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榕:聪明的钱(2)- 资金面如何牵绊一轮行情

 天承办公室 2019-05-06

政策性的流进流出往往左右着A股资金面的失衡与平衡;资金失衡后的连锁反应带来了股灾。


或阅读精简版文字!

      资金的反应才是核心

再举一个大家更容易理解的例子,2018年为什么行情会走的如此之差?市场上很多人找各种原因,比如中美贸易摩擦、质押爆仓,但我之前分析过,这些都是最后结果的展现,若推到资金层面,我们就会有不一样的答案。那资金层面发生了怎样变化呢?

2018年初我们的股市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2017年名特优其实已经大涨过了,但在这基础上2018年初又继续大涨,这就造成了监管层的慌张,他们很担心这种连续大涨。我记得当时原证监会主席说过一句话,他说他蛮担心美国股市见顶的,那样我们A股可能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既然他有这样的顾虑,就意味着他很担心A股如果涨上去,然后碰上美国股市大跌,进而产生系统性风险这种情况的出现。

结果,A股2018年初出现了11连阳,监管部门非常紧张,然后他们就做了一个动作,就是让国家队抛掉了大量股票。事后我们看到数据,发现国家队在一季度走掉了好几千个亿,这造成后面资金面彻底失衡,所以市场跌跌不休。

屋漏偏逢连夜雨,经济层面又碰到了中美摩擦,市场信心受到打击,民营企业压力非常大等等各种最坏的情况连锁反应,再加上资金本来就失衡了,就造成了后面的股灾式下跌。

最终发现,其实我们思考的这些问题,最后都能从资金面的变化找到解释。我们洪攻略的很多方法,包括抓主要矛盾、四季轮回理论、以及后面采用的策略,最终都要看盘面资金的反应,因为资金的动作才是最后的反应。

利多利空消息也好,突发事件也好,它最终是要反映到交易层面的,那交易层面由什么决定呢?当然是由资金决定。面对同样的问题,资金面非常好,还是资金面失衡,最后产生的行情反应是不一样的。

      资金更迭 时代变迁

我对资金层面的性质、来源、以及市场的影响做过长时间的深入研究。过去,我经常是用资金的性质来定义一轮行情,或者说来判断涨跌的特征的

记得很早时候,我说行情是由大户决定的。现在大家可能不理解,因为当时证券公司的营业部都有一个一个的大户室,一帮大户坐在里面,他们就能决定某个股票的涨跌,那个阶段我们叫它“大户时代”。

到后面公募资金出来以后,我们说它是“公募时代”,这个上一期课程里我们讲过。但在这之前还有一个“券商时代”,当时券商资金对A股走势的影响非常之大,比如“5·19行情”就是券商资金发动的,包括之前拉四川长虹、拉深发展,启动行情的也都是券商的资金。那个时候券商有自营盘,而且当时市场上其他长线大资金不多,市场的规模容量也不大,仅靠券商的资金就可以发动一轮行情了。那个时候,我们经常说券商的员工很容易赚到钱,因为他们其实就是市场最大的主力。但后面券商慢慢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一个是因为他客户的资金归银行托管了,他不能动用这个钱了,他的钱就变少了,再加上市场规模也变大了,券商时代就过去了。

后面公募资金起来了,再到后面私募也发展起来,因为当时基金法修改之后,阳光私募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所以说2014年到2015年那一轮牛市,不光是杠杆资金,私募资金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资金我们必须要说一下,它对市场影响非常大,就是保险资金。保资是很厉害的。举个例子,2015年股灾之后国家组织救市,行动的不光是国家队、证金,其中就有鼓励保险资金加仓。回看2015年,股灾之后保险资金非常活跃,大家记忆犹新的“宝万之争”,就是因为有一家保险公司举牌万科。这个事件在当时影响非常大,其他保险资金纷纷效仿,从2015年到2016年,这个情况持续了一整年,到什么时候结束了呢?2016年的12月3号,前任证监会主席讲了一个“妖精论”,也正是那次讲话,直接造成了部分保险资金的退场。

所以,研究一轮资金的性质、进出情况,对判断市场走势是非常有用的。

      资金的失衡与平衡

资金的性质决定行情的走势,但要研究资金面也没那么简单,你要知道它的具体状态是怎样的。说到这里,我们就要讲讲资金平衡和资金失衡

我在微博里面经常会讲平衡和失衡。如果一轮下跌是资金层面出了问题,我就会说资金层面已经失衡,是资金的失衡造成了股市的下跌。2018年就是典型的资金失衡造成的股市下跌,国家队的退场加重了资金的失衡。反过来,我还讲资金面如果达到平衡,就容易发起一轮新的行情。

这个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分析方法,那什么时候它会失衡呢?

资金失衡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大家信心不足造成抛出股票,资金从股市流出,最后造成了场内资金的失衡。过去出现这种资金失衡的时候,我们往往就会采用叫停IPO的方法,减少融资,提振市场信心,帮助资金重新达到平衡。

还有一种资金失衡是制度性失衡,这个大家需要特别重视。很多人不理解我们是政策市,制度性失衡经常会出现,这种失衡会造成市场出现一种局面——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微博经常会用这个词,我一般会说现在的市场属于心有余而力不足阶段,大家都看好后市,但就是没钱买股票,资金还在不断地流出,但这更多是被动性的流出、制度性的流出。比如一些政策出台会对A股市场造成不利影响,就像当年的信托降杠杆政策出来,信托资金就会流出,而资产管理的新政出来之前那段时间,资金也一直在被动性流出,包括打压游资、打压配资,这都是政策性的让资金流出,这样的情况其实非常多,归根到底是政策导向的问题。

我们要把这两种情况分清楚,究竟是因为大家不看好后市造成的资金流出,还是因为政策导致的被动性流出,只有分清楚了才能更好的判断股市。

      资金推动型行情的产生

我们经常分析资金究竟是在流入还是在流出,其中有一种情况大家要一定要记住,2018年底分析2019年行情的时候,我特意讲到过一个词叫“资金推动型行情”。

什么叫资金推动型行情?就是说流入的资金远远大于流出的资金,这个时候就会造成资金直接把股价买上去,也不管投资者也许并不看好后市,或者说还有很多风险存在,但是由于市场的资金已经达到平衡了,而且是制度性的造成资金不断流入。

什么叫制度性的资金流入呢?我就当时有分析过,包括海外资金、QFII资金是流进来的,养老金也在流进来,还有杠杆已经降得很低了,稍微加点杠杆,资金就会增加不少。所以,市场的资金很容易就开始变得富裕,这样又会造成财富效应,然后开户人数会大量的增加,同时场内资金也会开始加杠杆,这样的连锁反应就会造成资金推动型行情产生。

鉴于这些预判,我说2019年有可能会出现一段已经很长时间没见到过的资金推动型行情。结果今年一季度我们确实看见了资金推动型好行情。这就是资金流进远大于流出的时候,就会造成非常好的资金推动型行情

接下来,我会再梳理一下资金流进流出又是怎么做判断的?哪些流出是很可怕的?哪些流出是不可怕的?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