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辈亲述太极养生、技击练法基础

 武谈 2021-01-21

本文作者

编者按:李迪生,武式太极拳名家,师从太极宗师李亦畬之孙李棠荫,是武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其武德高尚,淡泊名利,技艺精湛,功夫颇深。在太极拳理论方面颇有建树,曾发表论文多篇。

五十多年前我在上初中时,自太极拳家李亦畬宗师之孙李棠荫学了太极拳。由于学习者目的不同,在学习的方法上也不一样。有的学习者是为了健身,便不必从拳术的技击应用上下功夫。但不管怎么说,总应按以下几个要求练习,效果才好。

1.要依照老师的要求把姿势做正确。按照起、承、转、合的方法做对,身形自然正直,不偏不倚, 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肩坠肘,裹裆护肫,气沉丹田。这都是练好太极拳的基本要求。

2.全身放松,肌肉和关节都没有僵硬的地方,下腹部始终松弛自然微鼓,不能紧张用力;不要有其他杂念,如此可使四肢百骸血脉畅通,每打完一遍拳, 觉得精神舒畅,如静睡方醒,有浑身轻快之感。这样日久锻炼,自能祛病延年。

3.呼吸自然,不可运劲憋气。肢体动作要以意识引导,达到运动要求。这样在姿势变换起伏动荡中,使人既有心神舒畅的感觉,又有连绵不断、刚柔相济、起伏相承的美感。

4.注重内气的修炼。培养内气要由浅入深,先练太极静坐桩功。要求精神专一,神意气内含而不外散,内气不散于体外,方利于静养。

有些太极拳的学习者,除了健身以外还要探讨研究太极拳技击的特点和方法,这不是一件易事。因为任何一种拳术都有它独特之处,否则就不能流传下来。太极拳术也有其独特的练法,练架子除上述各点仍可参用外,还得加进其他练法。要点有:

1.每一招式都必须按照老师的传授悉心研习,起承转合不能有不到或过火之处。架子学完后,必须每日抓紧时间练习,不能间断,遍数越多越好。练习后要思考所练的动作有无差错。这一点非常重要。

2.以意识作指挥。每一招式从劲起于脚根(反弹力),用意念引导内劲到腰到脊,到肩到肘到腕到指。久之力到目的处必有胀麻感,手心(劳宫穴)必有突跳感。这就是“意领劲行”。不论如何变化,都要以意念作指挥,练习久了即可达到意到劲到,才能在应用上占个“先”字。拳谱曰:“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 意念传导的速度最快,所以必须用意念作指挥。

3.通过走架子练成“周身一家脚手随”。因为我们是用意识引导练习的,随着动荡起伏变换把周身练成一家,要到都到(指腿身手而言), 要去都去,要停都停,以及动静相间,都得用意作指挥。

4.练太极内功。太极拳也是炼气功,李亦畬宗师在《五字诀》中曾说:“气势散漫,便无含蓄,身易散乱。务使气敛入脊骨,呼吸通灵,周身罔间……”太极拳内功习练日久,在指尖和劳宫穴都有气感,这种静功对练架子和推手都有辅助的作用。

以上是最基本的要求。(更多内容请见《廉让堂太极拳传谱精解》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微信号:bkjwuta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