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一直想不明白:外形相差悬殊(一方脸一鹅蛋脸),地域一南(四川)一北(河南)的两个人,为何这么多年过去了,还会被世人误会成是一个人?今天终于禁不住要写一写这二个佛门女子,尊敬称法是释昌圣尼师(下图左)和释耀一尼师(下图右)。 尼师释昌圣,俗名牛志红,即流行歌坛前“大姐大”李娜。1963年,李娜出生于河南郑州市,5岁时丧父,后随母四处漂泊,1976年,13岁的李娜考入河南省戏曲学校表演班。1982年,李娜以《百岁挂帅》中佘太君一角获“河南省第一届青年演员调演一等奖”,1984年进入河南省豫剧团、1986年到河南省歌舞团工作。 曾斩获1988年全国'如意杯'歌手大赛通俗组第一名,1990年、1992年全国第二、三届“影视十佳歌手'大奖,并成功举办了李娜个人演唱会。后去深圳学习唱歌,最后北漂至北京,以一首张千一作词作曲的《青藏高原》走红全国、家喻户晓。 十年里,李娜先后为160多部影视作品配唱200余首歌,几乎承包了当时所有当红电视剧的主题歌,例如《渴望》片尾曲《好人一生平安》,《篱笆、女人和狗》插曲《苦篱笆》等。有人说,当年的李娜如果不急流勇退出家的话,今天恐怕就没有那英什么事儿了。 李娜的成功有天分,更有后天的努力。成名后的李娜谢绝了各类演出,用整整一年时间把自己关在家里练声,一练就是两场音乐会的量,有时甚至一星期不下楼。 这种“自我摧残”的结果是李娜可以在三个八度的音域内自由驰骋!作为从事电影音乐创作20多年的音乐人,张千一是李娜的伯乐,与之有过多次默契的合作。张千一曾如此评价:“李娜太全面了,她的条件和本钱,目前女歌手中没一个比她强。” 刻苦成就了李娜,也给她带来一系列后遗症:体弱、失眠。1995年初,两个信佛的朋友送给了李娜一本《大明咒》。几个月后的一天,李娜深夜难眠、百无聊赖中拿出那本经书,一看不要紧,李娜突然有了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从此李娜看空了一切,爱上了佛学,一度还在张家界投资兴建了一所精舍,得空就往附近的寺院听经闻法。 1997年,李娜到五台山普寿寺佛学院学习,并在那里落发、法号释昌圣。普寿寺是亚洲最大的尼众佛学院,尼僧达上千人,以戒律精严闻名于世。因水土不服,1998年李娜南下广州挂单于无着庵,并受三坛大戒。 普寿寺佛学院 李娜的出家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为避开干扰,1998年李娜远赴美国清修,从此淡出公众视野。到美后的李娜在一家中文电台开办了佛法教育节目,宣讲生活哲理故事。 2000年姜昆访问美国,曾专门去拜会了李娜并写了篇专访,没想到竟带来了不利影响,以至于李娜从此谢绝新闻采访。姜昆的那次访问中,曾惋惜李娜的事业并追问她为何会出家?李娜当时的回答既智慧又富深意:我不是出家而是回家! 姜昆之后,有网友在洛杉矶曾偶遇正在电视台录佛教节目的李娜,和她有过简短的攀谈。李娜说:以前的我并不快乐,我过去的生活表面上很丰富,可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内涵。2005年,李娜发行了一盒4张售价100元的CD新专辑。 2006年西北民族大学某教授在美国见过李娜,后者表示,自己从不接受采访,但也不排斥将类似的偶遇写成文字对外发表,只要是真实的记录。李娜还表示:“我喜欢清静,没有家庭和孩子,这样好。我该尝试的都尝试过了,拥有过爱情,谈过恋爱。” 现在的李娜与母亲仍在美国,过着“凌晨3点起来,一日两餐,过午不食”的生活。也许正象李娜密友透露的,李娜出家的真正原因是“想站在内心更高处体验歌唱艺术。终极目的还是要唱歌——以另一种方式唱歌,唱另一种形式的歌。” 笔者随机点开过几篇有关李娜的文章,无一例外的里面全夹杂了另一位尼师释耀一的照片。点开百度词条输入释耀一,终于见到了“耀一”非“李娜”的标注,估计这位尼师也是被错认的次数多了,才特别于词条中加入了这条说明吧。毕竟顶着别人的名讳过日子,搁谁身上都不是个味。 尼师释耀一出家前姓张名家芳,1968年出生于四川成都。自幼能歌善舞,后考入艺术学校,学习六年。毕业后分配到四川艺术剧院。1998年被评为省先进工作者,并获得四川省戏剧一等奖。1999年出家,法名耀一,2002年受具足戒。后上重庆佛学院,研究生学历,毕业后任教于千佛塔寺佛陀教育培训中心。 尼师释耀一多次参加大型佛教梵呗音乐演唱会,独唱的《是心做佛祖》广受好评。2004年7月,法师受广东省佛教协会梵呗音乐团邀请,担任副总务主任及艺术指导法师。因感以舞台音乐为媒介、巧用音声作佛事的重要性,遂致力于组织佛教梵呗演出团、以文艺汇演方式弘法利生,向现代人宣传佛法、树立佛教正面的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