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病面前,保险还是众筹?

 静水深流JSSL 2019-05-06

文/花不缺

5.1假期前,其实花花挺犹豫的。

咱这内容更新,到底走什么方向呢?我很趋向写保险内容的方向,但之前有过尝试,几乎阅读扑街。也没读者朋友跟我留言。

挺丧气的。

一个礼拜都没勇气更文(当然也有在想要不要换个方向的缘故)。

但假期思虑再三,仍然决定继续以“保险”为主要内容写下去。一个人的精力很有限,写好一个方向就很不容易。

注意力一定要集中,才能做得好。

这几天,“德云社演员吴鹤臣患病众筹百万医疗费”发酵得挺厉害(这大概进一步刺激我做保险内容更新这个决定)。

具体事件是:

德云社演员吴鹤臣因突发脑溢血住院,其家人为其在“水滴筹”上发起大病众筹,目标众筹100万。这两天遭遇网友的口诛笔伐。

缘由是:什么病症,一上来就要众筹100万的金额。

且,吴鹤臣的家庭在北京有两套住房、一辆车,同时有社保医保。再有的是:郭德纲、德云社盛誉全国,公司实力不俗。内部众筹,也能解决问题。

何以向公众做这样高额的众筹。

尽管,事后吴鹤臣家人出来说明:众筹收到的筹款只是147959元,家里两套房、车,不能卖的缘由。但公众仍然是不买账的。

先后扒出:其家人在医院附近租住两居室,并请专人全职护理。。

不说被“骂”了,连基本的隐私都没有了。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大病众筹”引发的争议了。

前有罗一笑,现有吴鹤臣。

争议的很多部分在于:众筹变成了一种大病损失的补偿(甚至发“生病”财),而非山穷水尽的求助。

我倒是不想,来评判事情对错。

况且,“罗一笑”“吴鹤臣”,能筹集比较多的善款。其实是非常少的个例。

大多数人的轻松筹/水滴筹,以一家人的人品,众筹的上限就是2、3万的范围。远都够不着解决大病治疗及大病带来的财务困境问题。

只是惊讶,国人对保险转移大病风险意识的淡薄。

白血病的罗一笑,只有5岁。一款保30年,50万保额的重疾险,一年不会超过1000块;30岁的吴鹤臣,买一款50万额度、保终身的重疾险。

每年的缴费大概也就在5000块上下。

每个月,大概也就挤个下馆子的钱出来,就够了。

同时,我查了查数据:我们国内,商业保险覆盖率,真低得吓人。

2018年6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2018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报告》。其中调研数据显示:

认为自身发生重大疾病风险大的受访者中,仍然有82.1%尚未购买商业健康保险; 47.8%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但其中已购买的比例仅占6.7%。

商业保险的覆盖率不到10%。

这数据真的挺可怕的。

但我想这是有原因的:以我个人买保险的经历,保险是个十分复杂的产品,涉及医药、精算统计,及金融投资等多个学科知识。

在互联网保险兴起前,少有人做保险产品的知识普及。

更少做产品对比。

很多人买了保险,也不知道所买的保险保什么、何种情况赔付、如何赔付,更别提如何买更划算、更适合自己。

因此,这是花花决心走这个方向的原因。

希望能将保险产品进一步透明化,及带给大家更多的保险产品知识普及。

-----------

今天发得太晚,估计又要扑街。请老铁朋友多出来撑个场子吧。晚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