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才先生遗作
一 今年是伟大文学家曹雪芹逝世及其长篇巨著《红楼梦》前八十回成书230周年,特就书中(包括高鄂续作后四十回)的对联试作粗浅赏析,以为纪念。 一、 身后有余忘缩手; 第一回,贾雨村升官后因贪酷徇私被革职,在林如海家教书,一日郊游,在有一穷苦老僧的破庙智通寺内见到此联。 上联写抓钱的手所刮的财物在死后足足有余时,还不想缩回来,仍在继续聚敛。不言而喻,其下场必然是身败名裂,遗臭万年。下联用佛经“南面看北斗”句,写作恶多端,直至悬崖才想勒马归正,言下之意懊悔已经晚了。联短意长,从一“忘”一“想”中可以想见那些贪得无厌的肮脏咀脸和可耻下场,读来大快人心。 寺名“智通”,喻此人生哲理只有智者能通,可惜贾雨村之流,并非智者,当然不能通晓其意,及早回头。此庙联是全书情节的高度概括,破庙苦僧的凄凉境界是宁、荣二府末来的境中影,是贾、史、王、薛等豪门贵族的暮年图。曹雪芹用此倒折逆挽的笔法,暗示了贾府的衰败过程,有着普遍意义。 二、 太虚幻境联: 其一,幻境总联 第一回,甄士隐在梦中随一僧一道来到“太虚幻境”,见到了牌坊两侧的对 联。又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复现此联。“太虚幻境”是假托的仙境。 对联揭示“真”和“假”、“有”和“无”的辩证关系,提醒读者注意,读《红楼梦》要辩清什么是“真”,是“有”;什么是“假”,是“无”,不要迷于假像而失去真意。为了避免“文字狱”,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假语村言”,将政治斗争的“真事隐去”,因此必须识别真假,领会作品的真正含义。 其二,孽海情天联 第五回,宝玉随仙姑来到“太虚幻境”,在宫门口看到“孽海情天”四个大字和这副对联。佛教把情欲说成是罪恶和苦难的根源。人们沉沦情欲的深渊不能自拔,即所谓“孽海情天”。 上联写天地虽然宽厚,但可叹的是从古到今,爱情却受到禁锢,不能自在。《诗·小雅·正月》有“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即受天地之局限和牵制。下联写痴男怨女的爱情纠葛难以畅所欲为,实在可怜。叹其“情不尽”,怜其“债难酬”,即鼓励痴男怨女去尽相爱之情,去酬风月之债。一“叹”一“怜”,讴歌了男女爱情,表现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性解放的民主思想和斗争精神。 其三、 第五回,宝玉在“太虚幻境”进入配殿,见到了“薄命司”和该司的对联。“薄命司”是掌握薄命女子的机关,为作者所虚构。 上联写从春到秋,一年到头含悲饮恨都是自找的烦脑。言外之意,悲何用?恨何用?积极主动地追求爱情,追求幸福,才有用。下联问打扮得如此美丽是为的谁,惋叹红颜薄命,有情人难成终身伴侣。联语隐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寄予深切的同情。 其四、 第五回,宝玉弃了卷册,随警幻来到仙宫,见到了此联。上联写一个人迹罕至、飞尘不到、境界极其幽雅微妙的所在。下联写的是风情月债、良辰美景、令人不知如何的洞天福地。《牡丹亭·惊梦》有“良辰美景奈何天”句。警幻就在这个司人间风情月债的天上人间以情欲声色警宝玉之痴顽,可惜宝玉不能悟彻,终与秦可卿共度巫山云雨,使警幻引以为“无可奈何”的憾事。 对联把那些衣锦食珍、放纵声色的公子王孙的丑恶灵魂充分暴露出来。 其五: 假去真来真胜假; 喜笑悲哀都是假; 第一百六十回,宝玉失玉病危,和尚送玉将他救活,但他却让宝玉魂魄出窍,重游幻境,使他领悟到“世上的情缘都是那些魔障”。这里的三副对联分别针对第五回中“太虚幻境”、“孽海情天”、“薄命司”三关而撰写的。 “真如福地”佛家语,即永恒真理所在,真实幸福之地,与“太虚幻境”恰好相反。“真胜假”、“有非无”,把“真”与“假”、“有”与“无”截然分开,看不见它们的对立统一关系了。“福善祸淫”即施福于善者,降祸于淫者,这和“孽海情天”中鼓励“尽情”与“酬债”的精神背道而驰。联语所宣扬的是虽“智贤”亦不能打破的因果报应关系。“引觉情痴”即引导痴于爱情的人觉悟,不可“喜笑悲哀”与“贪求思慕”,要杜绝七情六欲,因为它们是假是痴。这完全违背了“薄命司”联主动追求爱情的主旨。高鹗在重游幻境的三联中宣扬迷信果报、虚无宿命的封建主义思想,歪曲了曹雪芹借《红楼梦》揭露和挟击当时黑暗政治的主题。 三、 其一: 荣禧堂 第三回,林黛玉初来贾府,见荣国府正堂悬挂此联。上联写座中人所佩珠玉光彩夺目,可与日月争辉,言贾府之豪华。一说“珠玑”喻诗文精采,杜牧有“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句,故此句又兼赞荣府的文采风流。下联写堂上人所穿官服,如云霞灿烂,言荣府之显贵。一“昭”一“焕”仿佛展示了一幅充满珠光宝气的豪门宴乐图。这与贾府日后的破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二: 宁府上房联 第五回,宝玉随贾母到宁府赏梅,侄媳秦可卿先引他到上房睡中觉。宝玉见了《燃藜图》和这副对联。《燃藜图》画的是汉刘向梦见一老仗吹藜杖出火照亮书房并授以古文的故事,宣扬“学而优则仕”,难怪宝玉见了“心中有些不快”,对联说“洞明”与“练达”人情世故便是学问和文章。一画一联相辅相成,成为劝学“仕途经济”的楷模与格言,俗气逼人,儒臭熏天,所以宝玉“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反映了他对封建世俗的叛逆性。联语明褒暗贬,嘲讽辛辣,一语道破本质。 其三: 秦氏卧房联 第五回,秦氏将宝玉从上房引至自已的卧室。宝玉便见到了《海堂春睡图》和它两旁的对联。书中说《海堂春睡图》为唐伯虎所画,内容是杨贵妃妩媚的睡态。又说对联为“宋学士秦太虚所书”,太虚是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的字,此君的诗词多写男女情爱,风格纤弱靡丽。这些都是曹雪芹假托的,与房中有关赵飞燕、杨术真、寿昌公主诸名媛的摆设一样,取其“香艳”之意,衬托出贾宝玉与秦可卿初试云雨的境界来。 上联写初春的凉意,使人“锁梦”难寐,意为秦可卿青春年少,耐不住孤单寂寞,影射演出了引诱贾宝玉的荒唐事。下联写美酒的香气沁人心脾,春意浓浓,如痴如醉。一“锁”一“袭”把那少女怀春意境烘托出来。一“冷”一“香”揭穿了贾府道貌岸然的假面具,为此后焦大所骂的内容埋下了伏笔。 其四、 贾氏宗祠联 第五十三回,薛宝琴于贾氏族人除夕祭祖时见到此联。曹雪芹原著为“衍圣公孔继宗书”,高鹗改为“特晋爵太傅前翰林掌院事王希献书”。上联写感皇恩宁愿肝脑涂地;下联写建功业荣耀百代子孙。联语反映赫赫一时的贾府权势全靠皇室的加剧赐,可以想见,一旦失宠,其后是不堪设想的。就对联的平仄而言,刹尾之韵,宜手上仄下平,然因上靠皇恩,下荣子孙,乃不得已而变下为上。 在题有“星辉辅弼”的九龙金匾两旁挂了此联,说是先皇御笔。“星辉辅弼”,言贾氏如明星辉耀,辅伴着日、月。全联写贾氏勋业之大,功名之久,极为显耀。不过此“大”、此“久”总是相对的、暂时的,总有“一朝势落成春梦”的时候。可见曹雪芹的良苦用心。 题为“慎终追远”的闹龙填青匾两旁悬着此联。匾、联的意思是要谨慎地保持晚节并教训儿孙继承祖上的福德,还说老百姓至今仍想念对朝廷有功的宁国公和荣国公。 曹雪芹将此三联安排在贾府由盛到衰的转折的时刻出现,作为此后贾府失宠于朝廷,积恶于黎庶,终至抄没败家子孙星散的反衬,嘲辛讽辣,用笔不凡,“衍圣公书”、“先皇御笔”云云,其锋芒所向直指思想上和政治上的两大封建统治者。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