】齐衰——古代丧服,用熟麻布做的,其下边缝齐(斩衰则用粗而生的麻布,左右及下边也不缝。)齐衰有三年、一年、五月、三月几等,要看去世的是什么人,丧服在身的时间或长或短。斩衰是最重的孝服,儿女对父母,臣下对君主才斩衰三年。

冕衣裳者——穿戴整齐的贵族。冕是古代高等贵族所戴的礼帽,后来只有皇帝戴的才能称为冕。衣是上衣,裳是下衣,相当于现在的裙。古代男子上穿衣,下着裙。

作、趋——作:起,站立;趋:快走。这都是一种表示敬意的动作

        转变源于自我                 成长不可替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