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症用中药熏蒸治疗效果不错 目前,脑血管病是第一位的致残原因和第二位的致死原因。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中国目前约有500万脑血管病患者,每年约有16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且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有文献报道,我国每年新发中风患者150~200人/10万人口。其中重度残疾者占40%以上,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中风后肢体肿胀、疼痛麻木影响肢体的功能康复训练,提高患者致残率。临床运用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后肢体肿胀、疼痛、麻木收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 处方:宣木瓜、桑枝、黄芪、伸筋草、鸡血藤各50克,当归、赤芍、川芎各30克,红花15克。 方法:上方1剂加水1500毫升小火煎沸30分钟,取汁置于熏蒸桶中,待水温适宜时开始熏蒸患肢,每次30分钟,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 患者在进行熏蒸治疗的同时接受内科常规治疗。 注意:待其温度适宜时,方可开始熏蒸以免烫伤。熏蒸时注意保暖,熏蒸后及时穿衣,以避免着凉。注意安全,因其多为老年人且运动障碍,应注意搀扶,避免摔倒。 二、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为91.57%。 三、体会 《黄帝内经·素问》云:“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古籍《中风要旨》云:“其手足牵掣,口眼歪斜,乃水不荣筋,筋急而也”。中风后肢体肿胀、疼痛及拘挛麻木,其病理是瘀血痰浊阻滞筋脉、脉络不畅。本方中当归、赤芍、川芎,红花等具有活血祛瘀通经之功;宣木瓜、伸筋草、桑枝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之功,对筋骨拘挛、肢体麻木等功效颇佳,诸药合用,共奏活血止痛,舒筋活络,祛湿消肿之效。 中药熏蒸疗法又叫蒸汽疗法、汽浴疗法、中药雾化透皮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治疗疗法。药物的有效成分直接透过皮肤、黏膜进入组织、肌肉、经络,使药物直达病所,避免了胃酸的破坏作用,局部组织肌肉中药物浓度高,故能充分发挥药物作用,局部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用药治疗。本疗法通过经络、气血调整内在脏腑阴阳失调、功能失常,对让患者能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可有效地巩固已取得的疗效和防止功能再退化,使残疾降低到最小程度,努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熏蒸疗法操作安全,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中药熏蒸对于脑卒中偏瘫肌痉挛的治疗效果观察的论文---中医学论文【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肌痉挛;熏蒸疗法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常会伴有偏瘫侧肌痉挛,严重的肌痉挛使肢体功能障碍加重,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困难,还可引起关节畸形等并发症。积极治疗偏瘫肌痉挛,对肢体功能的恢复、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1月-2007年12月,笔者采用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偏瘫肌痉挛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急性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并经ct或mri确诊;②均有单侧偏瘫并伴上肢肱二头肌痉挛,痉挛改良ashworth分级在1+级以上;③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认知及感觉障碍,可正确接受动作指令及通过言语交流;④年龄小于75岁,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无低血压、二便失禁及皮肤破溃等不宜进行热疗者。 1.2 一般资料 共选择偏瘫肌痉挛患者60例,按随机抽签原则分为2组。中药熏蒸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5~75岁,平均(57.35±13.58)岁;其中脑梗死25例,脑出血5例;右侧瘫16例,左侧瘫14例;病程(50.06±14.00)d。对照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8~72岁,平均(56.97±15.12)岁;其中脑梗死24例,脑出血6例;右侧瘫18例,左侧瘫12例;病程(47.00±12.03)d。wwW.11665.coM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3 治疗方法 2组均采用相同康复训练、经皮肝经电刺激及针灸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治疗仪器为无锡华亨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hhql-a型中药汽疗仪,药物为自拟协定方(伸筋藤60 g,白芍60 g,鸡血藤60 g,桂枝30 g,苏木30 g,红花30 g,川芎30 g,威灵仙30 g,伸筋草30 g,冰片3 g),设定舱内温度在40 ℃。每日1次,每次15~20 min,每周5次,治疗6周,共30次。 3 讨论 凡血中无气,则病为纵缓废弛;气中无血,则病为抽掣拘挛。”《医方考·脑卒中方论》指出:“脑卒中之久,语言謇涩,半身不遂,手足拘挛……所以养血,亦可以润燥。养血则手得血而能摄,足得血而能步,润燥则筋得血而能舒矣。”治疗宜滋阴养血柔筋、祛风活血通络为主。本熏蒸药方中白芍及鸡血藤滋阴养血柔筋;伸筋藤、伸筋草、威灵仙及桂枝温经祛风舒筋;苏木、红花、川芎行气活血通络;加入少许冰片加强药物渗透作用更好发挥药效。 本观察表明,中药熏蒸治疗组在痉挛程度、运动积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改善上较之对照组效果为好,说明中药熏蒸可通过药物及热疗双重作用显著改善痉挛,提高偏瘫肌运动功能。使用专门中药熏蒸治疗仪器进行热疗,不仅能有效控制治疗温度,也可以治疗到躯干部位痉挛肌等常规热疗不便治疗的部位,扩大治疗范围,克服了常规热疗法如蜡疗等温度不能控制、治疗范围小等缺点。有观点认为,整体受热(如热水澡),则会加重痉挛[6],但我们未发现中药熏蒸治疗后痉挛有加重者,与相关文献[7-9]报道相同,考虑是否与受热时间及温度、受热均匀程度等有关,尚需进一步探讨。 自汗、盗汗的中医疗法患者女性,6周岁,反复自汗盗汗3年余,活动后出汗明显,睡着后出汗,大便硬臭,余无特殊不适,舌淡苔薄黄脉浮; 中医诊断:自汗、盗汗。中医考虑营卫不和,卫外失司,而导致汗出; 中医治疗:调和营卫; 中药方剂给予桂枝汤和玉屏风散加减(具体方剂如下图),7剂,治愈;两个月后电话回访,未在复发。 体会: 1.自汗: 不问朝夕,是否活动,也不受天气冷热等因素的萝响,时时自汗出,正如《景岳全书“汗证》:“自汗者,啧啧然无时,而动作则益甚。”盗汗:熟睡时汗出,醒后则汗止,可见患者皮肤湿润有汗珠,或汗湿透衣,夏天开空调睡着后容易出汗都是盗汗。 2.自汗和盗汗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同时出现,但有时病基可以是一样,本病总病机营卫不和; 3.出汗是人体自然的生理现象,中医讲汗为心之液,由精气所化生,汗出过多容易损伤人体精气;有时会影响小孩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或生长发育,应该引起重视,要警惕了。 本人福建省人民医院的中医师,专注于中医,做中医的守望者; 手脚多汗怎么办? 生活中常有些人,每天必须换一次袜子,因为脚部多汗,而且要经常换鞋;手爱汗出者也不在少数,甚者有人一觉醒来发觉自己全身潮湿,如同刚蒸过桑拿。
中医把这种病称作汗症,认为是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致汗液外泄,主要分为自汗、盗汗两种。 何谓自汗呢?中医认为,在没有过度劳动、劳累的情况下,清醒时出汗,即为自汗。对此,张氏中医采用四物汤加止汗药如浮小麦、麻黄根、牡蛎、碧桃干等治疗。另外,对于“汗脚”,还可以用16克的明矾和16克葛根研成细末,加入适量水,患足放入浸泡即可。 何谓盗汗呢?这是睡时出汗、醒后即止的临床表现,可采用当归六黄汤治疗,即当归10克,黄芪30克,生熟地黄各12克,黄芩、黄连、黄柏各10克;或生熟地黄各12克,麦冬10克,黄芪20克,白芍10克,五味子10克,甲鱼盖10克,黄芩10克。 张昆林介绍,汗症除以上两种外,还有黄汗、血汗、心汗等,凡此种种皆由阴阳失衡所致。临床上有一种汗症称作绝汗,即是阴气、阳气衰竭导致大量出汗,是急危重症的末期表现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