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事迹永存 亲情血脉永在 ——记十八年前一场告慰英烈的寻亲活动(二) 作者: 马常宏
吴毓骍烈士唯一存世的遗物 与对方通话后,我把退还的信重新封装以后寄出。同时,我又把目光移向那些老同志,期望着在他们身上能找到释疑答案,找到能弥补烈士后代心头缺憾的真实形象。在两个多月时间里,我分别走访了离休老干部王正斌、严明华、张光启、沈健男等人。王正斌是当年县公安局追捕杀害烈士凶手的侦查干事,其他的都曾和烈士生前一起共事。 老人们对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记忆仍是非常清晰。他们对我说了很多有关吴毓骍的往事,那些凝聚着战友情、同志情的话语手势、动容之情、缅怀之意,常常让我仿佛看到了他们昨天的斗争历程。 沈健男谈了在地下党的介绍下,如何结识同乡人吴毓骍,吴毓骍与费达生的交往,他与吴毓骍一起食宿、唱歌的故事。严明华老夫妇对吴毓骍人品、品格也是赞不绝口,说他有文化,写得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对吴毓骍的不幸牺牲,当时全县上下都感到震惊和愤慨。严明华详细诉说了吴毓骍烈士遗体从简陋的池塘边的“响铃棺材”迁移到震泽公园的经过,烈士的遗骨就是由他亲手放入新墓穴的。作为吴毓骍的入党介绍人,张光启老人对吴毓骍更是感情深厚。吴毓骍对史可法的崇拜,对国家民族自由的向往,对恶势力的憎恨,这些都是吴毓骍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信仰。王正斌作为公安侦查人员,叙说着当年复杂的斗争背景,案件发生后,县公安局局长在大会上立下誓言,坚决要在一个月内把匪徒们逮捕归案,为烈士报仇,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王老和战友们运用各种侦查手段,动用一切力量,12天内在上海和本地将这批匪徒逐一捉拿归案,无一漏网,后来集中镇压在烈士牺牲的地方,以慰亡灵。我还与钱永良、沈大良等当年地下党员电话联系,询问一些事项。 通过走访,我找到了第一个答案:震泽公园烈士陵园中真实地埋有吴毓骍遗骨,既排除了烈士家属的疑虑,也丰富了吴毓骍生前的一些革命活动内容。答案的出现,也真正告慰了烈士后人寻亲的心境。 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而另一个心愿还没了却,照片仍无踪影,我还得继续寻觅。 在寻找的过程中,10月中旬,一封来自美国的信件飞越重洋到了我的手中,原来是烈士的儿子吴品南寄来的。“来信及两份报纸由我女儿转寄给我,均已收到了。你们对革命烈士尊敬!感谢吴江市政府和吴江日报社等有关同志,缅怀先烈和对我们家属的关心。在此表示谢意。……当我捧读我父投身革命、为国捐躯的光辉业绩时,只觉得天旋地转,肝肠寸断,热泪滚滚。为影历历,不知语从何起,思绪万千。我父牺牲是我家的不幸,也是国家的损失。当时我尚八个月,父子各不相识,甘苦如莲。母亲三餐以泪水拌饭喂养我,真是风里生雪里长……” 通过信件,我大体了解到了他们家庭的一些变故,吴毓骍父亲在解放初期被划为富农成分,政治上的压力,家里又缺少顶梁柱,导致家境贫寒,生活十分艰难。吴品南只读到小学,就一直在家务农,姐姐吴琴南读了初中。母亲带着姐弟俩熬过了漫长的30多年。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福建亲属的资助下,母亲携吴琴南先移居美国,10年后,吴品南也携二女一子移居纽约。1971年、1994年,吴家人曾来过吴江两次上坟祭扫。2000年来上坟时,“我托人在墓前写下'血溅吴江土,泪湿美国风’十个字,以悼念先父。未想到此事引起贵市有关同志重视,也曾想过,假如老父未死,也许他会成为吴江市的建设者”“愿吴江更加繁荣昌盛,以慰先灵”。吴品南在信中说道。 吴品南先生如泣如诉的这封信,百感交集溢于言表。他很想马上飞抵吴江,看一看这些父亲的战友,看一看为同一个心愿而奔波着的人,他有好多好多的话要讲。烈士家的一系列变故,让我始料未及。我也期盼着吴家后人的早日到来,以了解到更多的情况,我把这一情况通报给了那些老同志,大家都在等待着那一天。 等待是心焦的一件事,更为心焦的是烈士的照片还未找到。一晃时间已到了2002年。 是年5月28日晚,吴毓骍烈士的后人第四次踏上了吴江的土地。为了寻得真相,他们5月中旬从美国飞回来后,家里稍作停顿就立马赶来吴江。这次来吴江的是烈士的儿子吴品南和他两个女儿吴微芳、吴小芬。报社为他们作了食宿安排,令对方非常感动。 一年的时间,我也终于等到了与吴家人的会面。见面后,我们双方彼此交换了情况。吴品南强忍着泪花,诉说着父亲牺牲后的家境和他的心情。按他们的当地习俗,吴先生拿出一叠人民币执意要酬谢报社,我们谢绝了。 次日,在报社的牵头下,王正斌、沈健男、沈大良和严明华夫妇等老同志在当时的市委老干部局会见了吴品南父女们。刚一见面,沈健男、严明华和他的老伴连声说:“像,像!只是比他父亲更显得魁梧!” 老人们见了战友那从未谋面的遗孤,又勾起了许多往事。而吴品南,也从未见过自己的生身父亲,如今见到几位对自己充满亲情的父亲的老战友,犹如看到了自己的父亲,不禁热泪盈眶,感慨之情涌入胸中。这些老同志也了解到了吴毓骍牺牲后他家的一些意外变故,也颇为动情。当时吴毓骍老家的妻子每年要来一次吴江,最后一次来吴江是在1949年底,当时她正怀着吴品南,有8个月的身孕。临产前,吴毓骍让妻子回老家生小孩。没想到,那一次竟是永别,在半年之后竟惨遭土匪杀害,牺牲时吴毓骍仅为25岁。 由于相隔千山万水,音讯闭塞,远在瑞安农村的妻子陈庭逊一点也不知道噩耗。由于吴毓骍多年在吴江从事地下工作,他的牺牲及有关情况,瑞安方面也是知之甚少。直到8月中旬,吴毓骍妻子才得知消息,赶到温州领到了一件血衣和一封信……之后的五年中,家庭受人歧视,妻子陈庭逊天天以泪洗面,扯着一双儿女,艰难度日。 听着吴品南的诉说,我和老同志们一样感慨万千。严明华含着泪对吴品南说:“你父亲的遗骨是我亲手放入坟墓的,如今,我把这一切告诉你们了,你父亲在天之灵也得以告慰了,我也安心了。”望着如父亲般的这些老人们,久压在吴品南一家的疑惑终于释怀了,吴家人非常感谢老同志们所做的一切。对于吴毓骍留下的妻子、女儿、儿子现在的生活状况,老人们也都有所了解了。 三代人的见面时间不长,但吴家人了却了很大的一桩心愿,他们将起程去震泽烈士陵园看望父亲、爷爷。(待续) 吴江日报 2019-05-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