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博上看到一条这样的新闻,南宁的吴太太无意中发现,自己的微信账户,竟然莫名奇妙少了好几万块钱!经过查询,这笔钱竟然被只有10岁的女儿转走了。 吴先生说,女儿原本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也不错,最近跟几个同学玩上了网络游戏,她曾经向妈妈要钱买装备,被拒绝后,她猜到了妈妈的微信支付密码,并把钱转到了自己的微信上。 被发现时,女孩已经把大部分钱花在给网络直播打赏上,被问到为什么这么做时,女孩的答案让人啼笑皆非,“每次我送礼物的时候,他们都夸我,说谢谢我的礼物。” 因为想听一句“谢谢你”,仅3月份这一个月,女孩就打赏了1万块,从1月份到现在,女孩打赏总共花了27000块,而这些钱,是她妈妈一整年的工资。 估计连主播自己都没想到,这一句装模作样的客套话,竟然击中了这个女孩的软肋,换来了一次又一次更大额的打赏。 “我在家里也没什么人夸我。”女孩泣不成声说的这一句话,让人听了忍不住心酸不已。她祈求一句赞美的心该有多么强烈啊,强烈到只为一句“谢谢XXX的礼物”,就把那么多钱,一次一次扔到虚拟的网络里。 一位网友评价说,这真算是家长的学费了,没人肯定,没人夸奖,谁不希望得到正面的激励呢?教育成这样,父母真的失职。 2 有很多父母不会表扬赞美孩子,原因无外乎有两个,或者因为工作忙碌,压根儿就意识不到孩子的需求。 另一个原因就是,很多父母以为,赞美孩子会助长他们骄傲的心理,他们错误地以为,只有不断的批评打压,才是激励孩子成长的最好方式。 《少年说3》里有个12岁的男孩,他一上台说了这样一番话,“我的妈妈骂了我11年,从小到大,无论我做什么事情,我妈妈第一反应就是批评我。” 男孩说: 在幼儿园,别的孩子抢他的玩具,妈妈会批评他不够大度; 上小学时跟同学发生争执,妈妈也会不问缘由,直接就说一定是他错了; 考试成绩好的时候,妈妈只会冷漠地说一句,“嗯”,考得不好的时候,妈妈又会拿“别人家的孩子”来跟他比。 因为这样,这个男孩从小到大都在提醒自己,做事情一定要谨慎,他害怕自己某个言行举止又会引起妈妈的不满,也因为这样,小小年纪的他,每天都活得很累。 他大声对着妈妈喊道,“一朵花,如果你每天去骂它,它会加速枯萎,我怕我有一天承受不住,自动枯萎了。”说着说着,这个男孩委屈地抹起了眼泪。 他希望妈妈在以后的日子,能多表扬他一点,多给他一些信心。 尹建莉老师说: “对付”孩子非常简单,他要的无非就是一句表扬。一个在自由和肯定中长大的孩子,他从生活环境中获得了解放和自信,他内在的生命力量良好成长,使他有力量把握自己,获得了支配自己的自由。而这样的孩子恰恰表现出自觉,让自己和生活环境达成一种和解或和谐。 哲学家威廉·詹姆斯也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为人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往好的方向转变,所以总下意识的寻找孩子的缺点,并一遍遍去提醒,纠正。 殊不知,这样做,会轻易摧毁孩子的自信,让他们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怎么改正也有漏洞,到最后,很多孩子就会出现叛逆心理,那我就破罐子破摔好了,反正我怎么做都是错的。 3 最近一段时间,“夸夸群”几个字,频频出现在热搜榜和朋友圈里,夸夸群,顾名思义,只要进了这个群,无论你有多倒霉,多失败,多丧,都会有人拼命地夸你。 在夸夸群里,有抑郁症患者决定不死了,有癌症患者得到了鼓励,也让很多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看到了希望。 这位西安交大的大学生说,进入夸夸群以后变得很开心,因为在外面的世界,从来没有人这样夸过他,因为这些夸赞,他自己的信心有了很好的提高。 有心理专家分析说,“进入夸夸群的人,大部分是95后和00后,他们从小很少得到父母的夸奖和肯定,所以才渴望被人夸奖。” “夸夸群”火爆的背后,隐藏着一群小时候缺少赞美和夸奖的成年人。 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孩子性格就不能健康发展,孩子就没有归属感。鼓励孩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重点在于给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欣赏,就是对一个人最大的肯定。那是一种被看见,被无限关爱的感觉。 4 印度电影《嗝嗝老师》,就讲了一段“赞美和鼓励改变了很多人生”的暖心故事。 女主奈娜患有妥瑞氏症,嘴角会控制不住抽动并发出怪声,从小到大,她承受了很多嘲笑,到了入学年龄,接连被12个小学拒之门外,奈娜最大的梦想,就是被别人当普通人一样对待。 后来她遇到一个校长,在全校师生面前说了这样一段话,“孩子,今天,你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妥瑞氏症,我向你保证,我们会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对待你。” 一句“同等对待”给了她莫大的鼓励,开启了她新人生的大门。完成学业之后,她励志做一名老师,希望跟那位改变她命运的校长一样,去改变别人的命运。 经历过几百次失败,她才获得了一次当临时老师的机会。她面对的,是14名来自贫民窟、每天自暴自弃、惹是生非的孩子,她没有像别人一样用有色的眼睛看他们,而是寻找着每个人的闪光点,并用尽办法表扬鼓励他们。 她发现,喜欢在街头赌博的男孩有着惊人的数学天赋。她鼓励他好好学习数学,她告诉男孩,如果喜欢赌博,更要学好数学,只有学好知识,才能玩更高级的“赌博”,比如股票,他会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 最终,在她的鼓励下,这14名问题学生,一个个开始学会欣赏自己,并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知名教师王金战曾分享过一组调查数据: 一个经常得不到肯定的人,他的潜能仅能被开发到20 %-30%;而一旦得到肯定,他的潜能将会被开发到 50 %;如果这个肯定来自于家庭,那么他的潜能将会被开发 70 %-80%。 换句话说,从小到大经常被父母表扬和鼓励的孩子,跟那些时常被父母打压批评的孩子相比,更容易获得成功。 5 日本作家高取志津香在《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一书中写道,在你看来不值得表扬的事,对孩子却至关重要。所以对于孩子取得的小成就,不论多小,父母都不要视而不见,孩子做到了就要表扬他。 ●表扬孩子,态度要真诚 表扬夸赞孩子,并不是随随便便说一句,“你真棒!”,也不是故意夸大其词,如果孩子发现父母对他的表扬是敷衍,他们不但不会感到开心,相反,他们会有羞辱感,变得更加不自信。 表扬孩子,一定要发自内心。 ●表扬孩子要具体 比如:“你今天的作业写得真仔细,尤其是还做得特别快而且也没有错误,我真为你的进步感到骄傲!”“在今天的赛场上,我看到你在最后冲刺时,已经非常累了,但你还是坚持了下来,并获得了名次,孩子,你真棒!” 表扬的越具体,会越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并变得自信和更加努力。 ●7分表扬,3分批评 我们鼓励表扬孩子,但不提倡完全没有底线的表扬,孩子犯了错,该批评还是要批评,如果一味的只表扬不批评,可能会让孩子认不清现实,承受力也会变得脆弱。 就像陈铭老师说的那样,聪明的父母对待孩子,要七分赞扬,三分批评。 结 语 天下父母都深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希望他能一生快乐健康,希望他成长为一个有用的人,那就多赞美一下孩子吧。 就像《哈尔的移动城堡》里说的那样: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那个不完美的人,只要你一个肯定,我就足够勇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