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爱吃茶,也爱捯饬茶器。 正所谓“器具精致,茶愈为之生色”。 自品茗伊始,茶杯便是与生活最贴近的用器,自然也是大众倾注心思最多的一件茶具。 专门用来品茶的杯子,我们称之为“品茗杯”。杯子不宜过大,容量为三小口为佳。 品茗杯虽小,却被大家玩出了很多花样,从杯口形状到杯身的样子,都是心思,也藏着无尽的美。 下面这19种经典品茗杯,哪种是你的最爱呢? 1、直筒杯 这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杯子器型,杯底平整,杯身笔直呈圆筒状。这种器型有大有小,小型直筒杯称为“闻香杯”,专用于品闻茶香。 2、折腰杯 腰部做了弯折的设计,方便拿握,另一方面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寓意。 3、竹节杯 模仿竹子造型设计的经典杯型,杯身直筒,加上竹节的设计,人在喝茶时仿佛能感受到竹子的气节和风骨。 4、四方杯 造型像过去量米用的斗,方形的,故又名“斗方杯”。 过去没有石膏模具,这种杯又不能拉坯成型,要用泥片拼接粘合起来,制作难度很大,烧制过程中的变形率也很高。 5、六方杯 六方杯的创意实质上与四方杯无异,不同的是,六方杯多出的棱角,既柔化了锋芒,又不似圆口杯那般温柔,有独属于自己的个性。 6、花神杯 杯子秀气而精巧,杯口稍稍外撇,通常用花朵的图案装饰。 7、钟形杯 形似倒过来的钟,杯子的腹部圆润,杯口稍稍外撇,杯型偏高。 8、铃铛杯 倒置像一个铃铛,看起来跟钟形杯差不多,但腹部没有那么圆鼓,稍微纤长些。 目前市面上对于花神杯、铃铛杯、钟形杯几个杯型存在混淆使用现象。 9、鸡心杯 底部像鸡心形状,因此命名。这样的器型最早出现在明永乐年间,因实用方便,一直沿用至今。 10、鸡缸杯 敞口、浅腹、卧足,杯上以斗彩绘画雌、雄鸡及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 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曾名噪一时,清代各朝都有仿造,尤以康熙、雍正时所仿最佳。 11、压手杯 这种杯的腹壁接近竖直,杯口外撇,拿的时候口沿正好压在手指上,故名“压手”。另一个说法是,此杯下部胎厚,比一般杯重,所以叫“压手”。 早期为明代皇室专用杯形,史书多有记载,永乐青花压手杯与鸡缸杯齐名,非常名贵。 12、葵口杯 葵口杯的每条棱从杯底延伸到杯口,让整个杯口呈现花瓣的形状,十分精致。 13、斗笠杯 斗笠杯造型如蓑翁之斗笠,圈足小,杯口敞,线条简洁有力,使用时可以方便观察茶汤颜色。始于五代,宋代最流行。 14、圆融杯 圆融杯偏矮,腹部圆鼓,口径内收,有厚重沉稳之感,有“大肚能容天下事”的寓意。 15、高足杯 杯子的足部比一般的高,很像现在的高脚杯造型。唐代开始就有这样的形制,旧时称作“靶盏”、“把杯”,唐代被作为日用器使用,而宋代多用于祭祀场合使用。 16、卧足杯 杯底没有圈足,底部平或内凹,放在桌面上是平贴着的。 17、罗汉杯 造型如同寺庙使用的铜钵,腹部圆而厚实,杯口微微内收,视觉上整体给人一种稳重感。 18、马蹄杯 这种器型有的高有的矮,底部有的有圈足有的没有圈足,但整体的造型都像马蹄,杯口外翻,杯壁线条弧度优美。 19、公道杯 最后这个虽说也叫做杯,但却不会有人作为入口器使用。 作为分茶器的它在茶文化中起着不小的作用,定量、调节浓度等等都需要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