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荐 | 三合一电驱系统的集成化设计

 ZHAOHUI 2019-05-06


排放法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电驱动载荷特点给产品强度、耐久性带来更大的挑战

  • 相比于传统车辆,电动车辆挡位少,载荷更集中,另外,城市通勤等特殊领域的广泛应用,导致1挡载荷更加集中;

  • 频繁的能量回收,使新能源车反拖扭矩明显大于传统车,交变载荷工况更加恶劣,更容易带来耐久性问题;

  • 同一挡位上载荷跨度大,给平衡不同载荷下NVH性能带来困难;

  • 同一挡位上工作转速区间跨度大,尤其高速运行时对轴承的寿命带来更大的挑战。

电驱总成的代际划分

▲第一代:分立式,高压模块独立布置

▲第二代:4+2,高压电控四合一+电动总成二合一

▲第三代:3+3充配电三合一+动力总成三合一

传统分立部件:整车高低压线束、接插件、管路和箱体结构等错综复杂

“3+3” 结构:减少整车线束、接插件,管路和箱体,结构紧凑,布置便利

平台组件的集成级别

从三合一总成到多合一总成

目前,电机控制器日趋集成化,集成形式包括:

  • 单主驱动控制器、三合一控制器(集成:EHPS控制器+ACM控制器+DC/DC)

  • 五合一控制器(集成:EHPS控制器+ACM控制器+DC/DC+PDU+双源EPS控制器)

  • 乘用车控制器(集成:主驱+DC/DC)。

70KW三合一平台电机+电控+减速器的台架测试实验数据最高效率91.9%,仿真数据最高效率达到91.5%,NEDC平均效率达到87%。

三合一电驱系统发展趋势

概述

  • 当前成熟的解决方案是传统的单挡两级减速器,从电机到差速器

  • 多挡(通常为两挡)变速箱已经面世或正在研发中心

  • 成熟竞品产品的输入转速都已经达到或超过16000rpm左右

  • 更高的电机转速、轻量化、更高的效率和低成本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高功率密度

  • 高功率密度可提高整车续航里程,需减小电驱传动系统空间尺寸和重量

  • 反拖充电时反齿面载荷增加;高速旋转下发生齿轮胶合失效的风险增加

  • 高转速下,由于动态效应(共振)导致载荷增加的风险

  • 轴承和齿轮都很有可能需要更高的精度等级,但对应的就是更高的成本

NVH性能

  • 没有内燃机噪声掩盖齿轮噪音,电动车对齿轮噪音容忍度更低

  • 电机本身会产生激励导致噪音

  • 在反拖充电过程中,反齿面会完全受载

  • 潜在的齿轮啸叫风险,这是在高转速以及对应的频率范围内,轮齿啮合频率激励所导致的

  • 高转速导致高频啸叫,人耳朵对2-5kHz的声音很敏感

  • 需对系统模态响应进行精细控制以避免共振

典型三合一电驱系统

典型三合一电驱系统:ZF 15ED35

技术参数

  • 电机类型:PSM

  • 系统峰值扭矩:3500Nm

  • 峰值功率;150kW@350V

  • 额定功率:80kW@350V

  • 电压范围:325-430VDC

  • 系统最高转速:1350rpm

  • 减速比:9.68

  • 功能安全等级:ASIL C

  • EMC:CISPR25 Class 3

  • 工作温度范围:-40~85℃

  • 绝缘等级:H

  • 防护等级:IP6K9K

三合一电驱系统优劣势分析

三合一电驱系统各构型及优缺点分析

三合一电驱系统的集成化设计

三合一电驱系统设计及验证流程

三合一电驱性能及可靠性验证技术

可靠性及性能设计分析:

  • 轴齿承载能力

  • 系统尺寸链

  • 围观参数设计

  • 系统变形

  • 箱体强度模态

  • 传递误差

  • 齿轮容差

  • 悬置动刚度

  • 驻车静力

试验验证技术:

  • 系统变形试验

  • 换气系统试验

  • 动态密封试验

  • 温升试验

  • 高速试验

  • 疲劳寿命试验

  • 静扭强度试验

  • 盐雾试验

  • 润滑验证

  • 齿轮接触斑点

效率提升技术:

结构设计

  • 轴系结构油路

  • 齿形设计

  • 低摩擦轴承

  • 箱体油路

  • 油封匹配

系统因素分析

  • 搅油损失

  • 机械磨损损失

  • 阻油损失

油品匹配

  • 油品粘度

  • 油量匹配

NVH技术:

传动设计分析

  • 齿轮设计分析

  • 轴承选型设计

  • 传动效率

  • NVH预测

CAE分析

  • 结构拓扑优化

  • 结构分析

  • 声场仿真

  • 流场、温度场仿真

NVH试验测试

  • 变速器啸叫噪音

  • 变速器敲击噪音

  • 电机啸叫噪音

三合一电驱系统CFD及EMC设计流程

驱动电机面临的挑战

高端纯电动汽车EDU的性能数据

Performance data for EDU in premium segment BEV

电机:

  • 通过定子槽对绕组进行直接油冷。干式转子,无气隙管

  • 电机和逆变器使用一个冷却回路

  • 变速箱由电机侧直接冷却

驱动电机面临的挑战:

  • Mechanical rotor strength due to high centrifugal forces 因高离心力导致的机械转子强度问题

  • Bearing technology 轴承技术

  • Iron losses, eddy currents 铁损失,涡流

  • Current displacement & skin 电流位移和趋肤效应

  • Power drop at max speed 最高转速时的功率下降

电机高转速设计,以BYD秦EV,120kW电机为例,转速由14000rpm提升到20000rpm:

  • 体积减小24%

  • 重量减小26.5%

  • 成本降低26%

驱动电机系列化及性能要求

电机平台

平台一

平台二

平台三

小功率/扭矩

中等功率/扭矩

大功率/扭矩

定子直径

160

180-220

≥220

电机外径

200

220-260

≥260

峰值功率

30-120

80-160

160-340

峰值扭矩

40-200

180-300

300-400

逆变器面临的挑战

HIGH OPERATION TEMPERATURE高工作温度

higher power-density 高功率密度

LOWER SWITCHING LOSSES开关损耗更低

Reduction of DC-link capacitor减少DC-link电容器

Reduction of EMC-filter structure减少EMC滤波器结构

SMALLER DIE-SIZE芯片尺寸更小

size reduction of module模块尺寸减小

有关高体积率密度方面,目前量产的车辆控制器达到18KW/L,最新研发的双面水冷硅基IGBT样机控制器功率体积密度可达35KW/L,新一代SiC基控制器功率密度可达到45KW/L,而且技术已经实现。电机控制器的效率最高可以达到98%以上,驱动总成系统的综合效率可达88%。

总结

1、电驱动系统向电机+控制器+减速器集成化方向发展,集成化对整车厂来说很方便,很容易选到合适的电驱动系统,特别是售后方面,一旦出了什么问题,直接找到总成厂家,而不需要找到其他的部件厂家扯皮。

2、电机绕组向扁铜线、功率模块向双面水冷、碳化硅和氮化镓方向发展,通过优化散热设计可以提升输出能力,节约了芯片用量,相当于成本降低,整个散热器增加不到100块,这也是一个发展趋势。现在有好几家国际公司走双面水冷的方案,几个功率模块系统集成在一起会非常方便设计,体积会更小。在去年设计一款碳化硅的产品,通过仿真和实车15工况测试,续航里程提升了8%。

3、五高一低:高转速、高电压、高集成、高性能、高品质、低成本。

  • 高转速也是提高性能的方向

  • 高电压方面目前已经能够做到700V平台电压,高电压受制于充电,现在充电桩电压比较低,一般充电桩是200到500V,大巴的充电柜可以达到500-750V,未来提升整车性能、续驶里程和提升充电速度一定要把高电压做上去,最近欧洲车厂做到了800V平台电压,采用新的封装SKIN 1200V模块技术可以用到上限在920V,一些国际大厂确实规划2020年最高电压做到920V。

  • 关于集成,早几年产品不敢去集成,因为技术不成熟,现在技术成熟了,现在可以做高度集成化。

  • 集成后性能也要提升,整个品质也需要提高。

  • 前面的这些方法都是为了低成本、高性能、提高性价比,把成本降低。

  • 系统设计架构和功能安全向ISO26262标准发展,软件架构向AUTOSAR标准规范发展。

来源:驱动视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