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说,唯上智下愚不移,什么意思?对吗?

 与春天同行 2019-05-07

范蠡为越王勾践出谋划策,劳心费力、勤奋不懈,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他们君臣终于覆灭了曾经强大的吴国、杀死了吴王夫差,洗雪了会稽之耻。之后,越军又乘势向北进发越过淮河,兵临齐、晋,号令中原各国共尊周室。兵力强悍的越国使诸侯们都感到畏惧惊恐,天下各国都听从越王勾践的号令——越王勾践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一代霸主。身为得力助手的范蠡被越王封为上将军。

功成名就之后,范蠡认为盛名之下不可久居长处,他了解勾践的为人,可与之同患难,根本不可能与之同安乐。

于是他收拾金银珠宝,和家人自海上乘船离去,此后再也没有回过越国。勾践为表彰范蠡把会稽山作为他的封邑。

范蠡乘船过海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自称“鸱夷子皮”,在海边耕作,吃苦耐劳,努力生产,父子合力治理产业。不长的时间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齐人听说他贤能,想让他出任国相。范蠡叹息道:“居家耕作、用心经营可以积累千金财产,又被举荐选拔为卿相,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了。不过,长久享有尊贵的名号,并不是什么好事情。”于是归还了相印,把自己的家产分发给知音好友、同乡邻里,携带着贵重财宝,悄悄离去,到陶地定居下来。他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商贾云集、道路四通八达,从事买卖贸易可以发财致富。于是自称陶朱公。和子侄后辈耕种畜牧,适时买进、高时卖出,以获得百分之十的利润。过了不久,家资又积累到了巨万。陶朱公的名号远播天下、广为传颂。

朱公到了陶地之后才生了小儿子。小儿子成人时,他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人被捕。朱公说:“杀人者抵命,这是理所当然。可是我听说千金之子不该被弃尸在街头,无人收拾。”于是就让小儿子前去打理二儿子的身后之事。并准备了一千镒黄金,装在褐色器具中,用一辆牛车载运。

就在小儿子临走之时,朱公的长子坚决要去,朱公不同意。长子说:“人们常说长兄如父,现在弟弟犯了罪,父亲不派我这个长子前去,却让小弟出面,说明我是不肖之子!”他情绪激动、几近失控,甚至闹着要自杀。朱公的夫人流着泪说:“如果您执意要派小儿子去,未必能救了老二的性命,可是老大真会死在眼前啊,这可怎么办呐?”

朱公不得已,只好让长子前去。他修书一封要老大送给旧日的好友庄生,并叮嘱道:“到楚国后,把千金送到庄生家,一切听从他的安排,千万不要与他发生争执。”长子走时,也携带了自己的私房钱几百镒黄金(他是真心想营救自己的弟弟的啊)。

到楚国后,他立刻就去拜见庄生——庄生家住在楚国都城的郊外,门前院里长满了齐腰般的野草,家里十分贫寒。尽管如此,长子依然恭敬地递上父亲的亲笔书信,向庄生进献了千金,完全是照父亲所嘱的那样做的。

庄生问明了事由之后,说:“你赶快离去吧,千万不要留在此地!等你弟弟释放后,也不要追问原因。”长子应允之后离开了庄生的家,但是他并不放心。没有听从庄生的话离开楚国回家,而是悄悄留了下来用自己携带的黄金送给了楚国主事的达官贵人,以期多方营救自己的兄弟。

庄生虽然隐住在穷乡陋巷,却以洁身自好而闻名于楚国,从楚王以至平民都对他礼敬有加、尊崇备至。朱公献上的黄金,他并不想要,只是想在事成之后再归还给朱公以示信用。所以,他对妻子说:“这是朱公的钱财,以后再如数归还朱公,至于是什么时候现在还不得而知。千万不要动用。”但朱公长子不知道庄生的这番心意,以为把金子送给庄生不会起什么作用。

庄生找机会入宫会见楚王,说:“某星宿移到某处,这将对楚国不利。”楚王平素就对庄生十分敬仰,问:“现在怎么办?”庄生说:“只有实行仁道义举才可以免除灾害。”楚王说:“您不用多说了,我知道该怎么办了。”楚王就派人查验封存贮藏银钱的仓库。收受朱公长子贿赂的楚国官员急忙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朱公的长子:“楚王将要大赦牢狱了。”长子问:“怎么见得呢?”那个官员说:“每当楚王大赦之时,总是要先查封贮藏银钱的仓库。昨晚楚王已派使者进行了查封。”

朱公长子认为既然大赦,弟弟自然可以被释放了,一千镒黄金等于白白给了庄生,没有发挥丝毫的作用。于是就前去拜见庄生。庄生见到他后,很是惊讶,问:“你没离开吗?”长子说:“我一直都没离开。为了我弟弟的事情在上下打点、多方努力。现在好了,楚国正准备大赦,我弟弟自然会被释放,我特意来向您告辞。”庄生知道他的意思是想拿回黄金,说:“你带来的黄金我分毫未动,就在屋里放着,你自己去取吧。”大儿子便入室取走了黄金,心里一直在庆幸黄金失而复得。

他的行为令庄生深感羞耻、愤慨,庄生立即入宫会见楚王说:“我上次所说的某星宿位移之事,您说想用好事善举来消弭。现在,我在外面听到民间议论都说陶地富翁朱公的儿子杀人后被囚禁在牢里,他家派人拿出很多金钱贿赂楚王左右的人,所以君王的大赦并非体恤楚国人而是为了让朱公的儿子活命。”楚王大怒道:“我虽然无德,怎么会因为朱公的儿子才布施恩惠呢!”就下令先杀掉朱公儿子,第二天才下达赦免的诏令。

朱公长子只好带着弟弟尸体回家了。

回到家后,他的母亲和亲人们都十分悲痛,只有朱公笑着说:“我为什么不让老大去呢?因为我本来就知道他肯定救不了他的弟弟!他不是不爱自己的兄弟,而是有所不舍、不忍弃财啊。他从小就与我生活在一起耕作、经营,经受过各种辛苦,知道为生的艰难,所以把钱财看得很重,不敢轻易花钱。至于小儿子呢,一落生时家境就非常富足,坐上等车,骑千里马,驰骋打猎、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根本不知道钱财从何处来,所以把钱财看得极轻,弃之也毫不吝惜。所以我才打算让小儿子去,因为他舍得弃财。长子不能弃财,所以最终害了自己的弟弟。唉!这一切都是合乎事理的,不值得悲痛。我早就知道老二不会活着回来的。”

范蠡是拥有大智慧的人物,他隐姓埋名到了齐国后曾经给越国大夫、自己昔日的同僚好友文种写过一封信。信中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只可以与之共患难,不可以与之共享乐,你为何还不趁早离去?”文种看过信后,方才醒悟、赶紧辞职交权称病不朝。尽管如此,还是被勾践给逼死了。

文种,也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国之干城。和范蠡一同辅助勾践几十年,才智非常人所能及也。但是与陶朱公相比之下,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的。至于陶朱公的大儿子与其父的智识相较,则差距更甚了。

陶朱公,聪慧过人、远见卓识,称之为“上智”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却不能够让自己儿子接受、明了自己的思虑与考量,只好哀叹:这都是天命、事理所致啊。

知道儿子的弱点、短处却无从改变——不正是“不移”嘛,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人们都知道曲高和寡:《下里》和《巴人》很多人都能张口就来。而《阳春》和《白雪》则会者寥寥。——人与人之间生来就有各种各样的差异,有些差异通过学习、努力可以缩小、消弭;而有些差异则根本无法改变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不移”——像牛顿、爱因斯坦、高斯、霍金……那些不世之才的智慧,就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再努力也是达不到的。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应该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说到“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的时候,人们往往认为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而看到孔子的这句话却会不以为然,认为他的话里包涵了浓重的歧视的味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