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信的清华更开放,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8周年!

 阿里木杜 2019-05-06

校庆的时候,回学校走走吧。

顾秉林校长说过清华有三宝:校园、校友、校训。我曾经跟好多朋友说过,我在清华读书的时间,是我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候,再让我在清华待个十年八年的,我也不会厌烦。每次走在清华的校园里,我都想再回去读书。


今年清华大学校庆的主题是:自信的清华更开放。我觉得非常好。

清华从来就不是一个封闭的学校,清华也确实从不缺乏自信。

我们从清华的校训来看,从梁启超先生开始谈。梁启超一篇《少年中国说》,热情洋溢,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充满着自信自强。

当时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在清华读书,时任清华校长周诒春请他来做演讲,用了周易两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两句话是来勉励清华学子,奋发自强,厚德为人。也包含着天地至大,自信开放,兼容并包。

周诒(音yi)春校长觉得很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逐渐就成为校训。

周诒春校长是清华的第二任校长,也是严格意义上清华大学的第一任校长,也是梅贻琦蒋南翔两位清华大学校长,经常尊敬提起的老校长。

我从东门进去,主干道往西走,到了校史馆,还能看到关于周校长的介绍。

校史馆里,还浓墨重彩的介绍了清华的国学院四大导师。

这张图是国学院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与吴宓。这五人,学术成就震古烁今!恨不能承教于阶下。

1927年王国维先生自沉昆明湖,1929年清华为先生立七尺石碑以纪念,正面书“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背面曾是陈寅恪先生撰写的碑铭,碑式为建筑学家梁思成所拟。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张图片,为1985年重新立的碑;而当年所立的石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某个不可言说的岁月里被砸了。重建的石碑的背面,戴家祥撰写长达千余字的碑文,详细介绍了重建始末。

石碑被砸有各方面的原因,石碑背面碑铭中有如下文字:

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

共三光而永光。

陈寅恪与其说为纪念王国维先生,更是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人生追求。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先生在广州离开人世。弥留之际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也留在了陈寅恪墓侧巨石上。

这次回校,我也特意去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前看看。学校为了保护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特意用施工的蓝色围栏给圈了起来,留了一个施工的手推车出没的空隙,过来瞻仰的校友们也从这个小空里进来,留下鲜花,表达敬思。

也许,清华大学是想给王静安先生纪念碑底下铺上地砖或者是栽上绿草如茵?可是为什么非要选在校庆这个大家都想要来瞻仰的时间围起来施工?难道偌大的清华大学,强大的工科学校,连提前几天完成这点工程都不行么?

就这点事儿,隔壁北大的文科生估计都能做成。

我去现场拍的照片,拍摄的那一瞬间,我仿佛想起了我大学舍友失恋的时候,跑到王静安先生纪念碑前哭的场景。

你说这不是逗么,咋啥事都找王静安先生呢。

民国胡适先生说过,

“争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国家的自由,争你自己的权利就是争国家的权利。因为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出西门,我们看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伟大领袖为我们题写的校名。新中国以后,清华的学生又红又专,涌现出了一批批的优秀人才。

清华越来越大了。

另:

附上一段《无问西东》里,泰戈尔在清华演讲的视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