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毕业,我就要去做技工”:看完新加坡教育,再不说自己孩子苦了……

 迷茫如烟 2019-05-06

文 | 二旭妈妈

成长树原创文章,其他公号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闺蜜女儿正紧张备战中考,全家都很紧张。

闺蜜说:“现在,孩子同学以及同学家长,关系之间都有着微妙的变化。因为,优质名额就那么多,一个上去,就意味着一个机会被挤掉。”

只听她说,我就能感到一股杀气扑面而来。

事实上,教育竞争,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都存在着,只不过形式和大小不同。前两天,看了一个纪录片《无声的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读》,让我对新加坡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同为亚洲国家,新加坡和我们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某种程度上,我们的孩子,比新加坡的孩子要幸福,而新加坡教育的很多地方,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

新加坡是一个亚洲岛国,狭小,面积只有洛杉矶的一半,却占据着重要的港口位置。他曾为英殖民地,后加入马来西亚,1965年正式独立。

在这里,汇聚了4个种族、4种语言,以及世界各大宗教。新加坡自然资源匮乏,却是全球经济强国,这跟他的教育无不相关。

由于文化繁荣,在新加坡生活,孩子们会觉得非常有趣,压力也很大。

纪录片中12岁的女孩伊莎贝尔,马上就要进行“小六会考”。伊莎贝尔坦言:“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我都非常紧张,无法睡好觉。”

在新加坡,小六会考,是一项非常重要,甚至说可以说是决定孩子终身方向的全国性考试。

富强如新加坡,优质教育资源也同样有限。教育部奉行:所有孩子都该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但并不是像美国那样,所有孩子都接受同等的教育。

所以,新加坡设置了艺术学校、体育学校、数理中学,孩子小学毕业后,就会被细分去向。

成绩最好的孩子,相当于特选生,将升入直通车课程项目,会有很多政策上的帮助,比如不用考试、直接与名校接轨等,也就是说,孩子小学毕业只要成绩优秀,基本上就跨进了精英高等学府的大门。

成绩上中等的孩子,会进入快捷流学校,学完中学的科目。

中等偏下的孩子,会被分进普通学术学校读中学。

而成绩最差的孩子,会被直接发送进普通技术学校。

过早的教育分流,为新加坡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劳动力,但对于孩子和家庭而言,却是残酷无奈的。

2

纪录片中,第三次参加“小六”考试的男孩哈姆卡,对自己没有一点信心,他连说两遍:“我不行,我不行,我肯定通不过。”

尽管,新加坡副总理说:“传统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就业。而分流后的因材施教,大大降低了辍学率。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高薪工作、满足感和自主权。让每个家庭都能获得社会地位的提升。”

但,小六考试后的分流,让孩子压力重重。而高薪的获得和社会地位的提升,何尝又不是社会整体进步的产物?!

虽然纪录片中也提到:有一半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考取了小六会考中2/3的高分,但小学毕业就分流的制度,实际上创造了更多不公平。

相比新加坡,感觉我们的孩子,要幸运的多。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脑,在18岁左右才会停止发育。而小学后的孩子,无论是身体发育还是心理成长,都还有很大的空间。

我们的孩子,要到十七八岁才会参加决定人生走向的高考,小学时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到初中或高中可能会进步、爆发。

缓慢的分层和淘汰学制,给了孩子更多的机会,也排除了孩子发挥不稳定的偶然因素。

尽管,新加坡的分流教育,让职业教育和精英教育一样专业又细化,更注重因材施教,更能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甚至很多家长也认为,分流教育,是对成功的另一种定义。

但那又何尝不是在孩子小小年纪里,教他学会“认命”?

相比新加坡,尽管我们的教育体制不完美,但对于个体,对每个孩子而言,实际上更公平、机遇也更多。

纪录片中,无论是教育部长、学校校长还是老师、学生家长,都默认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精英。”

而我们的中高考,虽然残酷,但,它不强制分流,它遵从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它让更多孩子看到 “希望”,它告诉孩子:

“每个人,都能成为精英,只要你怀揣野心,奋勇前行去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