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习录:《易》的爻辞、象数、变化的要旨

 昵称gR3EQ 2019-05-06
经典原文
“《易》之辞,是‘初九,潜龙勿用’六字;《易》之象,是初画;《易》之变,是值其画;《易》之占,是用其辞。”
——《传习录》上卷

原文解读:
《易》是中华文化的奠基始源,也是开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进路的肇始之作。阳明先生对于《易》的精研,早已有之,并在龙场之中,仍然在玩易窝中,潜心易理。
阳明对于《易》的深刻掌握,在其与弟子之间的传授中,可见一斑。对于《易》的各种爻辞、《系辞》的根本要旨,阳明认为便是乾卦的“初九,潜龙勿用”,这是为何?所谓初九,这里指乾卦初爻,正值阳气刚刚聚合,但其力仍是潜藏之时,正如初生婴儿,可以阳举,但以总体而言,仍属柔弱之时。
阳明先生所处明朝中期,宦官干政,皇帝无能,官场风气,互相为奸,而阳明却超拔于世,想得君行道而不能,想觉民行道而倍受上层打压,所以阳明一方面对于明朝颓废之势而无可挽回,一方面对于圣人之道而坚强挺立,就造成了他既想归之山林,又想挽回天下正道,还不得不在朝廷中倍受打压的尴尬格局。所以,阳明所讲,无论是《易》的爻辞,还是《系辞》,都是在讲“初九,潜龙勿用”的既忧患又悲凉,但还充满一切可能活力的形态,这也印证了阳明本人的学术性格与生平遭际。
阳明对于《易》象的总结,也就是对于六十四卦的根本性的现象总结,完全归之于乾卦初九的阳爻;对于《易》所讲的现象变化,归之于各卦各爻的不同时空的象数变化。
《易》象在于乾卦初九的阳爻,是指天下之始,必是阳气升腾之始,印证天道扶阳抑阴,以此为元,才能大明终始,六位时成。
《易》象变化在于各卦各爻的不同时空的象数变化,是指一卦之中,总体而言,已经形成定数,但如在九四跃龙时,总体定数也有局部变数,所以君子更要夕惕若厉、进德修业,才能以备不虞之祸。所以《易·坤文言》才有“积善”与“积不善”的“余庆”和“余殃”的两种结果,唯有“积功累德”,才能在变数中逢凶化吉。这也印证了《尚书》所讲的“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圣贤遗训。
阳明对于占卜而言,而是采取了用其辞的功夫。《易》的爻辞、《系辞》的根本要旨,便是“初九,潜龙勿用”,《易》象也在于乾卦初九,这便与阳明一生所推崇的《大学》互为表里了,“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朱子也曾提倡“敬始敬终”的持敬功夫。所以,阳明这是在讲君子修身功夫,在于从事物发生起初,或是一念刚起之时,便去存天理,去私欲,使此心纯乎天理的功夫路径。阳明所讲的天理,便是道德伦理,所讲的心即理,便是使此心转化为“事父则知孝、事君则知忠”的道德心灵,这便是阳明学的入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